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关注|跟老领导说NO!一位师政委撕的三张“条子”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1-05 18:31

正文

一位师政委的三张“条子”

■本报记者 蔡鹏程 通讯员 王 飞 李连军

放下电话的那一刻,师政委王信民如释重负,老领导到底还是谅解了自己。


知遇之恩,应思回报。然而,一个多月前,王信民拒绝老领导多年来唯一的请求,未给其亲属选晋士官打招呼,老领导气得骂他“忘本”。同样的原因,战友说他不讲感情,过去的司机对他产生隔阂……


恩人故交的误解和埋怨,令王信民一度陷入纠结与郁闷。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他的“负荆请罪”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事我真的办不了。”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名师政委的决然选择,折射的是军队改革大背景下部队风气的切实转变。这既是他个人党性观念、纪律意识的直接体现,也是其所在单位风气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科学决策周密部署,一手抓深化改革,一手抓正风肃纪,全军上下作风建设气象一新。过去司空见惯的“潜规则”逐渐无处遁形,过去见怪不怪的沉疴积弊正在得到清除,官兵们实实在在地感到:风气好了!心气顺了!


元旦前夕,记者走访全军多个部队,发现王信民的经历并非个例。采访本上,记录下一大批以身作则、坚守底线的“王信民们”的真实故事。这样的故事,汇成了展示中国军队全新形象的时代强音。


当前,我军“脖子以下”改革全面展开。越是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遇到的实际问题就会越多,触及的利益就会越深,越需要良好的作风作保证。


改革强军没有局外人,作风建设没有旁观者。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大考中交出合格作风答卷,身在军营的你、我、他,都责无旁贷。


情景再现


(资料图)

冬日,送别的广播,送行的队伍,为某高炮团营区增添了几分伤感气氛。


正在该团蹲点的师政委王信民站在窗前,望着一辆辆满载老兵的车驶出营区。他知道,那3个兵——老领导的亲属、战友的外甥、过去司机的表弟,此刻都在离去的车上。


车远了,广播停了,送行的队伍散了。王信民从军装口袋里搜出三张纸条,撕碎扔进了垃圾筐。


这三张他装了一个多月的纸条上,写着3个士兵的简要信息。


这三个请托该如何面对?



去年11月底,士官选晋、老兵复退工作紧张进行,高炮团几位班子成员发现师王政委这几天有心事——他烟灰缸里的烟头明显多了。


团长朱自强和团政委朱刚一商议,派曾在王政委身边工作过的政治处主任徐春红去打探。


“没事,你们去忙吧!”面对部下试探性的询问,王信民语气轻松,随后还不忘叮嘱一句:“要加强对营连士官选晋工作的督导!”


大伙哪里知道,王政委正为这事犯愁呢!这几天,王信民接到不少亲朋好友的托请电话和短信,多数他都直接回绝了,可有三个人他没法推辞。


一个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当年自己还是小干事时,就在老领导的麾下。那些年,老领导不仅工作上悉心指导扶持他,生活上也对他关爱有加。一直以来,王信民都对老领导心存感恩。


这些年,老领导没给王信民添过麻烦,这次一开口似乎就没给他退路:“信民啊,思来想去还是得找你。你知道,我女儿在外地上大学,这个内侄就当儿子看。前年我脑溢血,这孩子请假到病床前照顾我,端屎端尿从不嫌弃。这个忙你要是不帮,我没脸见侄子,也没法向你嫂子交差啊!”


老领导这边还未回复,一位相交多年的老战友打来电话:“老王,外甥选晋士官的事拜托了!听说你在高炮团蹲点,你给团里交代一下吧!”


“首长,这么多年也没求过您啥事!我表弟今年想留队晋升上士,家里三天两头打电话催,实在没办法才开这个口。”过去给自己开车的司机也找上门来。


这事该咋办?王信民有些纠结——都是恩人故交,直接回绝不近人情;情况还不了解,自己不敢轻易答应。


王信民把这三个兵的信息写在台历上,分别撕下来装在口袋里。


师政委留不下一个兵?

