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烯碳资讯
汇聚全球石墨烯及先进碳行业资讯,搭建全球石墨烯及先进碳行业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A股量价齐升!DeepSeek概念仍火热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中欧基金2025届校园招聘公告 ·  2 天前  
供应链金融  ·  奖项申报已开启! | ... ·  3 天前  
环球物理  ·  【物理金句】2025年一大波物理金句来袭 ·  4 天前  
环球物理  ·  【物理单位】19个物理单位的来源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烯碳资讯

工信部原副部长:我让材料司调研了31个省的制造业以后,大吃一惊!

烯碳资讯  · 公众号  ·  · 2019-04-15 17:41

正文



制造业同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该如何清醒认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中的位置? 从156个重大项目起步,七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走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 未来如何通过“五大工程”实现转型升级? 转变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特邀重量级嘉宾苏波,权威解读。


嘉宾简介:


苏波,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国务院大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原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长期从事工业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产业政策和规划制定、投资管理等重要工作。 参与工业转型、航空工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信息产业等多个国家级重要规划的制定实施。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经济大讲堂”,原文首发于2018年3月15日,标题为《【深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难在哪?如何做?》


以下为演讲全文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七十年来,我们国家通过全体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从一个制造业非常薄弱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但是我们还不是制造业的强国。


1

我国工业化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大家知道,在旧中国时期,我们的经济非常落后,我们是一个两千多年的农耕国家,以农业为主,在西方两、三百年前走向工业化道路的时候,我们是闭关锁国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起步的工业化之路,是从“一五”计划开始的。


“一五”计划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工业建设的156个重大项目,几乎填补了我国解放前大部分的工业空白。 涉及的领域包括机械、电子、冶金、石化、军工、建材、钢铁等等,基本上是目前所有工业的成长之源。



我们国家第一辆汽车、第一辆拖拉机、第一架飞机、第一台发电设备等等,国家的工业启程的很多第一,就是从这156项重大项目中产生的。


改革开放40几年来,我们的民营经济从一个很弱小的群体,成长为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也涌现出一大批有很高的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我们华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十七万职工当中,有45%的人是从事技术研发的,它的营业收入当中,每年用15%的经费来搞科研开发。 2017年,华为的产值超过了6000亿元,那么15%就是9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年会有900亿元从事研发。


另外,我还说一个企业——特变电工。



这是一个新疆的街道小厂,通过兼并我们机械行业的衡阳变压器厂和沈阳变压器厂,这都是机械行业、变压器行业的排头兵,然后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变压器的生产厂商。 而且现在在国际上,特变电工已经在东南亚、中东、欧洲占有巨大的市场。


还有就是我们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在工程机械行业里面也是属于世界前茅。



在新的技术领域,比如说无人机,我们汪滔董事长创立的大疆无人机,现在占了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的70%。 我们这些民营企业确实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当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 2017年中国的制造业从2010年占全球的19.8%,成长到占全球制造业的28.57%,美国占到了17.89%,日本占8.16%,德国占6.05%。 在整个工业化过程当中,制造业高速地发展,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比较高,这是应该的。 所以制造业要做强,不是一味地去追求规模,一定要在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下功夫,在制造业的质量、效益上下功夫。


中国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的2至10倍,这个数字非常惊人。 2017年比1978年的发电量增加了25.31倍,彩色电视机增加了4万多倍。 1978年,我国的汽车只有14.9万辆,2017年就有2900万辆,我们占了全球将近三分之一,2017年全球的汽车的销量达到9500万辆。


中国的制造业,目前是联合国所分类的39大类、191中类和525个小类里面全世界唯一的各类产品都生产的国家,有220种以上产品的产量是世界第一位的,这个也是很惊人。



比如说生铁、水泥、电解铝,基本上都占全球产量的60%左右; 化纤、手机占全球产量的70%左右; 煤炭、平板玻璃都占全球产量的50%左右; 钢铁方面,2017年粗钢产量8.3亿吨,大概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5%。


