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研读间
这里将分享关于高等教育以及社会转型的观察和评论,此外还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和探讨,旨在为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逻辑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对话基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老汇  ·  周五say hi 来啦 ·  14 小时前  
白鲸出海  ·  加了AI,这款产品下载量压过赛道No.1 ·  昨天  
阿里开发者  ·  如何在IDE里使用DeepSeek-V3 ... ·  昨天  
阿里开发者  ·  2025 年可观测 10 大趋势预测 ·  2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部署DeepSeek,你的GPU够用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研读间

毕业季 | 我的「最后一口清华」

清华研读间  · 公众号  ·  · 2017-07-06 18:28

正文

编者按

热热闹闹的毕业典礼后,那些摆着各种造型在园子里留下最后一抹倩影的毕业生们也要陆续离开了。每个人都是那么依依不舍,却又行色匆匆。或许临行前,总该再去吃一次清华食堂:点最熟悉的菜,坐最熟悉的位置,静静地品尝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美食。我们终将告别这所园子,却忘不了这里熟悉的味道。


清华西瓜


▲清华食堂供应的西瓜


山野协会 舒洁:


在清华,记忆最深刻的有关食物的故事都来自山野协会。印象最深的就是西瓜,因为山野每年都会盛大地举办「凶残」的吃西瓜的大赛,速度赛、难度赛和团体赛,简直将西瓜娱乐的潜质充分地挖掘利用,在我心中奠定了西瓜在瓜果界无法撼动的文娱霸主地位,真是好玩又刺激!

听涛包子


▲听涛一楼的包子


毕业衫设计者 祖玮:


我的最后一口清华是听涛早餐的大包子。之所以是听涛的包子,是因为那是我们寝室三个「老铁 在清华相遇后的第一顿饭。那天第一次来听涛,我和熊猫每个人吃了两个包子,而南京来的小妹却只吃了一个鸡蛋说怕影响身材,让我们也励志减肥。我们仨一起度过了三年硕士生活,转眼要去不同城市发展,想临走时再一起去吃一次早餐包子,找回当初相识的味道。


万人酱肘子


▲万人二楼的酱肘子


研究生特奖 赵杰亮:


当时在做社工时,实践部的同学推荐我品尝万人二楼的酱肘子,尝过之后觉得余香满口,自此沉迷,每周都要约上朋友去吃两三次。无论是做科研忙还是运动之后,身体的疲惫在吃过酱肘子后总能迅速恢复。酱肘子不仅带给我美味享受,还启发了我做科研的灵感,在做蜜蜂饮水的研究,看到肘子的皮和肉的层状结构,觉得可以在试验中借鉴,用有机玻璃三边用胶枪粘住,中间行成几毫米的空隙,成功地用于了实验。

听涛油泼面


▲听涛一楼二段的油泼面


学术新秀 陶璐琪:


那次跟师弟去听涛,师弟推荐我吃二段的油泼面,看到就是一团白面上面泼了一丁点油,觉得这顿午饭将会很无味,然而当我拌匀后,发现咸中带香,香中有甜,原来那一点点油料会带来这么巨大的改变。回去后,我想到,在实验样品里掺入一些石墨烯「调料」,可能会带来想不到的成果,结果掺入石墨烯的传感器性能真的大幅度提升,取得了意外的惊喜。在我离校前,我还要去吃一碗油泼面,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保持好奇心,坚守创造力。

桃李麻辣烫


▲桃李一层麻辣烫


学术新秀 吴建平:


我在清华吃的第一顿饭,就是桃李麻辣烫。平时做实验到深夜,等回宿舍的时候,只有桃李开着,因此经常去吃桃李的麻辣烫。觉得桃李的麻辣烫可以任意搭配,非常方便。在清华吃了这么多年,毕业前再去吃,有种说不上的特别感觉。

听涛肉夹馍


▲听涛一楼的肉夹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