专栏名称: 大象公会
精神鸦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常青松 ... ·  15 小时前  
新华网财经  ·  华为,尊界最新消息 ·  昨天  
新华网财经  ·  华为,尊界最新消息 ·  昨天  
文商资讯  ·  多地政府将引入DeepSeek辅助领导干部决策 ·  2 天前  
文商资讯  ·  多地政府将引入DeepSeek辅助领导干部决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象公会

螺壳里的万籁 | 混乱博物馆

大象公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11-07 22:19

正文

听觉实在是一种重要的感觉 它收集了人类大约 20% 的外部信息 ;而且与视觉、嗅觉、味觉相比,听觉也更加神秘 受到某些生理构造的限制 我们至今仍然不是很了解它。

这些限制首先表现在尺寸上——耳朵是相当精致的感官,内耳中负责听觉的耳蜗部分只有一粒豌豆大;而且,这样一个小东西还被厚厚的颞骨包裹起来,使我们几乎无法观察它们在自然状态下的生理活动。

但我们仍然用种种手段解开了耳蜗中埋藏的许多奥秘,本期混乱博物馆将带你进入这个细小的螺壳中,领略又一个精妙的进化奇迹。


-文字稿-

你有没有想过,大自然里的万种天籁,人世间的喧嚣鼎沸,究竟是如何被你的耳朵感知到,变成“声音”的——或者说,听觉的原理是什么?

这件事情要比一般人想象得更加复杂,我们首先要知道,所谓“声音”就是机械波,听觉是一种针对机械波的感觉,这在我们身上由耳朵实现。人类的耳朵非常复杂,分成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分别以鼓膜和卵圆窗为界,其中外耳负责收集声音,中耳负责传导和放大声音,内耳负责感知声音。内耳的形状非常复杂,由一层薄薄的骨质包裹,大致可以分成前庭和耳蜗两个部分,前庭靠三根互相垂直的半规管感知平衡,而耳蜗则是理解我们问题的关键。

我们人类的耳蜗环绕了3又5/8个圆周,展开长度大约35毫米,内部解剖相当精巧:耳蜗内部沿着螺旋的方向被“v”形剖面的两层结缔组织薄膜分割成三个腔体,内部充盈着淋巴液,其中上下两个较大的腔体在前庭处开有两个覆盖薄膜的小窗,分别称为圆窗和卵圆窗,而中耳的镫骨就连接在卵圆窗上,外耳收集来的声音经过中耳的锤骨和砧骨的杠杆放大,由此在耳蜗内的淋巴液中激起行波,而另一侧完全开放的圆窗就负责释放行波产生的压力变化。

纵然有了这缕行波,要感受其中的信息也仍非易事。分隔耳蜗的两列薄膜中有一列称为基底膜,其上贯穿着一个柯蒂氏器——这个柯蒂氏器的核心结构是四列“毛细胞”,顶端都有一些静止的纤毛。然后有一张薄薄的盖膜虚掩其上,轻轻抵住这些纤毛。当声音进入耳朵,在耳蜗里激起行波,盖膜就会与纤毛错位,轻轻扭动它们,用一种我们仍不知道的生化机制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再由基底膜中埋藏的神经传递给大脑,最终构成听觉——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也不太清楚这些纤毛究竟如何分辨不同频率的振动。

但是我们知道越靠近耳蜗顶端,基底膜越宽,越靠近耳蜗低端,基底膜越窄,这样一来,高频的声音就在耳蜗基部振动最强,低频声音则在耳蜗顶部振动最强,这将对应不同位置的毛细胞,触动不同的神经兴奋,也就感知了不同频率的振动——但不同于琴弦上的旋律,毛细胞感知的频率由基底膜的宽度和位置决定,而不是自身纤毛的长度。

耳蜗的长度决定了听觉范围,这在进化上得到了鲜明的验证:其它脊椎动物,包括鸟类,内耳中负责听觉的部分都没能盘卷成涡,而只是一个香蕉型的结构。哺乳动物后兽亚纲擅长用声音交流信息,耳蜗就格外的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