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者  ·  话术的力量(不服不行) ·  2 天前  
码头青年  ·  少坐波音飞机,特别是737Max和800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大山深处的生命教育:隐匿的缺口 ·  3 天前  
码头青年  ·  向伟大的阿塞拜疆机组致敬!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四十多年来,为了搞钱,中国人有多野?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2-30 12:09

正文

1992年8月,深圳一家邮局收到一个7公斤重的包裹,拆开一看,里面的东西令人震惊——密密麻麻全是身份证。


那年夏天,全国大约有320万张身份证,通过各种方式“飞”到深圳。它们不远万里来到经济特区,只为做一件事。


认购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售的新股票。



财富的诱惑

殊途同归


那是一个“股疯”的时代。1990年底,上海和深圳先后成立证券交易所,自此以后,理论上人人都可开户买股,但在实际操作中,最初的股票供需关系却十分紧张。


比如1992年8月的这次深交所发行新股,面值5亿元,普通人想要成功买到新股,首先需要购买“新股抽签表”,每人最多可凭10张身份证购买10张;每张“新股抽签表”收费100元,中签率为10%,只有中签的“新股抽签表”,才有资格购买1000股股票。身份证在深圳一时“洛阳纸贵”,原因就在于此。


限制重重,但难不倒渴望财富的中国人。当时只有60万人口的深圳,短时间内涌入100万投资者。他们一手提着装满现金的箱子,一手提着全是身份证的袋子,提前3天来到抽签表发售点排队。


如此拼命,是因为按照当时的预估,这批新股上市后价格至少可以翻10倍。巨大诱惑之下,排队长龙里的男男女女,不顾深圳的夏天闷热潮湿,身体都紧挨着挤在一起,怕被人插队占先,也怕自己的钱和身份证一不小心就没了。


在90年代初,也只有消息最灵通、脑子最机敏、胆子最大的少部分弄潮儿,才敢于追逐这样的致富机遇。


《灿烂的季节》剧照


财富的诱惑总是间歇性潮起潮落,拨弄人心弦。如此疯狂的场景最近一次复现,是在三个月前的“924牛市”。经不住“00后第一波时代红利”口号的诱惑,对投资理财知之甚少、又想趁着年轻暴富的00后投资者们,匆忙上车了。


当新一批投资者入场,也带来了新的理财故事。有人连夜忙着开户,满心想着第一时间买入追涨,却不知道股市其实每天下午3点就收盘了;有人承受不住市场的波动,才跌了10%就肉疼,赶紧亏本卖出,妥妥交了一笔理财学费。


还有人面对证券市场里眼花缭乱的黑话和字母,一不小心发出天问:“买ETF还是ETC?”


这不是抬杠,是真的不懂。



不管在什么年代,不管是哪一代人,对财富的向往,都是最朴实的追求。


但与此同时,理财也一直是一件有门槛的事。在90年代,门槛是投资信息的来源,是到上海和深圳的距离。在2024年,信息获取和交易方式或许已不再是难题,但诸如对理财知识的积累、对行情走向的经验判断、对投资这件事的理解、对涨涨跌跌的心态……


这些,依然是每个投资者需要跨过的一道道门槛。



普通人的理财路

如何越走越宽


1988年春天,全国7个大城市试点允许国库券买卖。38岁的上海铁合金厂工人杨怀定刚辞职待业,蹲图书馆翻报纸时看到这条消息,眼睛一亮,从中发现了致富经。


他发现,不同试点城市之间的国库券存在差价。一些城市的银行为了资金周转,会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国库券,比如离上海最近的试点城市合肥,100元面值的国库券价格是98元,而在上海,同样的面值可以卖到112元。


一来一回,每张券存在十几块的套利空间。杨怀定立即拿出所有积蓄2万元,连夜坐13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合肥买入,再回到上海卖出,一趟净赚2000多块钱,约等于当时上海职工一年的工资。


随着允许买卖国库券的城市扩大到54个,杨怀定的足迹也几乎遍布全国。当时,个人异地取款不太方便,他出门都要拖着几十公斤的现金或是国库券,旅途中一路提心吊胆,可谓“富贵险中求”。


凭借倒卖国库券,杨怀定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元,“杨百万”的称号由此而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发行的国库券


“证券、股票,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试。”


九二南巡中的这番话,给改革开放后的金融改革吃下定心丸,也让第一批沐浴到春风的普通人放开手脚追逐财富。


在1994年的电影《股疯》里,女主角阿莉带领弄堂邻居在证券公司门口通宵排队,与插队大军斗智斗勇,这是90年代渴望赚钱的上海市民的缩影——不是每个人都有杨百万冒险的勇气,但都可以在“法无禁止”和自己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探索尝试。


