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君说: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在于坠落之后总能再度升起。用这2句话来形容褚时健的传奇人生真是再合适不过。
文/王荆棘
来源/灼见(penetratingview)
昨天下午,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褚橙创始人褚时健去世。
褚时健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所谓的大器晚成已经无法涵盖他的高度,他总是能在一次次跌落谷底之后,再次登上人生巅峰。
曼德拉曾说: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在于坠落之后总能再度升起。
用这句话来形容褚时健的传奇人生真是再合适不过。
他是中国经济史上曾经最具争议的财经人物,一生跌宕起伏,饱受诟病;他也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耄耋之年的褚时健一次又一次的引发万众瞩目。
面对那些复杂的争议,褚时健始终不愿过多解释什么,当有企业家朋友与他聊起这个问题时,他也只是淡淡的说一句:
“我希望今后人家评论起我时,会说上一句,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些事情的。”
便再无其他多余说辞。
⒈
褚时健是1927年生人,他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偏远小村庄中,是家中的长子。
作为家中的老大,彼时15岁的褚时健每天都要干很多的活,一天劳作10多个小时,从太阳升起干到日落垂暮。那个时候他常常自嘲自己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帮着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直到第二年夏天,褚时健的堂哥褚时俊到家中做客,
把他的命运完全引到了另外一条轨迹之上。
堂哥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也就是如今清华大学的前身。在那个时代,堂哥就是整个家门的荣耀,作为一个在西南联大深造过的知识分子,褚时俊看出自己的这个表弟并非池中之物,他不想看到聪明又能干的表弟屈尊于山村酒坊之中,整天无所事事,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被限制了眼界。
堂哥对褚时健说:“你这么聪明,应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你都不知道。”
本就好胜心极强的褚时健听了堂哥的话,有些按耐不住心中的躁动,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当他与母亲说起想要上学的事,母亲心软了,只是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妈妈再难也要让你上学。
事实上,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想要专心求学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先是得病去世,一个在战场牺牲,失去了两个儿子,再坚强的母亲也承受不住,在1950年,母亲也离他而去了。
晚年时代,褚时健都是以一个老人的形象出现在媒体面前,
即便那时他早已经功成名就,身价不菲,也总有人评价他这个人“命运感”强烈。
了解过他从前的经历,或许可以理解,他在逐一品尝过亲人的离去和命运的无情后,将许多事情都已看淡,他相信有些东西,不得不服从命运的安排。
但唯独事业上不行,在工作上,褚时健只信奉一个原则——我命由我不由天。
⒉
1979年的中国,民生疾苦,生产萧条。
那一年,命运多舛的褚时健被任命为玉溪烟卷厂的厂长。
已经52岁高龄的褚时健迎来了人生最重大的一处转折点,他希望在这个工作单位中,能踏踏实实地做点实事,努力把厂子的效益搞上去。
褚时健人生的辉煌与污点也同时交织在这片土地之上,在这个后来价值460亿元的国民烟卷品牌上。
早在1980年,云南省组织过一次香烟产品品吸大会,那个时候,褚时健的烟卷厂精选了一款红梅烟,有吸过这款烟的人都评价三个字:辣、苦、呛。
他们嘲笑着:红梅,红梅,先红再霉......
为了生产出优质的烟叶,褚时健和工人一起背着香烟走上街头,一根根拿出来请人试吸;50多岁的他为了赶出生产进度,还和工人一块抢修锅炉,三天三夜不睡觉。
他的妻子形容他:只知道埋头工作,有人拿榔头打他一下,他才知道抬起头来,谁刚才打我?
为了厂里的贷款和生产设备,他一次次的跑银行,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但人家还是不愿意相信他,相信他那个小小的烟卷厂能还得上钱。
是他一次又一次的立下军令状,大胆创新,大胆改革,带着厂里的工人师傅们迈过了一道道坎坷,攀过了一座座高山。
经过近10年的努力,玉溪烟卷厂成为了一个神话,1990年代中期,玉溪卷烟厂年创造的利税达200亿元以上,占到云南财政收入的60%,相当于400多个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
在香烟市场中,品牌“红塔山”已经占据了80%的香烟市场,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香烟品牌。
1995年,北京市某机构曾评估过中国最具价值品牌,香烟品牌“红塔山”以320亿元高举榜首,排名第二的是家家户户都在用的长虹电视,价值87亿元。
当时有很多人感慨,这哪是烟卷厂啊,妥妥的一个印钞厂呀!
⒊
1995年,河南发出了一封检举信,发难褚时健,也让如日中天的玉溪烟卷厂首当其冲。
那时的褚时健正在香港出差,得知家人一个个被带走调查,褚时健急忙赶回了厂里。
然而,谁都不会想到,风暴既然已经刮起,就不会如此平静地收场。中央对这个案子非常关注。
直到女儿褚映群自杀,褚时健彻底奔溃,他泣不成声的对律师说:
我对不起姑娘,她一直喊我退休了、退休了。映群自杀了,我对不起姑娘......
1997年6月,褚时健被移送司法机关,他被从玉溪送往昆明的云南省看守所。
面对金钱的诱惑,褚时健承认,他也只不过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
褚时健被控和红塔集团其他几个领导人以私分形式贪污公款355.1061万美元,褚时健得款174万美元。
他无奈的承认自己心有不甘,做了金钱的奴隶。
就这样,这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商界作出巨大贡献,叱咤云雨的人物被判了无期徒刑。
⒋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到:
此案细节披露后,在企业界和媒体掀起轩然大波,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褚报以同情。
只因为褚时健犯下的过错确实无法被原谅,但他做出的贡献也是无人可及的。
当时波导集团的董事长徐立华也说:
“真正的企业家是褚时健,那是中国天字号的企业家。中国哪一个企业家能超过褚时健的?没有!”
2001年,褚时健因在监狱中表现良好,获减刑17年,后又提前出狱。在这个年纪,他决心彻底告别过去,不愿再与从前有任何交集。
他拿出了全部家产,又向朋友借了1000多万,在新平水塘镇的哀牢山上种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