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这里有视频行业海内外热点、超实用视频营销干货、最前瞻行业数据、最新锐观察评论。不只兜售资讯,更量贩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运维爽了?一款高颜值的堡垒机开源了… ·  13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我就想问问,中国程序员去日本当程序员容易吗? ·  13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面试官:MySQL 一次到底插入多少条数据合适啊?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也许问题出在你身上”……Linus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这天终于到来!华为手机:全部跟安卓系统说再见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嘉宾“入圈”、环节升级 《吐槽大会》的自我延续式成长

腾讯视频行业透视  · 公众号  ·  · 2020-01-02 18:42

正文

“大张伟确实说得特别狠,”在选本期Talk King时,郑钧还不忘“挤兑”大张伟几句,“但是没有信息量。


吐槽环节的结束并没有阻止郑钧的“狠”。 事实上,在这一季《吐槽大会》中,“狠”无处不在,上一期PDD担任主咖的节目中,主持人张绍刚甚至忍不住吐槽道“怎么一个个都把自己当主咖”,毕志飞、炎亚纶自嘲起来比别人更敢说。
“吐槽,我们来真的。 ”第四季节目的这个最新口号,被真实践行着。
《吐槽大会》的节目slogan一直在变: 第一季和第二季的slogan是“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从吐槽者和被吐槽者两个角度来介绍和普及“吐槽”这种形式; 第三季的“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则将吐槽引申到与生活、自己的和解。
到了第四季的“吐槽,我们来真的”,某种程度上是对网友表示此前节目吐槽明星不够狠的一种回应。 只是对“真”的追求,并不指向刺探明星隐私,而是设计适合说真话的话题、营造想说真话的环境。


slogan的变化就像一个风向标,体现了《吐槽大会》始终在随着受众认知的变化而调整和确认节目所传达的理念; 同时,这也说明《吐槽大会》这个IP对年轻文化的引领与影响。
《吐槽大会》曾营造了一个有魔力的场,将国民明星拉下神坛、直面自己的争议,现在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更圈层化的人物,打造百无禁忌的狂欢、提供了解和认识的窗口; 它曾凭借标志性的吐槽环节被观众认识,现在也在开拓更多元的环节来丰富节目内容——这是一个不停在“变”的IP,也是一个在“变”中不断自我延续的IP。

从“明星吸睛”到“深入圈层”


《吐槽大会》的「长久之计」


第四季《吐槽大会》第一期,主持人张绍刚调侃主咖嘉宾李佳琦的来路很特别,“是我们从淘宝淘来的。


同样「来路特别」的或许还有在上一期节目中现身当主咖的电竞选手PDD——他和淘宝主播李佳琦一样,并非艺人明星。 除了这类来自其他行业的嘉宾,第四季《吐槽大会》也更多地邀请到摇滚音乐人郑钧、功夫明星甄子丹这一类虽然处于传统娱乐圈、但受众更加圈层化的艺人。
“入圈”,是第四季《吐槽大会》嘉宾选择的创新思路。 一直以来,《吐槽大会》的卡司们都很喜欢拿“过气/不出名”来开嘉宾的玩笑。 但表面上嫌弃归嫌弃,这些并非全民皆知的嘉宾往往会带来更足的笑料,效果不亚于大众明星。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并非明星的李佳琦没有拖第四季《吐槽大会》的后腿——节目首播便引爆社交平台,承包了13条微博热搜,梁龙也凭借拿到本场Talk King的出彩表现登上热搜榜单。
事实上,在明星艺人身上,可供脱口秀编剧创作的槽点往往是不理想的业务能力或是负面新闻——这类素材本来就很稀缺,而且每个嘉宾之间的重复性极高,还面临着出于艺人形象维护考虑的阉割。


但对于相对小众的热点人物或者曝光度较低的嘉宾,观众对其的陌生意味着他们身上有足够的新鲜素材富矿可供挖掘,甚至“陌生感”本身就可能成为槽点,比如庞博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吐槽宝石GEM歌红人不红、袁咏仪用粤语怼梁龙 “你哪位啊”。

