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界
健康界:华语医疗智库—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青年麻醉论坛  ·  麻醉手板,协和精品│《麻醉科住院医师工作板》 ·  昨天  
医谷  ·  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被收购 ·  1 周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镇痛的挑战:一次连续神经阻滞镇痛失败的反思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界

阮列敏: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宁波一院印记”

健康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14 19:07

正文

摘要

医疗纠纷的“宁波解法”,高值耗材采购的“宁波规则”,智慧健康的“宁波模式”……而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上,阮列敏带领宁波市第一医院走出了一条带有“宁波一院印记”的特色路子。

来源:健康界 作者:沈媛巧



编者按:从备受国家卫计委肯定的医疗纠纷的“宁波解法”,到高值耗材采购的“宁波规则”,再到智慧健康的“宁波模式”,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上,宁波不断创造着自己特有的模式。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上,宁波又有哪些创新实践?为了探究医院管理的“宁波印记”,健康界赶赴被定位为宁波医学中心、龙头医院的宁波市第一医院。


得益于国家改革创新,通过规模扩张、服务升级等多种发展方式,国内三甲医院蒸蒸日上,成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机构。


位于宁波这座沿海副省级城市的宁波市第一医院(下称宁波一院),也获得长足的发展——成为宁波地区医学中心、龙头医院,医院占地不到30亩,年门诊量却达到近190万……在国家分级诊疗等政策的驱动下,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宁波一院与其他大医院一样,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如何破解三甲医院管理的新难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怎样与时俱进甚至超前作为?健康界采访到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阮列敏,欣喜地寻找到推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宁波一院印记”。


构筑医疗管理“宁波一院印记”


与众多历史悠久的老牌医院一样,宁波一院身处市中心,周围楼宇林立。囿于闹市而不受制于闹市,尽管医院占地不到30亩,年门诊量却达到了近190万!基于地区医疗资源整体配置的规划,宁波一院不久将进行异地建设新院区,并定位为宁波市医学中心、龙头医院!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带领宁波一院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后 ,阮列敏院长谋划着一院新的发展,她紧紧抓住“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这个牛鼻子 ,以改革为动力,用新思维、多方位打造医疗管理,用她的话说“这是作为地区龙头医院必不可缺的”。


阮列敏执着于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安全,并非仅仅是因为国家政策的要求,而是对标国内外先进医院,经过深层次思考的管理格局重新构筑。


过去几十年,国内三甲医院大多走的是规模扩张的发展路线,通过建楼、增加床位、扩大门诊量等方式来获得发展。


作为宁波地区的医学中心、龙头医院,阮列敏心中所想的是医院真正的成功是既能让老百姓得到高效安全的健康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的关怀,还能实现医院的发展和突破。


顺势而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跃升成为宁波一院 “攻坚破难”的发力支点。


打造区域医学中心“四步曲”


凡事预则立,管理重在创新。厘清医院的定位之后,阮列敏踏出重要一步——在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准则下,开始实施有利于医院迈向宁波市医学中心、龙头医院的管理要素。


第一步,建设团队文化,提升医院凝聚力。如果说“人”是一家机构的核心要素,相信没有人会有疑义。“一家单位,不管是医院、学校、企业,第一位的,其实就是职工的精气神,凝聚力。”在她看来,一家医院如果团队没有奋发向上、团结一致的氛围,任何事情都会做不好。


基于此,在医院的升级管理中,阮列敏首先就是抓好医院的团队文化建设。推进医院由量向质转变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精气神——通过党团、工会、行政不同主线的系列活动,营造团队合作和人文关怀氛围,不断加强医院的凝聚力。


在阮列敏眼中,理想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在医务工作者之间形成一种行为的自觉,全院上下都能意识到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内心真正感受到“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病人,也是为了提升自己”。


其二,提升学科影响力,打造人才高地。几乎每一位医院院长都重视学科建设,阮列敏也不例外。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诸多环节中,她更看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学科建设,既要把人才引进来,又要把医院原有的人才培养好。”


尊重人才才能牢牢掌握学科发展的战略主动。该院人才进步的根源在于医院营造的公平公正的薪酬环境和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环境。“要尽可能的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用好政策给予的员工待遇到位。”医院在宁波市卫生系统首家推出了高层次人才的协议薪酬制度,将个人业绩与收入进行动态挂钩,实行一人一评价的个性化方案。


落实机制,引导创新。为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宁波一院早在国家施行医药分开政策之前,就已经将医疗收入与药品、检查费脱钩。阮列敏介绍,目前医院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工作量上,此量并非单指数量,而是包括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的诸多的综合要素。


“除了收入外,医务人员更看重自己的价值能否得到体现,作为院长来说,要为大家搭事业平台,创造发展的空间。”得益于公平公正的环境,宁波一院近三年引进副高以上、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98人,培养在职博士近30人。在职博士的工资、绩效统一由医院支出,并给予学位奖励,以此激发出各类人才“干在实处”的积极性。


其三,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区域影响力。


大实干才会有大发展。人才已至,接下来就是区域影响力的提升。


跟很多城市的老牌医院一样,宁波一院周围高楼林立,已无横向拓展的空间,而周边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有限,他们时常遇到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着眼于此,阮列敏决定把院内专家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医院的区域影响力,铸就出以大医院带小医院独特的“宁波一院活力”。


早于2013年浙江省提出的“双下沉,两提升”政策,宁波一院就开始采取托管的形式提升下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从医院管理、到学科提升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真正的区域医疗中心,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帮助下级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宁波一院托管下级医院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托管的投入度和全面性,阮列敏告诉健康界,宁波一院的托管完全是基于社会责任感,医院不但出人出力,往往还要贴钱,而带动下级医院的共同发展才是最主要的目标。基层医院与宁波一院一起打造出医疗区域影响力的“四梁八柱”。


其四,提升管理内涵,落实医疗安全。


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没有质量意味着没有安全,没有安全,医院则难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这一切,都依托于科学的管理。


医院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下手?


