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店的审美、感觉,终将成为定制店的价值,这是当今时代的特征,而感觉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需要推敲打磨的。
如果有人突然问你,为什么不喜欢附近的某家饭店、咖啡馆、酒吧、理发店,
你会作何回答?
若给足时间进行思考,或许你会从服务、品味、味道、装修等各方面,给出自己的分析结果,但若就是不喜欢,而又不给你足够时间反应,那
答案或许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没感觉」。
即便你能说服自己,男性
是靠理性
消费,而不是靠感觉,也强迫不了一位男性去购买让他没感觉的东西,或者让他重复去某个让他没感觉的地方,想到把这位男性消费的「食物、酒水」,换成「衣服」,把「体验理发」换成「体验定制」,相信足矣让很多定制店坐立难安了。
我的定制店会让客户有感觉吗?
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感觉的定制店?
人的感觉固然各不一样,但总还是有迹可循的,比如说绘画、唱歌、舞蹈是人类生理上最原始的,能让人产生好坏感觉的艺术行为,而这三点分别对应现在的美术、音乐和体育,但千万不要因此而以为,感觉是艺术家的天赋。
实际上,美术、音乐和体育不过是图象、声音和动作,经过严格训练,经过有秩序的组合,呈现出一种带有个人情感的规范行为而已,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精神方面没有问题,能看、能听、能动,就会产生感觉。
对定制店而言,光有感觉还不行,还得感觉好,而要感觉好,首先得清楚什么叫「一般」,只有知晓了一般,才能定义自己的感觉,是比「一般」出色些许,比「一般」出色很多,还是与「一般」有天壤之别。
为了防止行文泛泛而谈,便于大家理解感觉这回事,下面以量体这一行为作为一个切入点,方法是由定制店的量体师把自己当做客户,找一个同事为自己量体,量体师(体验者)要做的是,尽量在3秒内,根据自己「所看」、「所听」、「所触」,做出一系列「一般」、「很好」、「那样更好」的反应。
用口述或纸笔记下自己的反应,具体应该看什么?听什么?接触什么呢?下面抛砖引玉,提供一些方向:
首先,看量体动作的规范性,关于如何量体,有太多的资料可供参考,这里就不在重复描述了,具体是否规范,店内这么多人,一定可以得出统一的说辞,实在不行,可以和相关的合作工厂请教,保证双方尺寸沟通无障碍即可。
其次,看动作的熟练度,参考标准同样有很多维度,相关的量体部位是否能找准,量体时的姿态、动作、表情是否足够肯定,是否有迟疑等等。
最后,看动作美不美,站在镜子前面,以客户的视角,把同事(量体师)每次测量的动作拍下来,总共也就二三十个位置,相当于不到三十个静态图,尽量挑剔肢体动作的不美之处,通过多次尝试,记住精心调整后的肢体语言。
音色在短时间内是不易改变的,但音量的高低却是可以自己控制,仔细聆听同事(量体师)在为自己量体时,音调的高低是否合适,可以尝试多听几种不同音量高低的对话,找到让自己觉得舒服的范围。
其次,判断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进自己的耳朵里,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还是忽左忽右,飘忽不定,试图寻找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声音传播方向,最好有规律性,这也和量体顺序是否规范有关。
最后,如果与客户有声音上的交流和沟通,用什么样的语速,什么样的语言措辞,让自己听起来更舒服,哪些词语,一定不要在为客户量体沟通时出现等等。
量体过程中,量体师和软尺,都会与客户产生肢体上的接触,
体验者
(量体师)要仔细感受,量体师和皮尺,与自己身体产生触点时的身体和心理反应。
在进行围度测量时,一般都要求能自由转动皮尺,那么,感受皮尺转动是否顺畅,转几圈合适,转多大幅度更好?
在进行让
长度及宽度测量,怎么才能让因量体而产生的肢体
接触,更乐于被自己所接受,比如在测量前宽时,是先找准自己的右腋点,将皮尺拉至自己的左腋点,还是先找到两点的中间,用指背叩点一下,然后将皮尺分别拉向两边。
还有对量体节奏的把握,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让更舒适,这取决于量体
流程的标准化
,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一套流程下来,应该像打太极一样,让人产生行云流水的酣畅感。
目前,定制店要输出一件衣服并不难,因为衣服根本就不用自己做,所以不要总试图从技术层面上进行革新,那是工厂的事,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往往会转而沉湎于情绪体验,且更愿意接受让自己“感觉好”的服务。
定制店或许很难做到根据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感觉,但至少可以提供一种想让客户产生的“感觉”,
这一点,除了接待更多的客户,慢慢积累经验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强化并针对性训练,勤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
当然,对感觉的探索绝不止于量体,关于店面的布置,衣服的挂装顺序,都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