除了笑果的提升,行业圈层名人还会与观众产生更多的情感勾连。
由于全民明星的自嘲点与被嘲点往往来自公众的批评与误解,在这一点上,观众很难与明星共情,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常常有一种明星在借吐槽来“洗白”的感觉,而李佳琦这类具备平民性的嘉宾却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当李佳琦在台上自嘲和应对吐槽,我们听到的不是对负面新闻的辩解,而是一个普通年轻人被推到风口后如何面对、如何前行的平民传奇。


为什么第四季《吐槽大会》会有意识地更多选择受众相对垂直的嘉宾?
在此前的媒体看片会上,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总经理邱越曾表示,随着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发展,要求一个著名的人做到人尽皆知,本身就非常难。 节目季数不断增加,可供选择的具备争议性的全民明星也会越来越少。 从这个角度来说,向佳琦、PDD这类嘉宾倾斜是节目延续自身生命的一种手段。

人才辈出、新招频出:


自带流量的《吐槽大会4》


降低对国民明星的依赖性,既是一种继续前行的策略,同时也显现出了《吐槽大会》作为一档头部网综IP的底气。
这种底气,是《吐槽大会》以及《脱口秀大会》系列已经得到证明的造星能力。 从李诞池子到思文庞博,再到卡姆呼兰,一批脱口秀演员的崛起让《吐槽大会》拥有了自己的明星。 在这个舞台上,李诞就是顶流,庞博就是偶像,这里从来就不缺少星光熠熠。


但第四季《吐槽大会》也不畏惧“抛弃”自己的“顶流”: 上周的节目播出后,有网友在李诞的微博下评论: “诞总,这期没你,炸裂。 你成功了。 ”这条微博得到了李诞本人的认证,他觉得这正是他期待得到的效果。


在《吐槽大会》的舞台上,观众的心态经历了从“李诞是谁”到“这期怎么没有李诞”再到“没有李诞也很好看”的转变。 这说明,用来替代「对国民明星的依赖」的并不是「对自家明星的依赖」,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节目成长模式。

在嘉宾选择的“入圈”之外,第四季《吐槽大会》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版。
以往《吐槽大会》的环节设置相对简单,而第四季则增加了台下一分钟、红毯采访、隔屏互动、后台时间等多个环节。 台下一分钟类似于再现演绎嘉宾生活的小剧场,隔屏互动是来自主咖朋友的吐槽短片,后台时间则对嘉宾进行访谈。 这些环节一方面提供了不同的场来展示嘉宾的各个侧面,另一方面也将吐槽时触碰到的话题进行了价值上的深化。


12月28日这一期《吐槽大会》的主咖是郑钧,嘉宾中有偏离摇滚路线的大张伟、和郑钧同时期的音乐人叶蓓,也有2007年快乐男声冠军陈楚生、网络时代意外走红的3unshine成员Cindy。 在台上,这几位出道时代和选择道路都不相同的音乐人之间的调侃火药味十足: 郑钧被吐槽看不上选秀却去当导师,大张伟被吐槽不做音乐、光顾着上综艺,陈楚生被吐槽作为选秀冠军却不如第四名火,Cindy被吐槽拉低了女团的门槛……
而在后台时间,陈楚生表达了对当下选秀节目的看法; 大张伟回应道自己上综艺和做音乐都是为了获得舞台; 郑钧对比了过去“作品有生命力”的时代和当下“人有生命力”的时代,认为大张伟的“转型”于他本人也是一种合适的选择——脱离了“吐槽”的规则限制,嘉宾们达成了一种更自由的沟通与和解。 在吐槽的“闹”过后保留这样一段“静”的时间,显然是对台前脱口秀形式上的补充和价值上的升华。


在好看的基础上提供更深刻、更丰富的观看体验,是一档网综发展到某个高点后的更高追求。 每一季《吐槽大会》结束后,很多精彩的脱口秀片段仍然会以短视频的形式在各个平台上继续传播,充分体现了节目的品牌标识性和其内容持久传播的能力。 这档2017年初横空出世的新锐综艺,显然已经走到了高国民度的新坐标上。
当吐槽这个核心形式得到广泛认知,必然要迎来更多节目环节的丰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