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制造业会发展得这么快? 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多年的创新投入增加,使我们制造业的产品、创新产品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制造业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一些重要领域的产品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的量子通讯卫星、载人深潜都是我们国家比较领先的; 再一个就是我们的通信装备,还有超级计算机,世界五百强里面,中国生产了多少台超级计算机呢? 是227台,美国生产了109台; 高速轨道交通就不用说了,高铁现在是我们国家最亮丽的一个名片; 我们的电力设备的实力雄厚,百万千瓦的火电机组也是世界领先的; 我们国家的核电建设,现在有40几个核电厂的建设,全球最多的; 现在我们的水电的发电装机,已经3.4亿千瓦,全世界水电装机最多的; 我们风电并网装机,已经达到1.64亿千瓦; 我们的海上石油钻探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可燃冰开采设备,也在世界上非常有竞争力。


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制造业大而不强,就是效益不高,国际化的经营的能力不足,就是航空工业、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机械跟国际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



中国制造业7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我们离建设制造强国还有巨大的距离,只有承认差距、承认问题,我们才能找准方向、迎难而上,才能不断地去克服困难、缩短差距,一步一步地走向制造强国的道路。


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再次回归制造业; 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凭借人力资本优势,积极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全球经济贸易环境错综复杂,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热点。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紧缺,资本脱实向虚,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领域人才结构性缺失等问题逐步显现,加快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困难面前既有挑战,更是机遇。 推动制造业强国建设有怎样的战略规划? 要实施哪些重大工程? 重点发展哪些领域呢?


2

如何坚定不移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制造强国的建设。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是世界上制造业的第一强国,它在第一阵营; 第二阵营是德国和日本; 第三阵营有中国、英国、法国、韩国。


我们制定的制造业强国建设战略,是分三步走的战略: 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2015到2025十年的发展,能够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之列,进入第二阵营; 再经过十年的发展,到2035年,能够进入制造业强国第二阵营的前列; 然后再经过十年的发展,到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制造业强国。


制造业强国的建设最核心的是五大工程、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这五大工程中,第一个就是智能制造工程。 我们在强国规划里面,把智能制造作为未来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所有的制造业的发展要围绕这个主线去推进,所以最后形成我们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我们原始的、传统的制造业就是机械加工,基本上完全靠机械控制,现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地向前推进。 首先要用数字化使我们的加工、设计、制造、管理优化,要使过去的机械化变成数字化,然后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要把各种数据互相联网,在更大的范围共享共用,然后利用数据的控制和互联网来操作,来提高加工的功能。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智能化,就是要利用我们的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利用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 所谓智能制造,就是使装备具有了人的思考、管理、情感的功能,具有人的智能。 现在我们正在走这一条路,这个很快就会实现。


机器人,我们看到阿尔法狗(AlphaGo)下围棋,九段棋手下不过它,为什么? 因为阿尔法狗(AlphaGo)是把各种各样围棋九段的最高的下法输到计算机里面去,通过计算不断地研究,它知道你下一步是什么。 另外,阿尔法狗(AlphaGo)下棋的时候,你下一个子,可能计算机在几秒之间,就能算出来一百个步骤,然后它来比较哪一个更加对它有利。 所以,人类智能化在某种程度上用了大数据、云计算,所以智能制造会改变我们未来人的生活。


第二个就是智能制造的创新中心的建设工程,我们不能再走过去那种各自为政的道路,大学、研究所、企业各自为政的方式,而一定要紧紧地围绕我们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组成由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立这样的机制,然后来围绕核心技术去持续地推进创新,实现突破,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这个创新中心的建设,也是借鉴了美国在再工业化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这几年工信部已经推进建设了七、八个这样的中心。


第三个就是工业强基工程。 我们发展落后的很大的原因,就是有许多重要的关键零部件,比如说数字控制系统、液压件、气动元件、轴承、链条、弹簧等这些,这些大家都认为不起眼的东西,在一些关键的设备上面,它的作用是非常之重大的。 美国的一个航天飞机坠毁,死了七个人,当时在百万人的观看之下失事,最后查出来结果,是一个密封圈的问题。 所以,这些基础元件非常地重要,重要的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一个东西要加工,如果没有合适的工艺是加工不出来的。 重要的关键材料,我们许多的新材料不过关,比如发动机的叶片一般的合金钢,1800摄氏度早化了,我们镍基的合金钢的叶片根本承受不了。 所以它需要用高耐热的、高韧性的、高强度的材料,然后经过高精密的加工才能实现。


