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4楼影院
一样的电影,不一样的影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  人生下半场,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心宽 ·  昨天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寒假教师研 ... ·  昨天  
山西省教育厅  ·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2025年寒假教师研 ... ·  昨天  
为你读诗  ·  如果孩子只能读一本历史书,那一定是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4楼影院

他说透短剧的疯狂:一个"杀父之仇",恨不得三分钟讲完 | 会客厅

24楼影院  · 公众号  ·  · 2024-03-14 18:10

正文

本期文娱会客厅嘉宾:陈宇。
陈宇是编剧、导演,也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 张艺谋的《狙击手》 《满江红》 《坚如磐石》均出自其手。两人 合作时间虽然不长,但 陈宇 已经是张艺谋的“老伙伴”了,目前两人的第四次合作也在准备中。
近期,我们和陈宇对谈,聊聊电影那些事儿。


没等到《坚如磐石》导演剪辑版,等来了 宇的原著小说,电影里留白的地方,小说有足够的空间来大胆呈现。

陈宇的作品很好读,他喜欢简洁有力的表达,少说废话,希望文字有节奏感。哪怕写一粒扣子一个人,也可以通过 视点的转换 ,来产生 节奏感和 画面感。

他对短剧时代恨不得三分钟就讲完一个“杀父之仇”的现象很担忧,观众的精力注意力在压缩, 谁最火就看谁, 电影市场出现强烈的 马太效应,容错 性大打折扣。

他和张艺谋多次合作,每次都 要想上百个故事,每个故事 写出约3000字来 供团队筛选、讨论。 他形容自己创作剧本像农民种苗,都要 让它们先长到一定高度,至于 哪棵苗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就很难讲了。

因为在他看来,电影“爆”还是“不爆”,是自有天意的, 票房5亿以下是艺术的逻辑; 票房5亿到15 亿是营销的逻辑; 而票房 15 亿以上, 那就 要看老天爷了 。如果谁来保证票房必爆,那一定是在吹牛。

01
没等到《坚如磐石》导演剪辑版,等来了原著小说

《坚如磐石》电影剧照

南周文娱: 写剧本和写小说,哪种写作给你带来的快感更大?

陈宇: 可能我作为电影 人的属性更强,作家的属性更弱。我在写文字时,脑海里自动会有影像,包括影片的节奏。但叙事不是文学的专利,也不是电影的专利,叙事就是叙事。我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叙事者,一个讲故事的人。

南周文娱: 《坚如磐石》的 小说出来了,我一口气看完。 发现小说里人物的命运关系和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里 有些不同。这是电影改了小说呢,还是小说最后又做了调整?

陈宇: 初的想法,是按小说这样设计的。但电影自有特殊性,所以做了一些必要的、更为简单清 晰的处理。

南周文娱: 比如郑刚跟晓薇(郑刚情人朱丽的外甥女)的关系,小说里他们是情人关系,电影里就是一个老人对孩子的一个照顾。

陈宇: 对,在最早一版电影里,实际上保持了他们的情人关系,但我们调研后发现 这个点的争议比较大,有的人接受这种畸形的性心理, 但也有人觉得这个设计太过了,非常难接受。 最后,我们还是决定稍微往回收一点

南周文娱: 电影里郑刚夫人何秀丽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挺饱满。看了小说,发现她在生活中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选择,包括接受私生子,以及最后的决断。但朱丽这个人物好像还是比较模糊?

陈宇: 本身就没有正面给朱丽写的戏,她在小说里的属性是情妇,她的戏剧功能也情妇,同时再加一个母亲的属性。

而何秀丽则是另一极,我把她定位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她可以为了利益超越一切情 感。以“往上爬”这样一种标准去衡量,她是几乎没犯错误。在这一点上,她比郑刚还 要彻底。 所以 黎志田会 说,“ 姐,我一直 挺佩服你的, 有时候郑刚 还糊涂,但 从来不糊涂

南周文娱: 还有小说里郑刚无疑是男一号,电影会觉得黎志田戏份更多一些。

陈宇: 小说里,从郑刚第一天上班和黎志田相遇,到人生中的一些切片,再到后面基本上退休,是有完整的职场生涯的,甚至他生命也有 一个完整的弧线。小说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大胆去写很多内容来呈现他的悲剧感。但对于电影来讲是承受不了的,只能想办法去缩减。

南周文娱: 你之前有跟我提到古希腊悲剧这个概念。

陈宇: 古典悲剧分三种,一是古希腊悲剧, 它认为造就悲剧的原因是命运,宿命论;二是 莎士比亚悲剧,它认为 悲剧是由性格造成的;三 社会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来自社会的某种结构、某种现实。

这三种悲剧很难做清晰的划分,只能说哪个为主体。我在写 《坚如磐石》时 ,三种原因都结合在里面了,如苏见明的孤儿性格、郑刚的局内人性格、黎志田的草莽性格,都 影响着他们的命运发展。 那此外,还有血缘层面的影响,也就是说有些东西是你出生之前就注定的 ,这就是古希腊意义的宿命感。加之社会的外部条件,三种要素、三种原因扭 结在一起时,我希望能够产生更复杂的戏剧况味。

02
短剧时代,恨不得三分钟就讲完一个“杀父之仇”
南周文娱: 这个春节档的电影你看了吗,有什么感受?

