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堪称中国现代史重大转折点的事件
正是这样的一个重大事件
紧接着带来了国共合作
导致了中国现代历史上
政治、军事格局
逐渐发生了
对国民党不利、对共产党有利的重大改变
张学良、杨虎城
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在这个时候
公开地站到共产党一边反蒋?
把蒋介石扣起来逼着蒋介石放弃剿共?
为什么恰恰在中共陷入到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的时刻
他们会站到共产党一边?
中共中央为什么突然之间
会在
1936年1月和张学良开始秘密的谈判?
西安事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转折点?
历史学者杨奎松在茫茫历史当中
把那些蛛丝马迹拼凑起来
还原给大家一个最真实的历史
本期世纪大讲堂继续为您讲述
杨奎松
:历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目前国内研究中共党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著述甚多,有《忍不住的关怀》、《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西安事变新探》等,扎实严密的考据,冷静淡然的态度,基于常情常理的逻辑分析形成了他著史的一贯风格。
在西安事变前,国民党从北阀开始,历时十余年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大陆,蒋介石也好,国民党也好,南京国民政府也好,实际上他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如果按照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之前的情况来看,他实际上好像已经不可动摇了。蒋介石当时在国内最大的敌人只剩下共产党。
那么在蒋介石看来,剿匪已达最后5分钟成功之阶段。
西安事变是张杨发动的,又带有阻止蒋介石剿共的目的,所以很清楚,他们事先一定与中共有合作的关系。
问题是当时代行蒋总司令职权的,西北剿总司令代总司张学良,本来是代表蒋介石来剿共的,为什么会转向了联共反蒋?
可以做几点简单的分析,首先是九一八事变,一直到华北事变。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用不抵抗的方式让出了沈阳,最终丢掉了整个东三省,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想如何能带着他的东北军回到东北去。
但是九一八事变之所以会有那样一种结果,包括整个的国民党、南京政府、蒋介石在对日的问题上,当时所采取的那样一种方针,
在张学良看来,他逐渐地已经认识到单纯靠蒋介石,靠南京政府,他是回不了东北的。
蒋介石不止一次的在公开的谈话当中讲到,
东北长期以来是化外之地,因此东北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国际的力量。换句话来说,即使当时日本入侵华北,
蒋介石可以发动抗日,但是蒋介石也没有决心能够打回东北。
张学良在蒋介石的委派下到西北来,担任剿共的代总司令。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东北军就被当时的红军先后消灭了两个半师。东北军如果再这么打下去,可以想象张学良也就不用回东北了。
1936年的1月一直到3月,张学良不断地通过他的六十七军的军长王以哲和中共代表进行了多方的接触、谈判。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共代表慢慢地让张学良了解到,他其实是可以通过中共来与苏联相联系的。
张学良想要回东北,他到欧洲去戒鸦片,那么戒鸦片的过程当中,他就秘密地通过各种关系试图和苏联方面进行联系,希望能够得到苏联方面的援助。
但问题在于苏联曾经受到过张学良父子的伤害,张作霖和张学良都曾经对苏联驻华的外交机构动过武,从这个意义上,苏联对张学良完全不相信,所以拒绝了张学良寻求跟苏联合作的要求。
回国之后,张学良也没有放弃联苏的想法,张学良为什么要联合苏联?是因为东北被日本人占了,但是东北过去长时期里面都是沙皇俄国的势力范围,沙俄,也包括后来的苏联,在东北有着一些特殊权益,包括中东铁路,也包括在东北的大批的苏俄的侨民,或者俄国的侨民等等。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东北的北部,当时叫北满,还是所谓过去的旧俄国的那样一个势力范围。日本占领之后,实际上对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包括对苏联当时控制的外蒙,都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再加上苏联或者沙俄,过去的俄国和日本长期在远东的一些权益问题上、领土问题上一直有争端。这个都使得东北成为日本和苏联冲突的一个重要的一个基地。
所以张学良认为苏联有可能愿意帮助东北人抗日,但是问题
他找不到任何一个能够接近苏联的方法,在跟中共代表秘密接触之后,他开始相信完全可能通过联合共产党来实现联合苏联。
在这个时候,1936年的3月,苏联又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外交举动,这个外交举动就是苏联和当时苏联还承认的主权是中国的外蒙古,签订了军事互助条约。既然苏联能够和外蒙古签订军事互助条约,那么也就意味着假如在中国出现一个抗日的,和苏联合作的一个政权,那么苏联是不是也有可能签订类似的这样一个条约来支持他,所以苏蒙互助条约的签订也增强了张学良对联苏的一种信心。
张学良与周恩来密会教堂
1936年的4月9号深夜,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的一个天主教堂秘密地进行了会谈,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一点,张学良被周恩来的一些说法打动,并且下定决心要跟中共建立更密切的关系。4月这次的秘密交涉之后,张学良经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他的态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4月26号,张学良告诉中共派在他身边的联络员刘鼎,
他准备跟蒋介石翻脸,计划1936年的11月,如果蒋介石
还不抗日的话,他就准备,原话叫“揭旗另干”
,准备跟红军合作。揭旗抗日,不服从蒋介石,跟蒋介石对着干。
4月30号,他又秘密地告诉刘鼎,希望刘鼎转达他的一个愿望,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这个时候1936年的4月底5月初,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个秘密的合作的计划。1936年5月8号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这个计划,最后定名为西北大联合计划。就是准备在西北五个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控制这五个地区,建立西北国防政府,同时组成西北抗日联军。
“西北大联合计划”示意图
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