△2016年11月23日上午,战士们在公示栏前围观。当日,陆军第54集团军某高炮团营连士官选晋民主评议结果公示。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该团在士官选晋中坚持标准、条件、指标、程序、评议、考评和审核结果全程公开,谁走谁留一目了然,战士们心服口服。程鹏翔摄


斟酌再三,王信民避开团领导,来到这几个兵所在的营连,以了解士官选晋工作进展、听取基层情况的名义,悄然对三个兵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结果正如他担心的那样,三个兵都不符合选晋条件。


老战友的外甥选晋中级士官,在选晋考核中因体型超重未达标,经过数天拼命节食,体重略有下降,提出想复查。


王信民将情况对老战友如实相告:今年士官选晋集团军组织各师旅交叉执考,兄弟单位派来的考核组已给出考核结论,无正当理由,不可能为一个人组织复查。


“老兄,我们都在一级领导岗位上,如果为了个别人搞特例,怎么直起腰杆带部队?”“好了,别跟我上纲上线了,就当我没找过你!”老战友的话火气十足。


司机的表弟军事素质较好,但有“硬伤”。在今年的一次演习中,他违规使用手机拍照上网,险些造成失泄密,被上级通报,受到处分。


按规定,当年受过处分的战士不能选晋士官。司机提出建议:可在高炮团走选晋程序,选晋完后调到师里其他单位。理由是过去有人这样“操作”过。


“胡扯!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见首长态度坚决,司机怏怏而去。


最让王信民挠头的,就是老领导交办的事。据了解,老领导的内侄因平时表现一般,在营连综合排名中靠后,若强行选晋难以服众。


“信民啊,排名不能往前调一调吗?实在不行,你从师里协调个指标过去,咱不占基层名额,别人就不会有意见了。”老领导满怀期待。


“老领导,排名都公示过了,谁也改不了;指标都是直接下到营连,没法协调。请您原谅,这事我真的办不了!”


“别糊弄我这退休的老头子!什么办不了,我看你小子就是忘本!”老领导挂断了电话。听着手机里的“嘟嘟”声,王信民心里五味杂陈。


两种“忘本”谁是谁非?


(资料图)


前来汇报工作的团领导无意间听到王政委的电话,心里恍然大悟。


团长朱自强主动来汇报思想,说要倒倒肚里的“苦水”。原来,类似的情况他也正在经历。


朱自强当营长时的老团长前段时间打来电话,请他对一个亲属选晋士官的事给予关照。可以说,没有老团长当年的栽培,自己现在也当不上这个团长,可难就难在孩子条件不够。


为这事,朱自强三天都没睡好,他不知道该怎么对老团长说。退伍命令宣布后,老团长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最后还撂下一句:“要是条件都够了,我还找你干嘛?”

朱自强的讲述,令王信民想起往事:“当初自己当干事时,老领导家嫂子隔三差五做一桌菜给我们改善生活,说我们年轻人两地分居不容易。大年三十我在值班室值班,老领导还从家里煮好饺子拿来陪我一起吃……” 


“我不怕闹埋怨,可‘忘本’两个字,像刀子一样扎心呐!”谈到这里,王信民的眼圈红了。也许是怕在部属面前失态,他马上调整情绪,“我们都是带兵的人,如果因为私情破坏规矩,自己受处理事小,坏了部队风气才是真的忘本。” 


在门外踱步的团政委朱刚进来了。他原本是想来宽慰王政委的心,可现在觉得多余了。朱刚报告说,今年士官选晋中,团党委班子成员都或多或少接到了请托电话,他们按照集团军、师党委机关的要求,严格标准程序,无一人因个人关系给基层营连打招呼。全团选晋士官72人,通过公示和调查,无一人提出异议。


“政委,您的行动对我们是无声的教育!”朱刚代表全团官兵道出心声。


记者观察


(资料图)

如果爱他就别再难为他
写给军队干部的亲属朋友——



为人情所累,是不少部队干部的切身体会。


采访中,该师一名团政委向记者讲起自己的经历:前几年回老家,一位在当地任县长的高中同学请他吃饭。消息传开,老家的亲戚朋友都夸他有出息、面子大。当时自己没太在意,可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每年到征兵、选晋士官、军校招生等时节,他都要接到老家不少亲朋的请托电话。且不说能不能办,仅是接电话、费口舌解释就已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去年底,年近70的大舅事先没打招呼,坐火车从老家跑到单位找他,要求他给正在服役的孙子提干,还放话说不办好就住下不走了。


该师几位机关科长说,现在回老家看父母都不敢声张,生怕亲戚朋友知道后来请托办事。“不是自己不讲感情,许多事情压根就办不了,硬办就得违规违纪!”