陈宇: 看了《热辣 滚烫》,和原版的最大区别就是非常热闹,精准对应了这个特定的时代。同样是练拳击, 原版关注的是 精神 面貌的变 化,符合那个时期日本社会的需求。而 《热辣滚烫》附加了一个更为简单的认知——减肥。这是当下观众所关注的话题,它简单、清晰、浅显地 提炼了出来,并 传递给观众。如果说电影是一种产品,那我觉 《热辣滚烫》 这个产品非常有效。
另外,它和原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很难讲哪个更好 、哪个更高级, 两个都是花了很大功夫认真去做的。只是它 们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甚至影片属性都不同,一 个偏文艺一个偏商业,没法进行比较,就像你不能拿张曼玉和林徽因去比较一样。
南周文娱: 其他呢,你 还看了什么?

陈宇: 我比较遗憾的是《红毯先生》,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甚至 认为这是宁浩最好的作品。我从它的价值观乃至细节上,都能感受到电影语法的有序性、结构的有序性。像片中刘德华他们去参加颁奖典礼,座次的安排、人物关系的呈现,整个镜头的切换都很讲究。但从商业角度它就……没有办法。

《红毯先生》剧照

南周文娱: 那你 觉得注定它就是不行呢,还是只是赶上了这个春节档?
陈宇: 这是个语境问题。比 如我们老家村里有人结婚摆酒,那么大的场合,非要上一个雕得非常漂亮的佛跳墙, 它不合适。 那你问,这个菜好不好? 这是个好菜,只是放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不合适。 反之,麻辣烫也好吃,但放到国宴的桌上也不太合适。
本质上,电影是一样的问题。 宁浩这部电影,我甚至不认为它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它是一部具有很强的文艺属性的影片。 还有《我们一起摇太阳》也不错,有哭有笑, 是一部具有当代生活气息的爱情绝症片,算是亚类型的经典,但也不太适合春节档。
只是,我原本觉得市场或许有容错性,让这样的题材能够走出自己的路子, 但事实证明还是马太效应,赢者 通吃。 而且 我之前预 《红毯先生》“摇太阳”都 是很好的 片子, 无论如何 也有 几亿的票房, 但没想到 赢者通吃到这种程度。

南周文娱: 你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什么

陈宇: 这可能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下的状况有很大关系。作为观众,我能分配的注意力就这么多,那谁最火就给谁吧,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情。 我们的耐心、注意力逐渐地在被压缩,再加上短视频、短剧流行,以前可以坚持一个半小时去搞清楚凶手是谁,现在恨不得三分钟就把故事讲完,把一个“杀父之仇”给报 了。

03

保证电影必爆的,都是在吹牛

《满江红》电影剧照
南周文娱: 现在很流行 亲友 场,电影上映, 明星的 友来 捧场、 宣传推广 对票房助力大吗

陈宇: 这是传播学的一个问题,我们一般俗称它能不 能“爆”。它怎么“爆”背后的原理很复杂,有本书叫做《Take Point》( 警报点 ),就是在分析电影、 公众事件 产品或 闻,这些 事物是如何被引爆的。
回到明星介入或者明星推荐,是不是具备这样一种效果?在某些个案它有作用,但有些个案又没作用。 其实我觉得首要的是片子自身的质量要过硬,拍摄质量要好,故事要讲得好。故事讲不好,再多的明星来站台,再大明星来演,都很难引爆它。
故事讲得 不错的基础上,我们也会做 适当的宣发 推广, 成本 非常 高,但 没有办法,在这个注意力的时代,就得去尝试覆盖各种各样的可能,然后不断地在经验中去优化去总结。比如以前碰到春节档这类大 档期,我们会用大量的宣传、轰炸的方式,花了很多钱,但后来总结好像也没有太大的用处,现在就不再继续了。
南周文娱: 没有谁拿到一个准确的密码,这东西或许压根就不存在。

陈宇: 如果谁说自己是一个电影营销专家,我是持巨大怀疑态度的。我觉得它的复杂性或者说它被影响的要素太多了,不可能全部想明白。以后是不是AI能一定程度上想清楚另说,但起码目前我不太相信谁能够准确地找到一个电影营销的密码。

南周文娱: 2023年初,《满 江红》出来时,你们预测它票房怎么样呢?

陈宇: 虽然我刚才讲到有诸多要素在影响着我们,但它也不是彻底的黑箱,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像《满江红》这样的作品,当时我们就认为它在票房上应该是可以的。
第一我认为这电影起码是吸引人的,观众会不断想要往下看,追问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它具备了较大的悬念和吸引力。第二演员和制作层面,沈腾、易烊千玺、张译、雷佳音他们能够吸引观众把注意力停留在这个人物身上。他们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号召力和知名度,所以我们觉得票房不会太差。
南周文娱: 但是不是没想到那么好?
陈宇: 嗯,“爆”还是“不 爆”是有天意的 。我有一个理论,票房5亿以下是艺术的逻辑,电影的完成度如何,人物是否丰满,细节是否精彩,故事有没有讲 清楚等等,属于古典艺术的范畴。 票房5亿到15 亿是营销的逻辑,就像卖牙膏一样,能否通过 宣传给它 营造吸引人的形象,并进行足够的社会传播。而票房 15 亿以上, 那就 有点看天意了
我们 为创作者、 产方, 所能做的事情就 是把前两个事情做好,15 亿以 上的 交给老天爷。比如 电影放映期突然出现了一个特定 事件,或者说此刻大家正在关注的社会情绪,电影正好和它 形成了某种共鸣,那票房自然就好。 只是 东西 去预测 如果 跟你保证票房必爆,开口就 4 0 亿, 我是不 相信的 ,我觉 得这又是在 吹牛。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