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来约,不让你失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40岁以后,断念、舍物、离人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女生没事吸一吸小肚子,到底有多危险?! ·  3 天前  
洞见  ·  跟着悟空学做事,跟着八戒学做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文摘

逛了各地菜市场,才知道什么是起名的艺术

青年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1-04 19:57

正文

作者:发财金刚

来源:不相及研究所(ID:buuuxiangji)


民间的野生语言大师对待蔬菜和水果,有自己的一套起名法则。


走进一些城市的菜市场,有一种出了国的幻觉,仿佛他们使用的是另一套语言体系。那些字典里的词语,被重新编排,赋予了新的诗意。


逛了一圈,往往菜还没买,自己先笑岔气了。



那些剑走偏锋的名字通常出现在瓦楞纸、泡沫板、塑料板等材料上,书写工具大多是黑色记号笔,在一笔一画的勾勒下,往往呈现出一股拙感。


当有的人还在笑老板书读得不多写错别字时,老板反倒嘿嘿一笑根本不在乎,正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等你不知不觉把这张图拍下并发给十个朋友时,才反应过来这是老板打造的一次大师级别传播事件。


过了这么多年,都还有人记得他在卖“迷糊桃”。



这是一轮新的野生造词运动,以正统的学术眼光看待,它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在那些词被造出来的场景里,它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有时候你会对老板的真实动机产生怀疑,搞不清他们是不是真的想把水果卖出去,这些摊在地上的狠货,看名字就不太好惹,初次相遇很容易让人怀疑误入了哪位神仙的道场。



反向营销的效果总是出人意料,人的注意力更容易检索到错误的信息,不止一个老板反馈写错别字反倒生意更好了。


产自攀枝花的凯特芒果,在野生创作者的笔下,变成了“攀枝花凯特忙狗”,在没有走近看之前,还以为水果店在卖什么新的犬种。


“这家店的标语牌写错了,我倒要来看看卖的什么狗这么忙。”



中国地大物博,有的水果遍布多个省份,横跨多个地区和纬度生长,古话里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长在不同地方,就有了不同的名字。


当你代入这种语境,会发现一个品种的学名和方言叫法,本身存在着巨大差异,有时候这种幽默感就在冲突中体现。


比如说长相精怪的红果参,在有些地方它被叫作轮钟草,四川和湖北的一些地方把它叫作算盘子、算盘果,因为长得像算盘。而有些地方的人则认为它长得像蜘蛛,把它叫作蜘蛛果。



事实上,在当今的电商平台上,也能见到这套野生起名方法论的身影。互联网无疑加剧了这股创作热流的讨论,在直播间评论区,来自不同地方的网友分享着各自的见解。


在东北集市上常见的圆枣子,有些地方叫作狗枣子、软枣子,在直播间换了个名字,叫奇异莓。就像村里游手好闲的人,突然进城工作换上一身行头,穿上了正装,并改了一个洋气的名字。


好奇的网友会被这些有着多种称呼的小众水果吸引,把它们加进购物车是对求知欲的解放。


有的商家甚至会在前面加个前缀,比如“不长毛的奇异莓”。别小看这些前缀和包装,根据《2024丰收节抖音电商助农数据报告》显示,文字上的修饰让奇异莓的销量同比增长了490%。


在这些民间野生大师的无心插柳下,文字再次活络了起来,给众人指引了一条全新的脑回路。


再也不用翻阅《脑筋急转弯》了,菜市场里会为你提供绝妙的精神读物。


“皮爬走了你就可以吃到枇杷,确实有那么一丝信达雅的意味。”



不管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那些摊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命名权,本身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至于接不接受,买不买账,全看消费者心意。


有些水果,把方言的发音转换成汉字谐音写出来,有时候甚至跨越了物种,你买的是荔枝还是鸡,已经不重要。



各地方言和谐音梗就是滋养这些起名手段的绝佳土壤,人们如法炮制,往里面揉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


“阳光没贵”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阳光玫瑰”本来的名字,它直截了当地告诉每一个路人,没贵,你买得起,广告学的精髓算是被他们掌握了。



它们是实体的脱口秀摆件,仅仅是立在蔬菜水果堆里,便有了引人发笑的力量,一切都是那么朴实无华。


“好奇怪啊,上次去买香蕉笑了半天,老板说我笑点低,还多送了我两根。”



越贴近一个地方的口音,你就离这片土地越近。


起名的艺术就是要贴近群众。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四川人习惯把樱桃称为“enter”。



番荔枝是落叶小乔木,因为外形酷似荔枝,故名“番荔枝”,但后面不知道是哪个营销鬼才,认为它的褶皱更像释迦牟尼的佛头,于是给它加了个“佛头果”“释迦果”的称呼。


沾上了“佛光”后,这种水果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这也直接验证了名字对一个人或者一个物种来说有多重要。


如今,在电商平台上,一批热心网友,又为释迦果披上了一件袈裟——他们给释迦果冠上了水果中的“劳斯莱斯”“爱马仕”的名号。


事实证明,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在《2024丰收节抖音电商助农数据报告》中,释迦果的销量直接起飞,同比增长84%。



人们的购买动机出现了变化,兴趣电商的本质正是先勾起你的兴趣。不管是菜市场里的摊主,还是电商平台里的农户,新农人的“新”字其实更多是体现在创意上。


当小南瓜盆栽被插上了“上班搭子”“万事不南”的标签,原本平平无奇的桌面盆栽直接被赋予了陪伴属性或神龛属性,销量同比增长534%。


在相关的数据报告中,这些小众水果的“走红之路”都被记录了下来。



90后和00后是农特产品消费主力,随着全域兴趣电商模式的兴起,消费需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激发了。


拒绝焦虑的年轻人真的会购买一把绿色香蕉摆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年轻人的兴趣和玄学,把“拒绝蕉绿”的销量提振了506%。



这些数据对商家们来说十分具有借鉴意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是“我需要什么去购买什么”,而是“我看到什么好玩我买什么”,逻辑变了。


人们买过乡下的脚、迷糊的桃、打雷的鸡、忙碌的狗,又在不老的泥里收获死机的豆,此时商家与顾客心有灵犀,已然共同编写了一部消费巨著,严谨程度不亚于古希腊神谱学。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