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商业杂志《Gestion》最近发文对新的增长机会赞不绝口:规划中的太平洋沿岸巨型港口钱凯(Chancay)不仅将成为该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机会,而且“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投资影响力”。该项目耗资约32亿美元,主要由中国投资。
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正在寻求利润丰厚的投资机会的同时,德国却选择捐赠数千万欧元用于建设秘鲁首都利马的自行车道。这在德国国内引发了一场又一场关于发展援助意义的辩论。
德国联邦政府表示希望通过利马的自行车道和 150 多个其他开发项目为这个南美国家的气候保护和消除贫困做出贡献。
德国政府也认为总计16.2亿欧元的发展援助也间接对自身有利,所谓的“有利”不是指丰厚的投资回报,而是因为这些援助使受援国抵御危机的能力更强。在自然灾害面前,预防通常比救灾便宜。德国政府认为间接为自己省下了钱。
德媒对此评论:“然而,这一想法是否能在秘鲁贯彻值得怀疑。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利马政府也在依赖采矿业,这在环保人士中颇有争议。秘鲁最近向投资者提出了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采矿计划。” 自行车道带来的环保效果在采矿面前不能说是一文不值,至少也是意义不大。
据报道,秘鲁能源和矿业部最近在加拿大举行的世界矿业勘探大会上公布了“2024年矿业投资项目组合”,其中包括51个项目,投资额近5500万美元。德国在捐助自行车道,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司在宣布希望对秘鲁的开矿项目进行投资。
许多德国公司也在秘鲁投资,法兰克福机场服务全球公司投资经营首都利马的机场。德国和秘鲁自 1997 年起就签订了投资保护协议。
2021年,德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11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的钱用于采矿。对于企业来说,显然逐利更加重要。然而即使是这样,德国对秘鲁的投资也不及全球其他国家的百分之一。
相比之下,英国和西班牙对秘鲁各投资了约50亿美元。中国也在迅速扩大在秘鲁的经济影响力。即使在港口建设开始之前,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就超过23亿美元。钱凯港的大型项目体现了德国发展援助与国际经济投资之间的目标差别。显然德国更高尚一些。
德国向秘鲁捐赠自行车道,而世界其他国家则投资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在服务于他们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通过钱凯新港,北京为中国汽车的出口在拉丁美洲建立了一整个转运点。
未来,来自中国的数万辆电动汽车将能够通过该港口,转运到巴拿马运河最大的货船上,
该港口综合体由两个巨大的部分组成,并通过隧道连接,这将改善南美洲的气候平衡。与此同时,邻近的安康区正在计划扩建其贸易中心,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基民盟议会党团拉丁美洲问题专家雷切尔(Thomas Rachel)在接受《世界经济论坛》采访时表示,“鉴于威权制度和民主国家之间日益激烈的制度竞争,我们需要全面发展外交和经济政策:除了德国的利益外,还必须促进当地居民的价值创造和就业。”
德国政客的奇葩观点并不让德国媒体满意。
媒体们分析:“投资港口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信号,更是明确的政治信息——中国将秘鲁视为经济增长伙伴,而不是捐赠接受者。秘鲁总统博卢阿特(Dina Boluarte)预计该港口将'显著促进自由贸易和中国的更多新投资'。”
“港口的落成是北京一个小小的胜利。秘鲁外交部长奥拉切亚(Javier Gonzalez-Olaechea)表示:'已经确保中国将出席港口落成典礼。'
在年底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中国可以向该地区其他国家展示他通往拉丁美洲的新门户。”
巴西规划部长特贝特(Simone Tebet)最近参观了这个巨大的建筑工地,他表示,巴西有兴趣通过钱凯新港出口大豆、玉米和肉类。钱凯的优势:巴西出口商可以直接通过卡车将货物运至秘鲁港口,然后跨太平洋运往亚洲,不再需要绕道巴拿马运河。这将使运输时间缩短大约两周。(这不比建自行车道环保?)
而在德国的评估体系中,巴西的大豆和牛肉产业对过去三十年亚马逊雨林的大规模砍伐负有主要责任。去年年初巴西总统卢拉上任时,德国宣布提供2亿欧元紧急援助,用于保护亚马逊地区。
然而,尽管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有所减少,但邻近的塞拉多——巴西物种丰富的热带稀树草原的森林砍伐却有所增加。据美国农业部预测,今年巴西牛肉产量将创下1137万吨的新纪录。
于是,出于气候保护的原因,德国超市已将巴西肉类下架。
啊!我时常为德国的清新脱俗而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