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Art
BioArt致力于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学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报道和评论生命科学领域有料的动态,BioArt也是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循“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为往圣继绝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Cell Genomics | ... ·  昨天  
华大集团BGI  ·  Cell子刊!华大开发新算法,为组织发育和疾 ... ·  2 天前  
BioArt  ·  Dev Cell | ... ·  2 天前  
生物探索  ·  Nature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Art

Sci Adv丨张峻峰、季士亮揭示大尺度转录本变异(LSTVs)是新生抗原的重要来源,助力抗癌免疫治疗

BioArt  · 公众号  · 生物  · 2025-02-03 09:57

正文


肿瘤疫苗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特异性杀伤癌细胞的免疫治疗方式。与传统疫苗利用病原体抗原诱导预防性免疫应答不同,肿瘤疫苗通常以肿瘤相关抗原或突变抗原为靶点,激活机体特异性T细胞免疫,从而有效清除残存癌细胞、控制肿瘤进展。肿瘤疫苗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疫苗、DC疫苗、多肽、DNA/mR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

值得注意的事,肿瘤疫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肿瘤抗原的选择。理想的肿瘤抗原应满足以下特点:①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②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③编码对肿瘤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的蛋白,避免肿瘤通过下调抗原表达而逃逸免疫攻击;④对多数患者适用。然而,寻找理想的肿瘤疫苗抗原并非易事。

传统的新生抗原检测主要利用短读长的二代测序方法,重点寻找来源于常规蛋白质编码区的点突变,由于读长短无法准确鉴定出大片段的变异序列,如结构变异、基因融合、选择性剪切、新开放编码阅读框等;同时现有多种抗原预测模型的阳性预测值 (PPV) 较低,且缺少针对MHC-II类新生抗原的预测模型。尤其当面对低肿瘤突变负荷 (TMB) 的癌种时 (例如脑胶质瘤、结直肠癌等) ,无论是从新生抗原 鉴定的数量上 还是新生抗原 鉴定的准确性 上都无法满足下游mRNA疫苗的设计需求。因此,为了解决当前肿瘤新生抗原效能不足的难题,亟需建立高效可控的肿瘤新生抗原鉴定新策略。

2025年1月31日,南京大学 张峻峰、季士亮 等人在 Science Advances 发表了题为: Large-scale transcript variants dictate neoepitop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大尺度转录本变异(LSTVs)可作为新生抗原的重要来源,有望大幅拓宽新抗原谱,造福更多低TMB癌症患者;同时揭示了CD4 + T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优化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将全长核糖体-新生链复合物结合的mRNA测序技术 (FL-RNC-seq) 和AI预测算法相结合,开创高通量、高精度筛选肿瘤新抗原的新思路和技术路线。通过对小鼠结肠癌肿瘤进行FL-RNC-seq分析,他们惊喜地发现大量新抗原“隐藏”在大尺度转录本变异 (LSTVs) 中。LSTVs是指基因组大片段插入、缺失或重排等导致的异常转录本变异,可产生大量的新颖多肽。进一步利用自主研发的AI算法FIONA2从海量LSTVs数据中精准筛选出298个高免疫原性的新抗原表位。

以49个LSTVs来源的新抗原表位为基础,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mRNA-脂质纳米颗粒 (LNP) 疫苗。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中,该疫苗展现出卓越的抗肿瘤效果:不仅能有效诱导T细胞抗肿瘤免疫,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还能持续改善免疫微环境,延缓肿瘤进展。更令人振奋的是,mRNA疫苗与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疗效更佳,肿瘤完全缓解率高达40%。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新型个性化肿瘤mRNA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可能的途径。随着多组学测序、人工智能、mRNA递送等技术与肿瘤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攻克癌症这一世界性难题指日可待。

南京大学2021级博士生季士亮为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张峻峰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doi.org/10.1126/sciadv.ado5600

制版人:十一


BioART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BioART友情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