《股疯》剧照


不过,无论是深圳排队买新股的弄潮儿,还是上海的杨百万和阿莉,归根结底,他们还是属于“幸运的少数”。因为身处变革前沿地带,他们得以有机会突破交易繁琐和信息不畅的障碍,成为时代的受益者。


九十年代中期,北京人老李到上海上大学,他惊讶地发现,江浙沪的同学竟然会逃课去交易大厅看盘,下午3点收盘之后再慢悠悠回学校。“这样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太遥远了。”即便在首都长大,在来到上海之前,他对投资理财也几乎一窍不通。


北京尚且如此,何况更广袤的地区。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都缺乏投资理财的意识。


老李是幸运的。2000年他大学毕业,恰逢中国加入WTO经济起飞,他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慢慢有了一些积蓄,等到2006年的牛市到来时,各类线上证券网站和电子支付技术都已十分成熟,他拿出一点闲钱,坐在电脑前,十分便捷地开启了自己的投资之路。



“我的理财知识基本靠网上自学,当时在MSN、QQ上有好多股票群,来自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能即时交流信息。”


交易繁琐和信息不畅的障碍,终究被科技打败。《大时代》里伸长脖子盯盘的投资者、身穿红马甲的交易员、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依靠“内幕消息”翻云覆雨的投资大鳄……这些场景已成为历史,普通人坐在家中,就可以用电脑查看行情、获取资讯、交易买卖。


证券公司为大户设立的“大户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逐渐消失。《股疯》剧照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完善,更多元的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也逐渐诞生,让普通人有了更多投资理财的选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民银行被定位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不再具有存贷款业务。与此同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不同性质的银行纷纷建立起来,彼此市场化竞争,让普通人安全感最强的首选理财方式——储蓄,有了更多选项。


1998年,以华夏基金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规范运作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基金走进公众视野。1991年,全球第一只ETF成立,2000年,上交所开始研究ETF产品;2004年,境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推出,开启了境内市场的指数化投资时代。



1990年上交所成立时,整个市场只有8只股票可选。而现如今,各类理财产品琳琅满目。


尤其是ETF产品,所涵盖的行业种类健全且紧跟时代,每当市场上有新热点和新概念出现,ETF都能迅速跟上节奏。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这些新兴ETF品类,更能抓住新一代投资人的兴趣和关注点,从而吸引了更多年轻投资者入局。比如今年《黑神话:悟空》的走红,让游戏主题ETF成为投资热点。


四十年里,普通人的理财之路不断变迁与开拓,时而令人疯狂,时而令人沮丧。然而无论储蓄、债券、股票、基金ETF或是其他,多元化的理财方式和理财理念,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什么样的理财投资

更适合普通人


关于“ETF和ETC”的区别,00后投资新人小田已经搞清楚了。


“924牛市”期间,她跑步进场,在手机上一顿操作完成开户,赶在国庆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作出人生中第一笔主动投资——买入一只新能源车ETF。


之所以选这个,是因为她爸今年刚换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并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耳濡目染下,小田比较看好这个行业,“但我又判断不准哪家新能源公司未来发展更好,不敢贸然押宝其中一家的股票,所以干脆买行业ETF,更省心。”


如今的市场,早已过了九十年代“买到就是赚到”的历史阶段。理财产品选择多,供需关系反转,对于新一代投资者们来说,当务之急反而是克服“信息过剩”的困扰,他们更希望有一款理财产品,能够帮助删繁就简,降低决策成本。


ETF的出现,正是迎合了这样的需求。在近二十年的全球资本市场,ETF是一个发展较快的赛道,全球ETF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16%,产品数量连续二十年保持正增长。自2021年以来,境内ETF规模两年复合增速达20.41%,远超同期公募基金市场4.02%的规模增速。



在今年的“924牛市”里,ETF更是以其直接、便捷、高效的特点,和费率低廉、透明度高、参与门槛低等优势,成为了受全民欢迎的理财产品之一。“ETF的好处就是帮你选好了行业里最好的一篮子股票,你跟着买就是了。”小田表示。


不仅是理财新军有这样的心态。2006年入场后,老李经历多轮牛市熊市的震荡,在实践过众多理财产品后,他也愈发觉得ETF好。


“我会每周定投几个ETF,拉长时间线来看,整体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十几年的股票生涯,老李赚过,也亏过,好在有ETF定投在长时间线下平滑的收益曲线,帮他平衡了股票的风险,使他每年的理财收益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外,对于一些还没有开放的市场,如港股美股,以及一手股票价格比较贵的公司,老李也选择用ETF的方式布局。“茅台在A股起步100股,按照现在的股价,买入一次性要花十几万。想买又不想投入那么多钱,那怎么办?我就用茅台相关的ETF产品分批小笔买入。”