实际上在1936年的5月半年之前就已经基本上成形了,只不过就是这个事变什么时候会发生,通过什么样一种形式发生。
1935年的7、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重新规定了统一战线的政策。共产国际做出这样的一个政策转变,马上就派人秘密地到中国来,寻找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共中央那个时候在长征,没有办法向中共中央传达这样一种指示和政策转变的方针。因此,他们派人专门通过外蒙古潜入到陕北,中共当时距离苏联最近的根据地。
1934-1936年南方苏区全部损失及红军三个方面军被迫长征最后北上陕甘示意图
负责传达工作的就是林彪的叔叔林育英,又叫张浩,他带着共产国际新的指示,在1935年11月到达了陕北。中共中央是1935年9月下旬到的陕北,11月中旬张浩到了陕北,也就是非常合适的一个机会。中共中央很快就得知了共产国际这样一个政策调整,这样的政策调整就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
1936年的2月下旬到1936年5月上旬,红军发动了东征作战,打进了山西,以解决粮食和兵源不足的问题,如果红军没有得到当时张学良、杨虎城两支部队的配合,那么这样一个作战是无法实现的。
因为红军进入山西要渡过黄河,杨虎城、张学良如果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占领了黄河的西岸,红军就再也回不来了。而后来实际上山西作战无法坚持,中央军进入了山西,红军不得不又重新回到陕北。因此,从2月下旬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红军和张、杨之间已经开始有了合作的关系。
因此从这样的一个背景可以看出,西安事变发生的整个的过程,中共在里面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而中共自身政策的转变更是决定性的。
假如中共没有放弃过去的所谓关门主义的政策,继续坚持排斥一切反动阶级的路线,那么也就不可能推动对张学良、杨虎城,以及其他国民党各种力量的这种合作的工作。最终也就不可能造成后来的所谓西安事变。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就是西安事变发生,把蒋介石扣下来,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共就一定要除掉蒋介石不可?毫无疑问,阻碍中共实现所谓国防政府抗日联军这样一些计划关键的人物是蒋介石。所以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初,中共的领导人当中确实有一种情绪,想要除掉蒋介石,但是除掉蒋介石能否实现国内的和平和统一?事实证明不可能。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蒋介石地位之高。
因此,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发生的过程当中,他们也开始意识到根本问题在于蒋介石的态度,如果蒋介石能够改变对中共的态度,那么就应该保证蒋介石的安全,争取用真正和平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事变。在这方面,苏联莫斯科共产国际毫无疑问也是这样一种和平解决的主要的推动力。
实际上我们可以对中共本身政策调整的意义做一点点评。这个点评很简单,就是我们可以用非常简单的一些数据来看,中共历史上的成败,它的统一战线政策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通过中共党员人数增减来反映不同的时期,哪个时期是成功的,相对是发展的,哪个时期是挫败的。1921年到1927年5月,中共的力量发展是非常快的,这个时期中共从最初的53个人,1921年党成立的时候,一直到1927年5月发展到57000人,用了几年的时间,这几年的时间有了巨大的增长。这个增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当时实行了联合战线,也就是统一战线的政策,和国民党最终进行了合作。
在1927年夏天国共关系破裂,中共的党员人数,从57000人掉到1万多人。那么在这个之后,虽然也有很大的增长在农村,但是由于坚持反对统一战线的政策,那么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实行孤家寡人的策略,那么最终白区和苏区全面失败。
到1937年,中共党员的人数只剩下两万人,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我们又可以看到中共由于坚持了统一战线政策,那么它的整个的党员或者组织的发展又是突飞猛进的。类似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到1945年到1949年情况也是如此。
这也是扩大的一个时期来看中共何时坚持统一战线政策,什么时候主张团结争取更多的人,什么时候它的发展相对就比较顺利,什么时候它坚持树立更多的敌人,它的政策就会把自己推到那样的一个绝境,最终会带来一个失败的一个结果。
国民党最终败走台湾的原因,除了经济和腐败上面的这些关键问题,还有别的原因吗?
国民党失败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方因素造成的,不简单是所谓腐败的问题,也不简单是经济上的问题,方方面面的原因都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蒋介石在抗战结束之后,他做了一个重大的错误的战略决策的这样一个选择,大家知道抗战8年,无论作为中国来讲,还是作为国民党来讲,都经历了太多的这种挫折,损失非常大,整个国力,包括国民党内部的这种力量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经历过反法西斯战争的各个国家基本上都会选择和平和建设。蒋介石在战后处理跟中共的关系的时候,他选择了所谓的武力戡乱,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尽管国共之间确实有很多很复杂的问题难以解决,那个时候国共背后,美国和苏联之间也有非常多的问题,在引发新的危机。但是作为中国当时最高的领导人来讲,特别是作为蒋介石来讲,他不应该高估自己的力量,而蒋介石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犯了最大的错误。
通过这样的关于西安事变和历史的转折,中国现代史历史转折的这样的一个关系的梳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共的这样的一个命运的转折,中国现代历史的这样一个重大的一个转变,很大程度上都跟中共实行了一种统一战线的政策,团结更多的人,争取更多的人站到自己一边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推荐阅读:
·
一天上万人 学校堪比游乐场 “参观名校”就能“考进名校”吗?
·
失踪!溺亡!出行安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这些绘本一定要给孩子看
·
朱日和上那些长得差不多的导弹车,都是些什么东东?八一八中国的导弹力量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