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第二场在平原文化艺术中心南门大厅准时开启。李莹、苏东生、杨永昌三位人大代表依次走上“代表通道”,同媒体面对面交流,架起会场内外沟通互动的桥梁。
基层理论宣讲、乡村基层治理、企业营商环境……代表们围绕履职心得,聚焦“民之所盼”,传民声、道民意、解民忧,传递有“力度”、有“温度”的新乡声音。
基层理论宣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路径。市人大代表,新乡县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李莹现场介绍了基层理论宣讲的“独门秘籍”。
“我从事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整整30年。这30年里,我十分有幸亲历见证了伟大时代的变迁,也无比荣幸参与了宣讲党民同心奋斗的故事。”李莹介绍道,近年来,新乡县以“坚持党课标准、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百姓关切、践行志愿精神”为宗旨,打造的基层理论宣讲载体“小院课堂”,实现了“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宣讲目标。
目前,“小院课堂”宣讲团有6支宣讲志愿服务队,220名宣讲员。近年来,“小院课堂”线上线下宣讲近4000场,受众达到60万余人次。
“小院课堂”之所以能够根深叶茂,广受欢迎,根本原因在于它“内容实、形式活、效果好”,既解决党员群众的思想问题,又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和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发挥好党和人民“连心桥”的作用要求高度契合。如今,新乡县把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与代表履职有机结合起来,把“小院课堂”打造成了“流动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目前有60%的市、县人大代表参与到“小院课堂”宣讲活动中,既宣讲党的理论和政策,也倾听民声,搜集民情民意,有效拉近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小院课堂”也成为代表履职的新平台、代表群众互动的新家园。
乡村治,百姓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好制度、好带头人会给村庄带来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群众的事情群众议,集体的事情大家谈。”杨永昌是长垣市南蒲街道金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说起乡村基层治理,他不禁感叹道,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杨永昌和村民们通过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议出了“借鸡下蛋”的老方法,议出了土地入市的新理念,仅此两项议题,村集体一次性收入了680万元,每年固定收入增加到了55万元,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有了钱村里也有了底气,2023年,金寨村通过“四议两公开”投资了36万元安装了深井自来水,投资了138万元安装了天然气,硬化村街道路3000余米,铺装污水管网1600余米,新装路灯120盏等10件民生实事,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金寨村创新设立了网上信息收集、民主监督平台,让群众随时随地都查看到决议结果和实施结果,构建了“码上看结果、事事能监督”的民主监督体系。制作宣传版面20多幅,把征地、失地、低保、五保等各种惠农资金数字全部公开,让群众一目了然,心里明白。
在杨永昌的带领下,如今的金寨村也先后被评为了“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今后我们将持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用好这把破解基层难题的金钥匙。”杨永昌信心满满地说道。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成长的优质土壤,市人大代表,新乡市亿丰混凝土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苏东生表示,从2005年建厂到今天,企业在新乡扎根20年,他看到了新乡的营商环境在持续向好。新乡市各级政府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打扰,一站式服务,不让企业有负担,一心一意抓生产。在各级政府“保姆式”的帮助下,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为了让更多企业来到新乡,扎根新乡,凤泉区推出了“凤商回归”行动,一次性签约多个项目,以最大的诚意礼遇凤商,以最佳的环境供给凤商,以最优的服务优待凤商,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了新乡温度、新乡速度,“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成为企业家的新时尚。
一条通道,三位代表,“代表通道”上的短短半个小时,代表们用一腔炙热的民生情怀,呈现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一个个具有建设性的良策实招,生动展现出我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超 琚铭洁 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