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雨流芳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关注“法雨流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恭喜!他们结婚了 ·  18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黄金水道”再启繁忙新程 ·  20 小时前  
德州晚报  ·  东方红路一路段,今起封闭施工! ·  23 小时前  
鲁中晨报  ·  事关房地产,淄博最新要求 ·  昨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特斯拉到访山东高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雨流芳

腊八节|释尊出世,只为一个“愿”字

法雨流芳  · 公众号  ·  · 2021-01-20 00:11

正文


主讲|净宗法师





01

成佛目的


《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我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是说什么呢? 就是劝我们往生极乐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大家要知道,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讲的,有无限的慈悲在当中。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是大智、大悲, 佛给我们指示的道路是不会错的 ;而且很恳切,非常慈悲,一而再,再而三,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才是应当的。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听说我赞叹极乐庄严,如此闻名、称名必定往生,如果相信我及诸佛所说的话,你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不要在这里滞留,这里无可乐。



02

出世本怀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这也是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是释迦牟尼佛在世间成佛的根本目的,这是真实的利益。


“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佛为什么在世间兴起?为什么要阐明佛法的教理?是为了拯救广大众生,惠赐给我们真实的利益。




呼唤我们众生,劝导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无尽大悲,是彻底的、没有尽头的大慈悲,以这样的慈悲怜悯三界的众生。


“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整个三界有多大?


非常大,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这里面所有的众生,上自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人,下到十八层阿鼻地狱的众生,释迦牟尼佛都视为独子,是佛矜哀怜悯的对象。佛这样的大慈悲,不是对张三李四,或者只对三五个人、三五十人、三五万人,是对所有一切众生,以这样无尽的大悲来利益他们,要拯救他们。


这又让我想到《法华经》里的“ 火宅喻 ”。有五百人在火宅当中嬉戏游走,他们的父亲来了,说:“这里很危险,你们要出去。”他们也不懂什么叫危险,只是看着父亲笑,还在那里玩。


我们读到这些话,都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出世一场,说:“我讲了四十九年法, 目的就是劝你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里很苦,其他种种法门修行,不容易成就。”我们很多人不是听到了吗?甚至是大法师、久修的人,他也是看着释迦牟尼佛的像,在那里嬉戏游走,不知道什么叫危险,什么叫火宅,“我再玩几天吧!”还在那里作种种的学问,这就是没有用心性。


经上所讲的话,确确实实就是这样,我们的心就是这样冥顽不化,心很顽固,不受教化。



03

特留念佛


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悲心。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把“出世本怀文”和“特留此经文”放在一起,一个在最前面,一个在最后面,读的时候就感到无限的感动,显示出释迦牟尼佛的大悲殷重。佛虽然只应世八十年,但是一千年、一万年之后的事情,佛都看得很清楚。


当来的时候,经教、三宝都灭尽了,一切修持法门也都灭尽了,一些经典也都灭尽了。《楞严经》先灭,慢慢所有的经典都没有了。释迦牟尼佛用大慈悲心,特别留住这部《无量寿经》 (也就是念佛法门) ,在世间度人。


这就有一个问题了: 佛有慈悲哀愍,佛有神通道力,留别的经不好吗?把《楞严经》留下来不行吗?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留《楞严经》?那不是不慈悲吗?还是他没有这个神通道力?


其实, 这都是靠缘,靠众生的机缘 。一部经,如果众生没办法修持,或者众生不喜乐这部经,它自然就灭了。


《无量寿经》念佛法门,适合众生的根机,自然就留下来了;当然,也是佛的神力加持。而圣道门的经典,众生不喜乐,没有能力去修持。


比如戒律都是很宝贵的,是佛所制的,但是现在也很少有人去问津;像各大祖师开的教法,现在也很少有人问津了,都藏在图书馆里,因为修不来。


现在人心变了,很多东西就留不下来了。比如,现在有很多人想保留京剧,但现在是电脑时代,都追求速度和效率。京剧里面一个“啊”字就能唱上好半天,京剧演员唱的很有味道,喜欢的人也听得很有味道,慢节奏是很好,但是要保留它,估计挺困难。毛笔字也非常好,但是现在都是电脑打字,所以毛笔字也很少有人写了。


这就是机、法相不相契的问题,即使花好多钱,建立一个协会,要保留这些,都不容易保留下来。


到三宝灭尽的时候,众生也不晓得有善恶报应,也不晓得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佛经里讲的,佛经都灭掉了,谁还知道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啊?知道发菩提心吗?发菩提心的经典也灭掉了,哪里还能知道啊?修戒定慧知道吗?连名字都有没听说过。


连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都不知道,但是这样的众生,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也照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可思议吗?


我们怀疑自己现在不能往生,“师父,我没有智慧”,你比法灭万年的众生,智慧不知道高多少,你的学问太大了!经道灭尽的时候,众生都能往生,你没有不往生的。你的学问已经够大了,你知道有极乐世界,知道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等,你还知道自己持戒不清净,妄想纷飞。法灭万年的众生,连什么叫妄想纷飞都不知道。


所以,往生极乐世界是很自然的,“ 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 ”。到极乐世界是自自然然的,不加勉强造作,勉强造作反而坏了。


就像傻瓜照相机,你使劲抠,结果抠坏了。其实很自然,“咔”一照就好了。你这样调光,那样调焦,调来调去反而调坏了。


六字名号一念,舌头一弹,“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可以了,不要自己另外想“窍门”。



04

决定愿生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出世本怀、特留念佛、三次劝愿?


因为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讲这个“愿”字,这个“愿”字非常重要


其实,任何事都是靠我们发愿的。你发愿求财、求名、求利,这是你的愿;你发愿要在世间长久度世,或者发愿三大阿僧祇劫慢慢修行成佛,这是你的愿;我们发愿快速往生,往生这条愿是非常重要的。


好比一块田地,本来能够丰收稻米,但是所种的偏偏是稗子,结果所能收获的,只不过是稗草而已,不能得到好的收成。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心就是一块田,如果我们播下“愿生极乐”的种子,称念六字名号,我们就能收获成佛的果实;如果仅仅求人天的福报,只能收到稗子,不是好的庄稼。


所以, 慧净上人劝导我们说:


“愿生弥陀净土”,可说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学佛的目的,也是我们净土宗的宗旨;是阿弥陀佛的本怀,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怀,也是我们众生的本怀。


愿生极乐,毫不妥协,毫不苟且 ,决定愿生极乐,绝不往生其他净土,绝不贪恋娑婆世界,这样的话,就合乎阿弥陀佛所讲的“欲生我国”。


这就是“克念愿生”,是决定要往生的。


(☞ 点击图片 ☞  长按☞  保存高清壁纸)

摘自:《第十八愿传承解》






编辑|法雨流芳

制图|法雨流芳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版权归属原作者



精彩 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鲁中晨报  ·  恭喜!他们结婚了
18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黄金水道”再启繁忙新程
20 小时前
德州晚报  ·  东方红路一路段,今起封闭施工!
23 小时前
鲁中晨报  ·  事关房地产,淄博最新要求
昨天
港剧剧透社  ·  她只得了港姐第四名 却成功获TVB力捧
7 年前
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  听说现在不靠脸也能活了?是的没错!
7 年前
齐俊杰看财经  ·  10万亿委外资金大撤退 到底为哪般?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