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今日,马云现身!员工评论亮了→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马云现身!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太突然!断电封楼、CEO“已读不回”、管理层 ... ·  2 天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  3 天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  3 天前  
经济观察报  ·  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朔朋友圈

香港地王,你怎么还这么香

秦朔朋友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29 06:53

正文

  • 作者:过蝈 /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香港再现“54万商办地王”


内地楼市调控升级,香港商办地王却横空出世,与内地楼市呈现冰火两重天——位于香港中区美利道的商业用地被恒基兆业以最高价232.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05.8亿元)拿下,折合楼板价港币54万/平方米,约合48万人民币/平方米。



无论单价、总地价均刷新了香港土地价格的新纪录。同时土拍的另一幅住宅用地——新九龙内的住宅用地,以最高价72.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3.9亿元)被合景泰富、龙湖地产收入囊中,楼板价为约合人民币123,419元/平方米。


与商办地王相比,新九龙宅地相形低调,但要知道去年内地的单价地王是上海静安区中兴路一住宅地块,楼板价10万元人民币左右。 香港随便拍一块地,便立刻秒杀内地一切地王。


香港,真是“寸土寸金”?


香港一直以来都缔造着高房价神话。根据房产公司KnightFrank和DouglasElliman联合发布的《2016年财富报告》,全球房价最贵的十个城市依次是摩纳哥、香港、伦敦、纽约、悉尼、日内瓦、新加坡、上海、巴黎和北京。香港位居第二!



无论是香港全岛60%的山地地形,还是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以及香港保障房制度,都使得香港城市用地紧张稀缺,再配合李嘉诚的名言 “地段,地段,地段” ,更令 普通看客以为香港“寸土寸金”,地价高昂很正常。


|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然而,山地地形并非香港独有,比如旧金山也是山地。三面环水,一面坐山。拥有金门大桥、渔人码头和硅谷小镇。其市区也是典型丘陵地貌,并且还位于加州主要地震带,城内山坡众多且陡峭,甚至有很多直上直下的街道。地形,不是“稀缺”的原因,同样重庆、南京都多有山地,但仍有大量建筑都依山而建。


即便在平地较少的土地现实面前,香港的土地用途管制却十分严格:截至2005年,香港有23个郊野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5个海洋公园和海岸保护区。郊野公园是香港政府根据1976年《郊野公园条例》,以让广大市民享受郊野康乐和保护自然之名而建的。由最初3个郊野公园,增至23个。占据整个香港近四成的土地。


与公园用地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住地的紧张,伴随而来的是容积率的放开管制。



容积率就是地面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建筑户型的通风、采光与居住舒适度。同样地少人多的新加坡,容积率普遍在2-3,而长三角核心城市城区住宅容积率一般在3左右,但与中国香港动辄8倍的容积率相比,中国内地房子实在住得太舒服了。


高容积率的背景下是得房率的极低,户型的极小与扭曲。 李嘉诚曾在2014年推出18平方米的极小公寓,总价200万人民币,据称是当时香港最便宜的房子。 此户型得房率仅为50%,实际使用面积不到10平米。在这样的空间中,安放的单人床尺寸也只能0.9米。偌大香港,放不下国家标准的一张1.2米单人床。



笔者在工作中曾接触过一位香港开发商,在杭州操盘项目,惊叹浙江住宅产品力强大。开发商不得不动足脑筋“偷面积”。他曾笑谈, “在香港根本就没什么房型,有房子就不错啦!” 当他们以这种傲慢之心进军浙江之时,第一个项目便遭遇滑铁卢,以至在后续拿地中不得不谨慎研究产品。


高容积率让单位土地收益最大化,增加了卖地收益。而高抛低压的供地政策更让政府成为香港楼市最大受益者。 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曾规定在1985年到1997年过渡期间港英政府每年拍地只可批50公顷。这个政策是特殊时期内的权宜之计。


2000年至2013年十几年间,香港住宅用地仅增加了9平方公里,比2013年上海一年的住房用地供应还要少100公顷,平均每年也仅增加70公顷,仅仅是上海一年供应的1/14。70公顷是什么概念?仅为70万方占地,即使按照香港7-8倍的容积率换算,也就500多万方总建面积,放长三角哪个二线城市,不到半年就去化完了。


土地供应的紧缺不仅影响了新房供应,更重要的是造成土地“稀缺”的景象,影响了买房者对未来房价的预期。


那么多公住房,为什么还要买房?


最被内地羡慕的是香港有公住房。根据香港房屋委员会网站的数据,2011年香港共有家庭236万户,户均人口3人,全港总人口710万人,其中有110万户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占全港家庭的47%。然而居住空间却并不理想。



人均十平米的公住房,且70%聚集在新市镇。由于人口增长,香港历史上每隔十年都有一个到几个新市镇被开发出来,平均容纳30-40万人口。然而, 港人对新市镇却并不感冒,宁可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也不愿居住在新市镇。 因为香港以金融、旅游、服务业为主,工作都聚集在人多密集的中心地段。新市镇虽有公住房,但没有充分的就业机会。而且衣食住行等生活成本高昂,电力、煤气、巴士、渡轮等公建配套都几乎被“六大家族”垄断。因此新市镇逐渐沦为中低收入的聚集区,相应的是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缺失;而九龙、观塘、荃湾、沙田则成为香港中产聚集区;港岛中心则为典型富人区。(资料来源于:陈友华等《香港房地产神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第一财经  ·  今日,马云现身!员工评论亮了→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马云现身!
2 天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3 天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3 天前
经济观察报  ·  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3 天前
孤读先生  ·  又瘦又好看又会生活的人是什么样
8 年前
Kindle电子书库  ·  看,那个人会发光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