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嗅APP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2025年观影2.40亿人次#【#2025 ... ·  昨天  
钛媒体  ·  王维嘉:DeepSeek为何能血洗美股? ·  3 天前  
极市平台  ·  一文详尽之Scaling Law ·  4 天前  
极市平台  ·  一文详尽之Scaling Law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华为新动作!事关DeepSeek】据华为云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虎嗅APP

AI改变华强北了吗?

虎嗅AP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2-27 07:5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华强北作为电子行业的晴雨表,在AI硬件、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的推动下所经历的市场变化。文章指出,虽然AI硬件成为新的风口,但大部分AI产品仍处在传统电子产品的基础上加入AI元素,真正的技术创新并不多。华强北商家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展现出灵活适应的能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低价内卷等挑战。文章还提到,电子元器件行业虽然相对稳定,但也受到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华强北作为电子行业的晴雨表,经历了AI硬件成为新的风口的市场变化。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华强北商家迅速响应,推出了AI翻译机、AI鼠标等新产品。然而,大多数AI产品只是在传统电子产品的基础上加入AI元素,真正的技术创新并不多。

关键观点2: 华强北商家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展现出灵活适应的能力。

除了AI硬件,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兴产品的逐步入驻也开始推动华强北市场结构的变化。商家们积极开拓新兴业态,如机器人定制、无人机产业等,以应对传统消费电子市场疲软的挑战。

关键观点3: 华强北面临同质化竞争、低价内卷等挑战。

发展四十余年来,华强北长期面临各种挑战。官方也开始推动电子市场向高端化转型、商业空间向时尚化转型、街区向文旅网红化转型。

关键观点4: 电子元器件行业虽然相对稳定,但也受到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虽然华强北的电子元器件行业具有较强的现货供应能力,但也面临市场周期性波动的挑战。近两年来,芯片市场的行情持续低迷,商家们不得不通过精简支出、转移生产等方式应对市场变化。


正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读城记工作室 ,作者:李杭,编辑:黎广,题图来自:AI生成

消费电子的风口,华强北每个都不曾错过。

从上世纪90年代火柴盒大小的“BB机”,象征时髦的“大哥大”,20世纪初的功能手机,到近二十年来的智能音箱、蓝牙耳机、高速吹风机、VR。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的晴雨表,华强北刮起的每一次“流行”风潮,都意味着一次产业风口的变迁。

2024年,AI硬件成为新的风口,手机、PC、耳机纷纷叠加AI技术,市场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急剧攀升,敏感的华强北商家也迅速响应,AI翻译机、AI鼠标取代屏幕蓝牙耳机坐上了档口人气商品的宝座。

然而,在华强北各大电子市场走一圈下来会发现,AI对华强北的影响,更多是一种“微调”,而非“爆改”。

对于大多数商家来说,把“AI”加在产品宣传板上,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而非技术革命。

毕竟,在华强北的一米柜台上,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爆款才能长久立足。对于大部分商家来说,华强北生存的本质始终是生意,不是创新。

而对于那些穿梭于此的外商来说,比起产品前的AI标签,他们更关心的是价格能不能再压低三块。

一、“AI硬件”还处于初级阶段

2024年12月,关于“华强北AI爆发”的讨论在网络上热传,作为大模型公司职员的晓雅,怀着期待,来到华强北寻找AI硬件。

然而,她发现华强北的电子市场里,与AI相关产品和商家并不多,“大概十家店里只有一家”。而且,这些所谓的AI产品,大多数只是传统的电子产品加上基础的AI对话功能,或是与手机、PC连接后提供简单的交互,并不是真正集成大模型的AI硬件。

时代周报记者在赛格、华强、曼哈、飞扬等电子市场的走访中,感受也与晓雅类似。

这里的档口出货量最高的仍然是高仿的吹风机、耳机、直发梳、蓝牙音响等电子产品,而一些所谓的AI产品通常是在现有电子硬件的基础上,加入AI元素,进行小幅度的创新,并没有真正的技术突破。

△ 华强北档口普遍的产品构成 时代周报 李杭/摄

例如,当前华强北热销的AI手机壳,其核心技术其实是墨水屏与NFC传输技术的结合,支持个性化DIY手机副屏,用户可以一键上传自己的图片。所谓的AI功能,则需要通过手机APP对图片进行简单的个性化定制,或者在APP内进行文生图。

也就是说 AI产品的核心仍在智能手机端,市售的大部分AI产品并未涉及硬件层面的创新。

△ AI手机壳 时代周报 李杭/摄

当时代周报记者以顾客身份询问档口老板关于AI手机壳的技术时,她答道:“AI这些我不懂,工厂生产什么我就卖什么,这款现在拿货价格便宜了,80元就可以给你,国外卖得很贵。”时代周报记者在亚马逊上发现,这类手机壳的售价在24.99至49.99美元之间,进货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可达一两百元人民币。