无论对投资新手还是高阶玩家,ETF的出现和蓬勃发展,都让理财门槛进一步降低。它能以多种方式满足保值增值、风险分散等需求,是一个适合普通人的全民投资工具。



普惠金融时代

我们需要怎样的投资工具


“都说名字里有字母和数字的基金难卖,上证50ETF既有数字又有字母,更是难上加难。”二十年后,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回忆起华夏上证50ETF发售时的场景,至今感触很深。


2004年12月30日,境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推出,引领境内公募基金走入ETF时代。当时的中国投资者对于ETF知之甚少,李一梅作为销售人员连轴跑全国的路演,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向投资者介绍ETF。


最后,华夏上证50ETF的首募规模达到了54亿元,“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



从华夏上证50ETF开始,境内市场的ETF规模从0走到第一个1万亿,足足用了16年,但从1万亿走到3万亿,仅用了短短4年。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30日,我国境内ETF合计规模突破3.4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70.56%。


随着行业的大跨步发展,华夏基金的ETF业务,也从1只发展到91只,并始终保持在ETF领域的领军地位。旗下权益ETF管理规模超6700亿,年均规模连续19年稳居行业前列(规模数据来自上交所、深交所、Wind,截至2024.9.30,“连续19年”指2005-2023,“年均规模”指当年各季度规模算术平均,华夏基金于2004.12.30推出上证50ETF(510050)),境内唯一连续8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颁奖机构:中国证券报,颁奖年度2016-2023,基金评价结果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新“国九条”),提出要“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为ETF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024年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自12月15日起,将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通知要求优化产品供给,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基础上,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


二十年间,ETF从“最难卖”到走进“国九条”和个人养老金,为构建居民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普惠金融提供了丰富的底层工具。


如今,ETF在中国从相对粗放的发展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ETF品类逐步健全,市场饱和度进一步提升。ETF的竞争,从“有没有”到了“好不好”的阶段。



充分竞争之下,给了投资者更多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ETF投资者会面临不知道如何选指数、很难深度理解指数价值、无法便捷收集指数投资相关新闻等问题。


“我应该选宽基还是选特定行业或主题?”

“中证A500与沪深300指数有什么区别?”

“赛道已经选好,具体买哪只ETF?”

“目前市场上有哪些板块值得投入?”

……


以上这些,都是华夏基金在用户调研时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当普通人投资ETF的参与度快速提升,我们正在进入全民指数投资时代,也更需要一个专业客观的ETF投资工具。


作为境内ETF的先行者,华夏基金认为,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做一些“难而正确的事情””——做出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且好用的一站式指数服务平台,进而构建一个指数投资垂直生态。 


于是,华夏基金在ETF20周年之际,推出了为全民打造的指数投资服务平台——“红色火箭”小程序,这是一个把所有指数信息集成在一个平台的投资辅助工具,能高效透明地帮助大家解决日常投资痛点。



上面这些关于ETF投资的基本问题,都能通过红色火箭小程序得到答案。


其首页的“指数浏览器”,几乎涵盖A股所有指数,在页面下方还有历史表现、估值、财务、跟踪基金四个指标。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维度快速筛选出需要的指数或ETF。



点开“指数详情页”,可以直观看到资金、估值、盈利能力这三个核心指标,通过精炼的数据信息直接展示指数现状,并且会直观告知当前资金热度是否高涨、估值高低与否,以及指数的盈利能力,让大家快速看懂一个指数。



看好了赛道,究竟买哪个产品?首页的“指数对比”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比,或者直接查看热门指数对比,帮助用户择优选取。



当有热点事件发生,某只股票大涨,但又不想追涨进场被套牢,那么可以通过红色火箭“热股选指数”的功能,去选择热门股相应的基金,从而降低风险。



如果很想投资,又实在不知道要买什么,“指数风向标”功能,会将模型找出的优质指数进行展示并打分,分数越高,说明综合表现越好,供大家抄现成的答案。



红色火箭小程序,为大家提供了热点捕捉、选指工具、指数资料、机会挖掘、指数课堂这五大类服务,让ETF投资更加简单透明。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一票难求的“新股抽签表”,到帮助人人都看懂ETF的“红色火箭”,金融普惠事业实现了大跨步发展。而这,也与华夏基金二十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服务原则不谋而合:


“将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投资者,用尽全力让投资者的投资毫不费力。”



风险提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件中的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投资依据,不构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之产品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并且不可用于对投资的评估。

*本文件所载信息不构成对产品未来收益的任何保证,不代表对产品的投资策略、投资回报、经营业绩的任何承诺和预期。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

*以往业绩情况并不等同于未来的投资结果,甚至可能与未来结果存在重大差异。未来的投资可能会在截然不同的经济状况下进行,经济状况的任何差异均可能会对投资结果、投资组合及基金经理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编辑 作者 排版丨孙思

图片来源丨华夏基金 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