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http://cics.fudan.edu.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普通打工人专属:如何一键解锁 3 个 AI 副业 ·  5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微信「送礼物」功能,有何战略意义 ·  19 小时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AI时代,产品经理的4项修炼,有用! ·  昨天  
三节课  ·  免费!2天掌握DeepSeek,AI时代抢先机! ·  3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面试被拒N次,0经验小白如何拿下产品经理Of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切问近思半月谈 | 传播与城市公共生活:研究生学术沙龙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9-03-25 08:26

正文

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切问近思半月谈·

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研究新探索

传播与城市公共生活

研究生学术沙龙


时间:2019年3月27日(周三)15:30

地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办公楼二楼会议室

主讲人&报告主题:

1.缔造工人阶级的上海——一个摄影记者镜头下的城市变迁

(尤莼洁,2015级硕士研究生)

以历任《申报》、《解放日报》摄影记者俞创硕在解放前后拍摄的有关上海的影像作品为例,通过分析其从1949年至1965年(文革前)这一段时间作品的拍摄主题、内容、风格等,审视上海的城市形象、上海人的工作生活在不同时期报纸上展现的不同形象,解析有关上海在当地主流媒体上的影像是如何变化的,这样的影像变化后面有着怎样的逻辑。

2. 想象转基因:数字时代城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与态度

(徐子婧,2018级博士研究生)

翻开中国近百年的科学史,难以找到一个类似“转基因”争议的话题,能够引起全社会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并形成丰富且难以弥合的认知。这一争议性科技呈现的特点,与新媒介技术环境、信任格局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51名城市居民的深度访谈,本研究试图探讨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与态度,以及媒介、信任如何与公众看法产生勾连。研究发现,对“转基因”食品持支持态度的受访者,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认知具有共性,持反对态度的受访者认知范畴和方式千差万别;在复杂的新媒介环境中,人际信任、制度信任等因素对受访者的认知与态度产生作用。

3. 作为一种共通体的“书市”与城市公共生活

(黄丽娟,2017级博士研究生)

公共性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议题。追求同质性的传统共同体的“自然而然性”,在异质多元的城市生活中日益遭到挑战。在移动网络时代,如何在现代大都市生活中建构新的公共性,我们需要思考关于共同体的新意识,也需要新的传播实践。本文试图从布朗肖、南希等人提出了非功效的“共通体”概念出发,以上海一些独立的二手书店以及他们组成的愚人书市为个案,在新媒介带来的新的移动性与连接性的背景下探讨在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呈现出何种新型的关系,生发出哪些新的传播实践,培育了哪些都市体验得以激活城市公共生活。

4. 艺术地图与上海城市:地图绘制实践与新型城市体验

(褚传弘,2018级博士研究生)

本文通过“上海风貌艺术地图”这一个案,呈现当前上海城市中地图绘制的最新实践,并从“重构城市地理”、“激发市民沟通”和“创造新型体验”三个维度,试图梳理、归纳嵌入新媒介之中的城市地图是如何改变了我们观看、认知和想象上海城市的方式,又是如何为普通市民创造了参与城市公共文化实践的种种可能。笔者认为,新媒体地图借助融合媒介文本拼贴的技术,实现了城市时间的流动和穿梭,重构了上海既有的地理区域划分,丰富了我们观看上海城市的视角;同时,地图通过嵌入其文本之中的交互性技术,实现了留言、推荐和举报等全新的交互式媒介实践,展现了公众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新型可能;第三,线上与线下的空间叠合的“新技术漫游”,开创了一种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新型城市体验。


关于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