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行业务资讯
提供投行业务资讯、项目信息、投行政策动态,关注投行圈重大事项,为投行圈人士把握业务机会和提高业务水平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产业互联网出海大会来了!3月19-21日在深 ... ·  17 小时前  
退伍青年路  ·  新年大牛股就是它!! ·  昨天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产业互联网出海大会来了!3月19-21日在深 ...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云计算--华为云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行业务资讯

今天证监会发布重磅消息,这些投行、上市公司大股东今夜无眠

投行业务资讯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3-24 19:59

正文

今天证监会发出七大重磅消息,震撼整个上市公司和投行界,最受伤的还是哪些想通过规避借壳的重组上市的收购方、以及准备从传统业向轻资产跨界收购的上市公司,还有准备利用高送转减持的大股东。证监会今天明确要打击盲目跨界重组、“忽悠式”、“跟风式”重组,打击利用高送转减持,看来以后要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到游戏、影视、软件、文化娱乐等难度巨大,只能从产业链上下游着手重组了,毕竟这才是传统制造业最擅长的了,正在准备跨界收购的懵了,盲目跨界重组的路不通了。接下来就是某些上市公司宣布跨界重组终止、宣布终止规避借壳的消息了,相关的投行、上市公司大股东今夜无眠。


一、严厉打击“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规避重组上市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24日表示,2016年,针对市场存在的壳资源炒作、壳公司股价扭曲、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受限等问题,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严格了重组上市(俗称借壳)认定标准,避免了炒壳等破坏性行为对市场的伤害,促进了市场估值体系理性回归。2016年证监会核准的重组上市项目19单,比2015年下降49%。近期并购重组市场出现了突击打散,表决权给他人,规避实际控制人认定回避重组上市监管的情况,目前已有9单项目被终止重组,这些重组项目共同特征是,向一方转让上市公司控制权,新购买资产与原公司主营业务不符,在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需要从严监管。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并购重组监管,分析研判新问题,重点遏止“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以后规避重组上市是没戏了,另外,想跨界进入不相干行业也很难了。

二、证监会通报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一批案件,严厉打击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

根据证监会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总体部署,证监会稽查部门在分析相关违法线索及案件办理情况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了包括山东墨龙、*ST昆机等9起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件作为2017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一批案件进行了专门部署。目前,相关调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列入第一批专项行动的9起案件主要针对股票发行和持续信息披露等环节存在的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这些案件的主要特点,一是在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利益关联方股份减持、股权转让等敏感时点涉嫌虚构或者隐瞒有关重要信息。二是上市公司定期披露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涉嫌通过虚增营业收入等方式虚增公司利润,有的公司长期掩盖财务问题,市场反映强烈。三是在股票发行过程中,涉嫌通过虚构交易等手段粉饰公司业绩,不依法披露公司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四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涉嫌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资金划转、放弃债权、提供资产等手段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上述案件在涉嫌信息披露违法的同时,往往伴生信息操纵、内幕交易等其他违法行为。

证监会对于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案件将始终高度关注,作为稽查执法的重中之重,紧盯紧抓,绝不容忍!相关个案的查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三、ST昆机涉嫌财务违规事件相关监管工作通报

2017年3月20日,*ST昆机公告,公司以前年度财务报告涉嫌违规,存在多项不实情况,可能导致连续五年亏损。证监会对此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依法严肃查处。上交所在3月20日早间接到公司报告后,第一时间对公司股票实施紧急停牌,当日发函督促公司尽快披露有关情况。3月21日,公司披露了违规自查初步情况,公司股票复牌交易。同期,云南证监局于3月20日进入现场开展专项检查,3月21日已对公司正式立案调查。此前,*ST昆机在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公司业绩预告等信息披露方面已多次违规。证监会已对公司及违规责任人予以了警告和罚款,上交所也先后作出了公开谴责、通报批评等纪律处分。目前,公司已预告2016年将继续亏损,可能因连续三年亏损暂停上市。如公司财务违规经查实情节严重,还可能触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退市。证监会将继续依法、从严监管,彻查公司违规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如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将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将其清除出市场。

四、借“高送转”预案减持将受到严格监管

“送转股”属于公司自治范畴,但是部分“内部人”将“高送转”作为掩护其减持的工具,还伴生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此,证监会始终高度重视。前期,沪深证券交易所已发布“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实施“刨根问底”问询,开展对“高送转”内幕交易核查联动,集中查办了一批借“高送转”之名从事内幕交易或信息披露违规案件。2017年以来,市场对“高送转”反应更为理性,但仍有个别公司利用“高送转”制造炒作题材。证监会将继续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原则,严格上市公司“高送转”监管。上市公司实施送转股的,送转比例应与公司业绩增长相匹配、“高送转”相关信息披露要充分、大股东及董监高要严格披露减持计划。对利用“高送转”从事内幕交易、违规减持等违法违规活动的,将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和二级市场交易核查联动机制,发现违法违规的,依法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五、证监会回应“中国神华高分红”,上市公司良好的典范

中国神华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水平,近三年累计分红超过800亿元。公司在专注主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主动呵护、积极回报投资者,实现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长期和谐共赢,表现出一个有责任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良好风范。以中国神华为代表,沪深两市已涌现出一批高比例、稳定现金分红的公司,这批公司已成为市场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健康投资文化的“引领者”。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完善制度,引导上市公司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资金状况,通过现金分红实实在在地回报投资者,强化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对于有能力但长期不分红的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监管约束;对于不分红、少分红,反而利用“高送转”等概念配合违规减持、内幕交易的行为,将依法严查严办。

六、严禁公募基金“通道化”

证监会始终强调,基金管理人设立管理公募基金,应当牢守合规风控底线,严禁公募基金“通道化”。部分公募基金管理人接受机构投资者申购后,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比例过于集中,潜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对待投资者不公平及投资管理通道化等问题,须加以警示及规范。证监会的相关要求立足于对持有人过度集中的公募基金进行合理规范,防范大额集中赎回对基金流动性的冲击风险,防止在公募基金内部管理上出现“差异化对待”等不利于中小投资者的情况,是对现有监管要求的进一步完善。证监会始终支持公募基金在规范基础上引入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类投资者,进一步发挥为全体国民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积极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