AI翻译机也是目前华强北热销AI产品之一。

赛格广场一家主营各类智能设备的档口老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AI翻译机是最热销的产品,支持41种在线语言和多种离线语言翻译,很受香港人和外国人的欢迎。

对于AI功能,该老板表示,翻译机支持大模型的接入,“如果你们提供技术参数,我们工厂可以进行大批量定制”。

除了这家店之外,时代周报记者以顾客身份咨询的其他售卖AI翻译机的老板均对翻译机接入的AI的功能不了解。一位老板直言,他从未使用过翻译机上的AI功能,也很少有人询问相关问题,“大家主要还是把它当作普通翻译机使用。”

△ 翻译机上的AI功能 时代周报 李杭/摄

在其他档口,时代周报记者还看到了AI语音智能鼠标和AI翻译耳机等产品。使用后发现,这些所谓的AI功能实际上都需要通过手机或电脑来实现。

除此之外,像Ray-Ban Meta、Ola Friend、Rabbit R1等科技界热门的AI硬件,在华强北均没有平替。一位主营智能穿戴的商家表示,他并未听说过这些产品,也很少有客户询问。如果有需求,可以向工厂询问是否能定制,但在价格上并没有优势。

二、从个人用户到企业

实际上,除了AI硬件,今年以来机器人和无人机等新兴产品的逐步入驻也开始推动华强北市场结构的变化。

在赛格电子市场的五楼,数码潮品和手机配件店旁,机器人体验店、机器人教育等新兴业态崭露头角。

△ 华强北的机器人体验店 时代周报 李杭/摄

一家主营机器人定制的商家老板董先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3月,赛格电子市场为推动业态升级,开设了机器人交易中心,他们公司就是在此时入驻华强北。

他提到,过去公司在产业园区很难接触到国际客户,如今华强北的商铺让他们接触到了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入驻后的前两个月便已收回房租成本。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他们不仅与国内高校和科技馆建立了合作关系,还收到了来自德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订单。

与赛格电子市场临近的曼哈广场,今年则是开始布局无人机产业。

在曼哈广场,时代周报记者看到无人机、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的品牌商户已取代了过去的一米柜台,在一楼展区中央,一台eVTOL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无人机,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

△ 华强北展示的eVTOL无人机 时代周报 李杭/摄

据了解,今年11月,全国首家全产业链无人机设备选品中心在华强北曼哈广场正式落地。选品中心覆盖了消费级、植保级、消防级、应急救援等多个无人机细分领域,并吸引了行业的龙头企业,大疆、乐迪、零零等知名品牌入驻。

与曼哈广场一街之隔的振华数码,也提出相似的定位:打造深圳首家以无人机、无人艇、机器人及其配套零件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交易中心。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华强北在传统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中的艰难求变。近年来,由于缺乏突破性创新,面对个人的消费电子产业逐渐进入增长瓶颈期。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华强北开始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布局,推动业态转型和多元化发展,除个人消费领域外,也开拓企业和服务类。

此外,发展四十余年,华强北长期面临同质化竞争、低价内卷等制约因素,亟待转型突破。

当地官方也认可这样的转变。自2023年以来,华强北街道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围绕“三个中心”定位,推动电子市场向高端化转型、商业空间向时尚化转型、街区向文旅网红化转型。

三、华强北变奏

下午3点到5点,是以往华强北最热闹的时候,然而穿梭在各大专业电子市场中,却能明显感受到一股“温差”。

赛格通信市场的工业大厦和康乐大厦是最为活跃的区域。进货的商人和散客穿梭在柜台间挑选商品、比价。商铺里,店主忙着整理货品、打包发货,胶带撕拉的声音此起彼伏。远望数码商场同样人声鼎沸,背包客们聚集在一米柜台前,挑选二手手机和配件。

与之相比,过去两三年曾繁荣一时的美妆和零食市场如今变得冷清。 明通化妆品市场B区的一楼和二楼全部空置,等待着升级和改造。时代周报记者以寻租铺面商家询问招商工作人员的时候了解到,商铺的租金根据位置有所不同,目前大致在每平方米800~1000元之间,而过去同样位置的租金曾高达2000元每平方米。如果签订一年期租约,还可享受减免一个月租金的优惠。

△ 明通化妆品市场等待改造升级 时代周报 李杭/摄

不远处的紫荆城食品交易中心也比较萧条,而主营数码相机的现代之窗,约一半的店铺空置,开门的店铺也很少见顾客光临。

△ 紫荆城食品交易中心 时代周报 李杭/摄

近十年来,华强北经历了多次起伏变迁,矿机、数码相机、美妆、进口零食等行业兴衰更替,一个消费热点过去后,另一个随之兴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