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暂得艺术馆
暂得艺术馆是一家专业的文化艺术品经营展示机构,其宗旨是搭建中国古代艺术品与艺术爱好者的沟通桥梁,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此来推动艺术品交流的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暴力、药物、奴役:泰国“娱乐业”盯上日本风俗 ... ·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11-1 ·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11-1 ·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11-1 ·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11-1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新一轮H1B抽签开启!今年可能是最容易中签的一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暂得艺术馆

缺陷成唯美:宋代官窑瓷器的美丽开片

暂得艺术馆  · 公众号  ·  · 2020-02-28 11:28

正文

宋官窑的典型特征是迷幻,冥炫的釉色。


官窑的釉色不像汝窑那样具有恒定的标准和统一性,天青釉色在早期官窑中隐约可见。


但后来逐渐摆脱汝窑的影响,器形不断增加,釉色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粉青、灰青、米黄、翠绿、月白等等,比汝窑更加活泼多样。



釉质感来说,有的完全失透,模仿金属质感,有的似透非透,如脂似玉,有的通透晶莹,像龙泉窑般肥厚,如此丰富多元的釉色,难以作为官窑的典型特征。


其实仔细观察所能见到的官窑实物,就会发现,它们的釉面几乎无一例外都开片。


官窑的开片既不是烧制时出现的瑕疵,也不是时间造成的陈旧和裂痕,而是有意为之的工艺美感,并开创了后世以釉面开片作为瓷器装饰手段的先河。



官窑之前的瓷器开片现象,是胎和釉在烧制过程中,因为收缩、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导致的釉面出现裂痕的现象。


在开片作为装饰手段之前,它算作瓷器的瑕疵, 使用者或收藏者极力避免的现象不会被当作美感欣赏, 只不过烧制时出现的开片大多细微,如针如毫,肉眼凑近了才能发现,远看不明显。


南宋 郊坛下官窑粉青葵瓣口龙纹盘


官窑有意追求开片并引以为美,肇始于官窑初期对汝窑的模仿。


汝窑的天青色被认为是完美的,但汝窑釉面的开片现象却比之前的青瓷更加明显和突出,“蟹爪纹”、“蝉翼纹”、“鱼子纹”等对汝窑开片的描述只是古人的风雅作祟。


对比之前的青瓷就发现,汝窑的开片又大又明显,还遍及全身,大开片中夹杂小开片,不使用也无妨,使用过之后,使用痕迹浸透入开片,通体显得破碎。



接受这种新釉色瓷器,包容它的开片瑕疵,还是完全不接受,成为了使用者必然面对的选择。


使用者接受了,但仍然追求不开片的完美天青色,明代《格古要论》的已有“无纹者尤好”的说法。


汝窑的珍贵,让当世人容忍它开片的瑕疵,而后世则把优点和瑕疵一起接受,统统当作汝窑的美感给予认可。


官窑初期对汝窑的继承和模仿,把开片这种形式也继承下来,只是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执着地追求天青色,而是执着地追求开片。



在釉彩没有大放光彩之前,瓷器的装饰只有在胎和釉两方面下功夫。在胎上,靠塑、雕、镂、刻、划、贴、印等手段制造纹饰;在釉上,想方设法改变釉料配方以让釉色变得新颖独特(汝窑钧窑均如此)。


汝窑的开片和被认可,让官窑制作者看到了有意制造合理控制釉面开片,把开片作为一种装饰效果的可能性。


于是乎,聪明的窑工们开始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试验,终于使得开片变成一种极致的美感,成为官窑与众不同的典型特征,并受到当世和后世的追捧和仿造。



官窑的开片到底标准如何。肉眼所及,开片千姿百态。有大开片,也有小开片,或大小开片相间,俗称文武片;


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纵横交错;有冰裂片,像云母石类,冰糖一般层层而下; 有的像鱼鳞、有的像渔网; 开片成倾斜而下,看不到垂直裂纹;有的开片保持着出窑时的透明状态,未经使用或染色,有的则刻意染色让纹路更清晰;纹路充满立体感和层次感,但又丝毫不破坏整体观感,让人啧啧称奇。



官窑开片,行内称之为斜开片,其主要特征是形态会随着光线入射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变化原理在于斜开片把釉层一分为二,一半形成锐角,另一半形成钝角,如果转动瓷片,由于光线的入射方向发生改变,白边的宽度就逐渐变细,当入射光线的方向与斜开片的斜面方向一致时,白边消失,只看见一条很细的裂纹。


离开锐角的尖端部分,由于釉层逐渐变厚,故色调呈现正常的青绿色。这种色调反差产生一种立体感的视觉效果,时现时隐,变化无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