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管理》
2024年第3期目录&摘要
本期“新刊速递”推文学君为大家整理了《中国行政管理》杂志2024年
第3期
的所有论文,包括论文的
题目、作者、作者单位以及论文摘要等
。本期期刊目录如下:
一、本刊专稿(政策执行效能研究)
01.地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拉练”:模型构建与案例分析
作者:
丁煌1卫劭华1
作者单位:
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现实中的“政策拉练”是我国地方政策执行过程中常见却鲜有分析的一种现象。基于T区三次乡村振兴“政策拉练”过程的田野观察,运用政策执行研究的博弈分析法,构建与呈现了中国政策执行情境下“政策拉练”的理论模型及其运作图景。研究表明:“政策拉练”是指上级政府对多个下级政府政策执行情况予以检评并依据检评结果决定奖惩分布的一种竞争性激励机制;机制运行过程中政府上下级博弈关系的不完全性导致“政策拉练”的激励效应处在变动之中。本文试图论证“政策拉练”作为一种分析政策执行激励的理论概念所具有的学术内涵与经验意义,以期为政策执行和执行激励机制改革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地方政策执行;“政策拉练”;激励机制;组织经济学;
PDF全文:
地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拉练”:模型构建与案例分析
(有效期30天)
02.抓手:推动政策有效执行的策略工具
作者:
薛金刚1
作者单位:
1.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摘要:
抓手”是实践中推动政策有效执行常见的策略工具,但学术界尚未对该现象展开系统性理论解释。既有研究较多从政策主体关系与政策特征角度讨论政策执行困境如何生成,本文基于政策执行和政策工具理论,将“抓手”作为衔接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之间的中间变量和工具性策略,从理论上阐释“抓手”的类型、结构性要素及其推动政策有效执行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抓手”作为调试政策制定者对政策执行的目标控制、政策执行者对执行过程自主性的策略工具,通过政策注意力导向性、明晰政策议题锚点、打造横向竞争优势和增强部门自主性等方式推动政策有效执行。
关键词:
抓手;政策执行;政策工具;实现机制;有效性;
PDF全文:
抓手:推动政策有效执行的策略工具
(有效期30天)
03.“动员”与“自主”:政府层级互动的差异化行动逻辑
作者:
林亦府1汪明琦1孟佳辉2
作者单位:
1.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政策执行成效受到执行主体和执行过程中的多重因素影响。厘清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行动逻辑,有助于辨析政策成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对H省“秸秆禁烧”治理行动进行田野观察,基于“过程-组织-类型”三重维度分析中间政府动员行为与基层政府自主行为的匹配差异。研究发现,动员行为的发生通常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但基层政府响应政策时具备一定的自主空间;动员行为能助推执行进程,但政策落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仍依赖基层政府的自主性调节;动员内容并不具备强约束性,基层政府的自主行为是对“约束”的软化和政策的本土化。治理成效依赖动员行为和自主行为的互动关系调节。基层政府的自主空间需在一个合理阈值内,满足政策目标和治理情境间的价值均衡。
关键词:
政策执行;政治动员;基层自主;环境治理;
PDF全文:
“动员”与“自主”:政府层级互动的差异化行动逻辑
(有效期30天)
04.政策空间、组织资源与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差异化策略——基于S省A镇四个案例的比较研究
作者:
支广东1李强彬1
作者单位:
1.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既有研究多聚焦于分析单一任务情境下政府政策执行策略的历时性变化,对多任务与任务共时性情境下的执行策略差异关注不足。从政策空间与组织资源两个维度出发,本文划分了多任务共时性情境中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四种策略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策略下的动员式执行、“按部就班”策略下的程序式执行、“重点突破”策略下的应急式执行和“抓小放大”策略下的选择式执行。对S省A镇四个案例的比较研究发现,差异化策略折射出执行主体的多重行动逻辑:基层政府通常依据“政策空间”大小与“组织资源”多少,在“凸显政绩”“不出事”“应对检查”以及“响应要求”之间作出理性选择,继而巧妙、创造性地落实各项工作,实现自身治理能力与基层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差异化策略;政策空间;组织资源;
PDF全文:
政策空间、组织资源与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差异化策略——基于S省A镇四个案例的比较研究
(有效期30天)
05.“被动的自主”:地方政府创新的阻滞现象及其机制解释
作者:
王刚1唐曼2
作者单位:
1.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2.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
地方政府创新是公共管理领域一项经久不衰的议题,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地方政府创新动力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鲜少关注到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阻滞现象。通过观察发现在地方政府创新阻滞中存在不同的样态,大致可分为原生型阻滞、扩散型阻滞和持续型阻滞。这些阻滞类型的生成既有制度性原因也有行动者的原因。结合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实践中的示例,剖析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阻力机制,研究发现:合法性压力与风险规避、惯性强化与路径依赖、资源约束与配置能力是影响地方政府创新阻滞的主要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被动的自主”这一新的概念,并提炼出三则命题。在推进地方政府创新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阻滞类型呈现的特点和发生学逻辑,采取更为精准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创新阻滞;被动的自主;
PDF全文:
“被动的自主”:地方政府创新的阻滞现象及其机制解释
(有效期30天)
二、公共服务
06.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公共服务能力研究——兼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的结构比较分析》的创新
作者:
高小平1
作者单位:
