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那么比四杰稍后一点的,也可以说是几乎同时的是,陈子昂。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陈子昂的情况。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他24岁一举考中进士,其人非常关注现实,他政治热情高涨,性格果敢刚毅,他对时局也很有研究,武则天曾经两次召见他,他不但面陈而且还多次上书,直接发表自己对于时局的一些看法。
他批评时政,关心国计民生,但由于他直言敢谏,被人污蔑,称他反对武则天,也因此曾被诬入狱。
他曾两度随军出塞,特别是第二次,他随建安王去讨伐契丹,因与主将不合遭排挤,所以陈子昂在三十八岁时就借口父亲年老多病,于是辞官归乡,但是因为得罪上司,他们耿耿于怀,最后被武三思迫害致死,最后只活了42岁。有《陈伯玉文集》十卷。
陈子昂在唐代的文学史上应该说是一位有着特殊地位的人物。
首先一点,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文风,为唐代诗文革新指明正确方向,为确立盛唐之音起到重要作用。
他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和正始之音,倡导“风骨”、“兴寄”,这样一些主张,都为唐代诗文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其次,再从陈子昂的创作实践来看,陈子昂是实践了自己的创作主张。
他的诗文都出现了新的面貌,就诗歌而言,传统宫体诗的那种无聊的逢和应酬之作,歌功颂德之作,在陈子昂的诗里面是大大减少了。同时,感慨社会人生,抒怀言志。
陈子昂的代表作是他的一组诗,《感遇》一共三十八首,不写于一时一地,内容广泛。比如写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写自己斗志难酬的悲愤情绪,抒写自己保卫国家之情,写社会的兴亡之叹,以及自己的人生之叹。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一】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
诗中还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揭露了边将的庸碌无能,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像这样品诗作,应该说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除了《感遇》组诗之外,他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登幽州台歌》也是他的名作。
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原文:
并序: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燕昭王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乐生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燕太子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田光先生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邹衍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郭隗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些作品,都是他随建安王去讨伐契丹,登上幽州台,所写下的这么八首诗。特别是他的《登幽州台歌》这首小诗,只有四句二十二个字,但是却产生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极大的感染力。
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确实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忧国忧民,而又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他的感情和形象应该说,引起了历代仁人志士有同样遭遇的感情的共鸣。
所以成为池誉诗坛的绝代之作。
02
陈子昂的文
陈子昂的文应该说也写得不错,他的文章有一部是用骈体文写成的,但另一部分就是古文写成的。
就其文而言,他所写古文颇多,尤其是给皇帝的对策、奏疏等应用文体,一般宫廷文书当时都是骈体文,但他却用朴实畅达之古文,这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创。
尽管他的文章成就并不是太高,但是大家公推他为唐代古文运动之先导。
陈子昂的诗文,在唐代的诗文发展史上,确实有着特殊的地位。当然也有他自己的不足。
他在理论上过于强调务实、反浮,而忽视艺术表现,创作上常有质胜于文的情况,平实古拙有余,情韵风采不足。有些作品枯燥乏味,文采过于干瘪。
03
此外,还有几位初唐的诗人,简单的说一下。
其中一位就是魏征。
他以直言敢谏著称,深受唐太宗重用,是典型的箴规讽谏型文人,“有谏则言,言无不尽”,其奏疏代表作如《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等,有些连唐太宗看了都十分恼火,以至他的忠心和直言敢谏,非常突出;其诗古朴苍劲,直抒胸臆,代表作为《述怀》。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十渐不克终疏》: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
《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