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振原的小屋
用幻灯片创造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有限?无限?宇宙是什么形状的? ·  18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改善高端量子设备的秘诀,竟然是放两颗葡萄 ·  昨天  
环球物理  ·  【地球物理】回望地球物理勘探一百年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闻着臭的东西,为啥吃着香?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物理学中真有“魔法”,它代表一类量子资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振原的小屋

演讲恐惧,该怎么破?

振原的小屋  · 公众号  ·  · 2019-03-18 09:45

正文


撰写:咏柳

校对:振原


我不是一个优秀的演讲者,每次发言演讲的时候,我就会犯恐惧症——语速超快,全程 都不敢抬头


曾经就有三个老师对我提过意见:上台演讲的时候要面对观众,与观众要有眼神交流,而不是做一个人的演讲。

一段时间我陷入了胆子小,不擅长演讲,一上台就紧张,自我暗示肯定讲不好的自我逃避之中。然后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逃避,逃避不了,讲不好,错过更多机会……

我开始进行刻意练习,我找到了李开复老师在北航的演讲《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家》。李开复在演讲中说: 其实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者。



我一口气看完了这个演讲,的确当你知道“怯场”“紧张”普遍地存在于大部分人中,你就会明白其实演讲也就那么回事。


李开复在谈演讲的同时也在做演讲,我将他的整场演讲梳理成了一个思维导图,透过它你能 get 到一些名人演讲的套路。

李开复用了金字塔原理的逻辑结构,将演讲分为三个部分:


①  演讲的技巧

②  如何组织演讲的内容结构

③  怎样做演讲和回答问题

以下是我梳理的,演讲内容中精髓部分。


01

以观众为中心的演讲

我很赞同开复老师在演讲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演讲就是通过劝服把自己的思想卖给观众,观众用自己的思维空间来买。

换句话说,一个好的演讲就是,让观众愿意为你的思想买单。演讲就像写作一样,是一种信息传达,而传达对象是观众。


李开复演讲的观众主要是大学生。而他的演讲主题,恰恰是大学生的痛点,因此很快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这和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是如出一辙的:满足受众的需求。

对于观众来说,演讲无非就是动用两个感官:视觉和听觉,演示的要做到的就是对观众友好。这就需要编剧、设计师、演员的协调配合。



02

掌握一些演讲的技巧

这是学习演讲的第一步。做好一场演讲,心态很重要。 首先你要对自己的演讲内容感兴趣,传递给观众才能有激情,就好比马丁路德金。

表达技巧分为三个方面:语言,声音,表情动作。


在这三个中表情动作的分量最大。有一个研究表明:人际沟通中,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 7%,声调只占 38%,另外的 55% 的信息则是需要用非语言来表达的。也就是说,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比前两项要多的多。

举例子也是很实用的技巧 好的例子,能让大家一听就懂,降低理解成本。李开复在讲每个技巧时,就用了很多正反举例。下次不妨尝试一下。



03

准备你的演讲

做好准备是一个前提。李开复把它分为三个步骤:


①  确定你的演讲关键点

②  安排你的布局结构

③  反复排练你的演讲

找准你的关键点(keypoint) ,将它根植于你的演讲中。 无论是开头,中间,还是结尾,需要反复重复和强调。这个关键点其实就是你演讲的主题。

万事开头难——如何做一个开场白呢?答案就是理解你的观众。尝试用3W(Why、What、How)原则或是情境代入的思路引导他们。


比如乔布斯在07年苹果大会上这个例子。


很多时候,一个革命性的产品,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人类。通常这样的发明,一个公司很多年都不一定能够产出一件。


而苹果,非常幸运,在它的历史上,发布过多款革命性的产品。1984年苹果发布了Macintosh,改变了PC行业;2001年,苹果发布了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


今天,我们将要发布三款革命性的设备,第一个是智能手机,第二个是带有可接触屏的iPod,第三个是革命性的浏览器。


这段开场,层层递进。在说清发布会主题的同时,又让大家对新产品产生了足够的期待。

接下来,怎样展开主体的内容?可以 通过头脑风暴得到你的话题分述点,并按照逻辑顺序串联起来,最后结尾给人营造震撼、受用的感觉。


演示文稿也是如此,它应该有一整套、风格连贯的主题视觉。

除此以外,我下载了演讲所用到的幻灯片。最后发现,幻灯片的效果远不如演讲者口述精彩。


所以,PPT 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要让 PPT 抢占了你的风头。这与李开复的 PPT 制作原则是匹配的:简洁明了。

不过这个演讲已经是好几年前的 PPT 了,视觉呈现效果一般。我根据一些简单的设计原则对其中的几张 PPT 做了一个优化,使用了更加百搭的配色和更加视觉化的呈现,而非单纯的数据和文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