1.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摘要: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从提出“职能”概念开始,经历了“经济职能转变”“加强公共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优先”三个理论阶段,与实践中的“计划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适应型”向“自主型”转变的过程基本同步。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着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挑战。创新体制机制、释放社会活力、应用现代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需求管理能力、资源保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必将重塑公共服务能力结构和功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面向治理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异性研究作为“小切口”,有助于做好政府职能转变这篇“大文章”,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增进。
关键词:
公共服务能力;职能转变;地方政府;差异性;
PDF全文:
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公共服务能力研究——兼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的结构比较分析》的创新
(有效期30天)
07.公共服务项目制背景下的社会组织系统自我再生产
作者:
杨丽1
作者单位:
1.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1.北京师范大学国际NGO与基金会研究中心
摘要:
社会治理是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社会主体相互协调共建社会秩序、多个社会系统相互耦合与环境良性交互。借助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以F省一家5A社会组织为案例,探究公共服务项目制背景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实现自我再生产的可行性、必然性和实现过程。结果显示,社会组织满足被界定为“自创生系统”的条件,具有“封闭性”和基于“封闭性”的“开放性”,可以进行系统的自我再产生。环境是系统决定再生产的原因,沟通是系统选择再产生的考虑要素。社会组织在愈发“内卷”和“复杂”环境下决定进行系统再生产,由于“项目服务设计”、“项目服务执行”、“项目服务监督”三维沟通机制缺失,社会组织选择重塑专业性来弥合沟通机制缺失,运用专业性平衡治理吸纳与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组织专业性朝着多元化、在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社会组织;社会系统;公共服务项目制;封闭性;开放性;专业性;
PDF全文:
公共服务项目制背景下的社会组织系统自我再生产
(有效期30天)
08.分布式协同:公众如何影响政府众包创新采纳
作者:
刘红波1彭晓清1
作者单位:
1.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政府众包是政府与公众紧密互动并实现合作生产与价值共创的一种模式。探索政府众包创新采纳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政府创新采纳效能。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分析广东省禅城区政府众包实践案例,研究发现:公共性价值、系统性支持、政府主体动机、平台机制以及公众主体动机显著影响政府众包创新采纳,其中具备公共资源属性的“公众”要素作用凸显,据此提炼出蕴含公众、政府、平台和环境四要素的分布式协同创新采纳框架;预期中的公众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在分布式协同创新的初次采纳和持续采纳两个阶段,通过“公众-政府”“公众-环境-政府”“公众-平台-政府”三条路径对政府的创新采纳产生影响。
关键词:
创新采纳;政府众包;分布式协同;公众参与;数字治理;
PDF全文:
分布式协同:公众如何影响政府众包创新采纳
(有效期30天)
09.分层分类: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制度创新与路径构建
作者:
白维军1王欢2
作者单位:
1.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 内蒙古工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高等教育研究所)
摘要:
借鉴社会救助中的分层分类概念,根据老年人特征进行养老服务分层设计,按照服务内容进行分类供给,构建分层分类的农村养老服务制度,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的重要保障。农村分层分类养老服务构建需以政府为主导、需求为导向,协同多元主体、适应经济发展,综合考量制度设计与运行管理、供给内容与供给方式、经济支持与技术驱动,联合供给主体、丰富供给内容、创新供给形式、推动供给赋能,全面实现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村老龄化;分层分类;养老服务;
PDF全文:
分层分类: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制度创新与路径构建
(有效期30天)
三、行政改革(监管专题)
10.人工智能敏捷治理实践:分类监管思路与政策工具箱构建
作者:
薛澜1,2贾开3赵静2
作者单位:
1.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
纷繁复杂的人工智能应用风险在带来监管挑战的同时,也让追求敏捷成为当前人工智能治理的共识性理念。但如何在具体路径、机制、工具上实现真正的敏捷监管尚缺乏系统的学理分析与实践指引。遵循科层体系运作逻辑的监管部门在克服制度张力和应对不确定性方面存在天然不足,实践改革因此普遍将“分类”视为一种适应复杂性与提升敏捷性的潜在思路。通过对人工智能多领域业态发展模式与技术创新规律的比较分析,以及综合人工智能各领域现有国际治理经验,本文构建了人工智能治理风险的关键分类维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全谱系政策工具箱。研究试图为监管实践者提供一个合意的分类思路与政策工具组合指引,使监管实践可从产业特征标定分类治理对象,并在对应的政策工具箱中寻找政策组合。
关键词:
人工智能治理;分类治理;敏捷治理工具箱;
PDF全文:
人工智能敏捷治理实践:分类监管思路与政策工具箱构建
(有效期30天)
11.基于风险的政府监管: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作者:
刘鹏1张嵛楠1王力2
作者单位:
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
有效应对各类风险的挑战,是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一个日益重要的治理议题。本文聚焦于研究西方险基监管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启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来总结其理论和实践特征,探讨了回应性的险基监管、面向低风险的“良好监管干预设计”矩阵以及以风险披露助推理论,厘清了险基监管的发展脉络。在理论的基础上,关注欧洲主要国家险基监管实践的多维度差异,并归纳出治理传统、组织结构、行业影响与问责设置等解释性因素。结合险基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启示,提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险基监管在风险评估时要综合考量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多方面的风险,在具体落实时要充分体现险基监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
风险社会;险基监管;风险监管;政府监管;
PDF全文:
基于风险的政府监管: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有效期30天)
12.合作监管中公私主体责任的优化配置
作者:
张洪亮1
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