还有基础研究,我们七十年来发展太快了,做产品“萝卜快了不洗泥”,一些机理和研究,我们做得不深透。


比如说飞机制造。 到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去看,C919的翅膀、机身的一些强度试验就在他们那儿做,这个基础数据我们没有。 我们看到国外的翅膀是这样的,长长的一个条,我们这些材料把它做上去以后,在多大的压力下、多大的风阻下它会变形? 变到什么程度? 你要做试验,要取得数据,下一步设计的时候才有依据。 现在大量用合成纤维、碳纤维材料,为什么呢? 飞机要轻,否则装油不多,拉不了几个人。 重量要轻,你就要用既有韧性又有强度的碳纤维。 我到空中客车去看,它最新的380客机,它整个机身用了52%的碳纤维。


再一个就是绿色制造。 我们不能为了发展经济不顾环境,大量地排放,大量地污染,因为我们的能源有限。


再一个就是我们的水、气、土地、空气大量污染,这也不是老百姓所希望的,所以我们要走清洁发展的道路。


最后就是高端装备。 我们许多高端的数控机床、加工设备,比如说医疗器械、高端电子信息的一些制造设备还要大量进口。


这些就是我们要重点推进的五大工程,要动员引导相关企业,在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来提高我们的水平。


十个重点发展领域,第一个就是航天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我们的通讯技术 5G; 还有先进轨道交通,指的是高铁装备; 还有发电和输变电技术,我们在全球是领先的。


第二个就是海洋工程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 这个领域我们跟世界上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在量的方面我们是领先的,在质量方面还有差距。 比如说工业机器人,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生产销售了38.1万台,我们中国销售了14.1万台,我们的市场占有量达到了全球的37%。 我们在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增长速度都很快,每年30%到40%的增长。 但是我们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包括电机、减速机等等,这一方面还有差距。 所以在不断地去在发展量的同时,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发展的水平,解决我们“卡关”的问题。


还有其它的一些产业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现在说到的几个差距比较大的航空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农业机械、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还有其它一些领域,这个是我们的短板,我们要在三个十年之内不断地攻关,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把农业机械列进去确实是对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了,66%应该说很高了。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转型升级。


面临着制造业研发投入、增值率、利润率、国际化率、人均产出率偏低,国际知名品牌较少,装备制造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 芯片等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不利局面。 我们还面临着提高创新能力、处理僵尸企业、产能过剩等现实问题。 我们该怎样破解? 如何才能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该如何发力?


3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


1.积极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端供给不足,我们高技术的产品、高端装备、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中国整个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这是我们供给侧一个重大的问题。 一大批过剩的产能不能退出市场,影响到我们整个资源的使用效率。 我们一些产品的质量,我们资源使用的效率、效益比较低,投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高水平和最大的产出,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要不断地推进制造业的结构性调整,培养发展一批优强的大企业,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方面,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然后利用各个产业各自的优势,不断地提高集群发展的效能。


“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内大量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最好的平台和机遇。 还有大湾区的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这些大区的建设。 因为在这些大区的建设里面,核心是以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为主的,这个产业里面既有服务业,也有制造业。 因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比率大家有疑虑,说我们制造业比重在不断降低,服务业不断地上升。 美国现在的服务业的占比大概是80%多,它的制造业降到了占国内生产总值11.6%。 2017年,我们是28.57%,它是11.6%。 我记得在2012年、2013年,美国就发布了再制造业规划的时候我研究过,那时候它的制造业占比是12.5%。 过去我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时候建立了好多跟国外的工作机制,包括中欧、中国跟巴西、中国跟法国这些共同的机制。 一年在他们国家谈,一年在国内来谈,这个工作机制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我们谈过两次。 欧盟的再工业化战略就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