阮列敏认为还是应该从人着手。为此,她派出医院职能科室的负责人,包括新提上来的领导层参加系统性的医院管理培训班。“管理者只有真正懂得管理的真谛、内涵,才能把一些工作方法和思路落实到实际当中去,患者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从文化凝聚力到人才、学科建设,再到区域影响力和医疗质量安全,宁波一院在踏向宁波医学中心的路途中,演奏出出精彩的四步曲。


探索医疗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组合”


不能仅靠规模扩张获得发展的背景下,医疗质量之于医院的意义,是一个常思常新的主题。


相比业界流传的医疗质量与效益在现阶段仍是个矛盾体的解读,阮列敏更愿意从医院整体发展的角度理解。在她看来,医疗质量与效率表面上看确实存在矛盾,不过随着医疗质量的提升,医院就医群体的结构以及医疗安全理念将随之发生变化。


“医疗质量越高,病人越安全,无形当中效率也提高了。”阮列敏解释道。以宁波市第一医院为例,在改善医疗质量措施的推进下,医院5年来的门诊量增长仅为4%,其中普通门诊量明显减少,但出院病人却由4万多增加至近7万人次,增长了44%,平均住院日也由10天缩短至不到8天。床位没有明显增加,工作量却大幅提升。


“医疗质量安全提高了,工作规范了,效益自然就产生了。医疗质量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不矛盾。”找准了发力点,撬动的就是强大的活力


医疗质量与职称晋升挂钩


医疗质量安全,看似与职称晋升毫无关系,但在宁波一院,却被创新出了新花样。


以往医院职称晋升,大多通过论文和年资来体现,当一个医生的年资和论文达到一定数量时,自然而然就往上晋升。“但是在医院里,科研更应该侧重于临床的革新,然后反过来再指导技术改良。”在阮列敏看来,科研应该更多地与临床结合起来,因此医生职称晋升的指标也应该侧重于临床,而非年资和论文。


阮列敏介绍,目前宁波一院职称晋升指标聚焦于临床技术、学习能力、工作总结能力,且所有指标都向医疗质量与安全倾斜。比如每一级内部岗位设置调整到上一级别都会加入合理用药,病历规范等涉及医疗质量安全的内容。而且在职称晋升时,把当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内容作为主要评分标准,如果涉及医疗安全责任事件就一票否决。阮列敏坦言,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理念跟个人发展挂钩,是医院今后发展的方向、坐标之一,从而摆脱医院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


对照先进取经高效管理


业内人士知道,影响病人康复的要素很多,比如护理、院感等,都是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素,而这仍然依赖于系统优化。


2015年,阮列敏主要把精力放在了解决医院质量系统化管理的问题上,她敏锐地捕捉到,把等级评审和JCI评审相结合的医院管理主线。为此,2015年到现在,医院分别邀请了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的专家和台湾JCI管理专家团队做内涵辅导。“受限于场地,医院硬件没办法改,但是内部的管理、流程的再造是完全可以做的。”靠管理铸就新的竞争优势。


通过辅导,医院从管理体系的高效化运作,到规范建立、流程再造、环节把控都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实现。


阮列敏坦言,第三方评审的好处是能发现自身平时所发现不了的问题,是提升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新院区的建设中,宁波一院将进一步融入等级评审和JCI关于患者安全、工作流程、人文关怀等理念。厚植管理的土壤,不断激发宁波一院各个团队勇争先进的积极性。


紧跟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构筑新体系


2016年10月14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从宏观层面对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规范。


早在《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出台三年前,宁波一院就已启动相关项目。而此次基于《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宁波一院则出台了医院系统的管理办法。


如果单靠纸面上的规定来推动具体工作,显然难以落地。为此,宁波一院定期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剖析、跟踪,从而制定应对措施,实现了医疗质量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


在宁波一院看来,事后介入代表医疗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发生,病人伤害已经造成,医院应抓关键点对事前、事中质量与安全进行管控,严格实行事前医疗技术、医师资质准入机制,再辅以过程的动态管理。


至此,在医疗质量与安全上,宁波一院形成了严格的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即医院层面制定医疗质量运营指标,并实施动态管理;科室建立一级质控系统,并形成院科两级的互动;员工层面接受到明晰的有关质量管理的要求与考核指标。


让改革的轮子转得更快,创新的动力调得更足,阮列敏的目光并没有局限在医疗质量上,而是投向了更远处——全面质量管理,并将其理解为医疗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其中,“医疗质量是首当其冲的”,阮列敏告诉健康界,“医疗质量不好,服务质量好也没用,光是态度很好,病看不好也不可行,实现这些需要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撑。”顺势而为,宁波一院的发力点和发展逻辑亦清晰可见。


“这三部分都做好,才能真正叫全面质量管理。”从医疗质量与安全到全面质量管理,显然,前几年的“积跬步”,正换来2017年和今后的“致千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正打上深深的“宁波一院印记”。

人物小传


阮列敏  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地(市)级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宁波市巾帼科技人才奖及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获得者。中国医院协会2012年度全国优秀院长,2012-2013年度中国医院优秀CIO。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更多新闻

我是院长 | 陈向东:医疗信息化精准撬动医院管理

院长侯建全:我要让世界听到苏大附一院的声音

我是院长|黄敏:医院管理应着眼细微处 融于文化中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下载健康界APP观看学院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