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先生说
说点教育的真相和隐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WTT官宣:强制性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WTT官宣:强制性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姑苏晚报  ·  苏州马拉松,有新变化! ·  2 天前  
姑苏晚报  ·  苏州马拉松,有新变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先生说

让老师收学生为义子义女。荒唐的事为何越来越多?

文先生说  · 公众号  ·  · 2024-12-16 20:2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对“校园变家园·老师成亲人”万名教师结对认亲活动进行了评论。作者认为这一活动匪夷所思,并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了讽刺和批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活动概述

文章介绍了“校园变家园·老师成亲人”活动,学生认老师为干爹干妈,老师收学生为义子义女的现象。

关键观点2: 历史对比

文章通过历史上的拜干爹和收义子的传统,对比现代教育中的结对认亲活动,指出大规模动员某一群体收义子的行径在史书上没有记载过。

关键观点3: 讽刺与批评

作者对活动进行了讽刺和批评,认为活动可能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并指出师德应该用于教育引导学生,而不是通过这种活动来强行绑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观点4: 对行业环境的担忧

文章表达了对教师从业环境的担忧,认为如果荒唐的事越来越多,能健康活到退休的老师就会越来越少。


正文

最近又听了个滑稽他妈给离谱开门滑稽离谱到家的事。


喏,就是下面这个“校园变家园·老师成亲人”万名教师结对认亲活动。

大致就是,学生认老师当干爹干妈,老师收学生为义子义女。


自古就有拜干爹的传统,比如吕布的三姓家奴,高衙内认堂兄为干爹。


也有收义子的习俗,朱厚照一年收了127个义子,安禄山收养的义子最多时高达8000人。


但大规模动员某一群体收义子的行径,史书上好像都没记载过。


魏忠贤收了十孩四十孙,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是国子监强行下令的结果。


到了21世纪,居然要动员老师主动寻亲,广收义子?


这太匪夷所思了。


强扭的瓜不甜,但强认的义父义母香啊。


每周一次谈心,每学期一次家访姑且不说,每年一个微心愿就离了大谱。


一个老师每届一百多学生,年轻老师教了十年书,可能自己孩子没有,义子义女倒是有一大堆。


你能想象,“一个22岁刚毕业的小姑娘,身边跟着两个十五六岁人高马大的干儿子”的美好画面吗?


要不,咱们步子迈得更大点,干脆动员所有老师不婚不育不认父母,每年多收几个干儿子干女儿得了。


这样,他们就能真正做到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多么崇高的事业啊。


或者,干脆一步到位,孩子生下来养到四岁直接送学校得了。


我问了下,领导需要寻亲不?


读者告诉我领导们不需要,想认也得带课啊。


以后就算要认,估计也是优先认好家庭的好学生。


哈哈,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事看起来荒唐,实则有很高明的考量。


比如,那些熊孩子暴戾的孩子甚至反社会人格的孩子,都是不安定因素,怎么办?


这种学生,用师德绑架不了老师,所以就得换一个更重约束更深的名义来绑架。


把他们推给老师,老师能拯救最好不过。


不能拯救,也在他们与社会之间,添加了一道隔火墙。


反正这帮臭老九天真幼稚单纯,擅长自我感动相互绑架,又软弱鸵鸟一团散沙。


简直是缓冲肉垫的完美人选。


写到这,心里堵得慌,既替那里的同行心酸,也痛心于教师从业环境的每况愈下。


有些话无法说,但每一个真实出现的例子,都不仅仅是例子。


如果荒唐的事越来越多,能健康活到退休的老师估计就会越来越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