“部队干部承受的这些压力,一方面是人们传统的人情观念带来的,也与过去部队存在的不良风气有关。”军事科学院一位研究部队管理的专家分析说,“许多人还在用老眼光看部队,觉得只要有关系,没有办不成的事。”


不少部队干部呼吁:这几年,随着部队风气的转变,符合规定的事用不着托人,违规违纪的事找人也办不了。请亲属朋友理解我们,别给我们提不办愧疚、办了违规的请求。


写给部队各级领导干部——
勇于对越界的人情说“不”



“换个角度想一想,人家开口求你,那是对你的信任与期待,可到底办不办,办到什么程度?作为领导干部,自己得有定数!”该师炮兵团团长柳华林对记者说,“我的一贯做法是,至亲故交托办的事,确实符合规定、自己力所能及的尽量办,与政策规定相违背的坚决不办!”


对此,也有一些官兵认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如果有求必应,不仅自己精力顾不过来,还会落个“本事大”的名声,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别人托你办事,办了且办好了则已,如果没办或没办好,多数要被误解、闹埋怨,有的还会伤感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陷入人情的漩涡,主要是面对超过自己能力范围、明显违规违纪的请求不善于拒绝,怕伤和气而不敢说“不”,最终不仅自己精疲力尽,还惹了一身麻烦。


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们都生活在各种关系网络中,领导干部处在人情世故的交汇点,难免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人情的羁绊。如何处理好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现实考验。


写给投身改革大潮的战友——
作风建设“一篙松劲退千寻”



“我军要强起来,作风必须过硬。”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至今言犹在耳。两年多过去了,部队作风转变得如何?答案,写在战士们的笑脸上。


年终岁末,正值部队选晋士官、年终总结。记者在多个部队采访,所到之处官兵们不约而同地反映:部队风气真的大变了,各级处事更加公道了。


就拿士官选晋来说,上级下达了多少指标、什么条件、选晋流程是什么、民主测评和军事考核成绩,这些信息一律都“上墙”。部队选晋命令还没下,官兵们看看墙上的数据,谁走谁留都一目了然。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于达不到规定条件,团长、师长甚至将军留不下一个兵的情况比比皆是。


“现在就认为大功告成为时尚早!”一位多次下部队巡视督导的纪检干部认为,随着整风整改向纵深推进,一些有形的、面上的、容易见效的问题纠治成效明显,但一些错误的观念、惯性的思维、侥幸的心理在部分官兵头脑中还有残存,一些顽疾积弊穿上了“隐身衣”,彻底清除还需持续用力,作风建设任重道远。


“作风建设‘一篙松劲退千寻’,每一名官兵都要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该师政治部主任肖云开说。


当事者说


漫画  梁 晨绘


风气好转,我们也是受益者


在去年士官选晋中,我虽然接到不少请托电话,但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党的十八大以来,部队风气建设的成果有目共睹。了解部队的人都知道,公平、公正、公开已成为各级组织处理敏感事务的基本原则,“人为操作”“领导特权”已行不通了。


最令我欣慰的是,那位曾骂我“忘本”的老领导,最终还是理解并原谅了我。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信民,你是对的!部队这样搞下去才有希望!”老领导的话让我很感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管是一级领导还是最基层的干部,总会有一些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尤其是面对自己至亲之人的请托,很多时候都进退两难。身处领导岗位,如果耳根软、好面子、没原则,就会被人情所累,甚至会滑向违纪违规、触犯法律的深渊。前些年,我们看到这样的例子不少。


可喜的是,这几年,随着军队正风肃纪、铁腕反腐的推进,部队面貌焕然一新,风气日趋纯正,各级领导在人情方面的压力逐渐小了。一方面是各项政策规定收紧,从上到下都紧绷法规这根弦,有些事不是谁想办就能办的。换句话说,领导干部徇私情的空间小了、犯错误的机会少了;另一方面,请托的人与过去相比少了,请托之后办不了不理解的也少了。


我觉得,风气好转是对领导干部最大的保护。作为部队带兵人,我们既是风气转变的促进者,也是受益者。前几天,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打来电话,说要写我回绝请托的事。我告诉他,这种事放在我们师、集团军,甚至全军都不算新闻。因为,如今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就拿我们师来说,无论师长还是其他班子成员,都或多或少收到一些请托,但大家都牢记我们事先在党委会上的“约法三章”,恪守各项规章制度。据上级工作组和师里派出的调查组反馈,今年士官选晋基层官兵的满意度很高,领导机关打招呼、递条子的现象已杜绝。去年底全师选晋士官626人,未发现一起违规问题。


习主席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和同事们都认为,这条路就是为改革顺利推进铺就的路,就是通向强军目标的路!


陆军第54集团军某师政委 王信民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