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ChatGPT官宣周活过4亿,TikTok重 ... ·  2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GPU是如何进行算力管理的?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跨境电商 “卷” ...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一款伪直播应用,赚了百万美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牛年说牛:西方的牛,中国的牛

维舟  · 公众号  ·  · 2021-02-15 12:00

正文


在十二生肖里,牛排在第二,但民间传说,本来上天是安排牛居首,只是狡猾的老鼠坐在牛角上,在最后一刻跳到温厚老实的牛前面,抢了第一。


这虽然只是传说,但的确可见人们普遍认为牛在社会生活中要重要得多。牛是名副其实的“浑身是宝”:牛角可制作成梳子等各种器物、牛肉可食用、牛毛可用于编织、提供牛奶,还温和易于驾驭,是极好的畜力,甚至牛粪都还能用作燃料。当然,牛本身就是宗教献祭时最重要的动物。


距今约9300年,牛在中东被驯化,这对旧大陆诸文明而言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一般认为,美洲原生的阿兹特克等文明之所以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未能驯化北美野牛,充分利用畜力。日本还有一家“牛博物馆”,充分展示牛几乎在亚欧大陆的各种文化中都有重要意义。


不过,如果深入来看就会发现,对不同社会来说,牛的价值、文化含义还是很不一样的。牛在原始印欧人的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他们随后分化为印度人、波斯人和欧洲各族时,也随之保留了相应的理念,而中国人对牛的态度则颇有不同。

西方的牛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这其中的差异了。


西天取经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中说,印度的城市建筑“壁以石灰为饰,地涂牛粪为净,时花散布,斯其异也”。


在他之后不久赴印度的义净也有相同发现,因为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都以牛为神圣,认为牛粪是最圣洁的,举行祭祀的地方必须铺一层牛粪


在印度神话中,黎明女神乌莎斯每天出现时乘坐的车,是由7头红色母牛拉的 ;印度教还相信,神灵活在母牛之中,神学家确认一只母牛体内的神灵数量有3.3亿,因此“服侍母牛和向母牛祈祷,将使未来的21代人通往涅槃”。杀死母牛是极大的罪恶,凶手的灵魂要在轮回历程的最低一级开始转生,而从恶鬼轮回到母牛要经历86次转世。


印度至今出了名地崇拜“圣牛”(sacred cow),其狂热程度甚至到了外国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7世纪的印度雕像。/维基百科


早在1970年代初,7亿人口的印度就有2.3亿头牛,生病、绝产、无奶、衰老和残弱的牛数量之多举世无匹,全印度家畜总数中有1/4到1/2都是没有用处的,但都能善终。 “圣牛”成了印度人不论如何都不予改变、抛弃的象征,因而“圣牛”一词在印度的日常口语中指坚守习俗和传统


实际上,把牛视为神圣的远不止印度。据希罗多德记载,在古埃及信仰中,“一道光芒降临在天堂中的母牛身上,使它怀上了阿比斯”,阿比斯就是太阳 连太阳都是母牛所生,那它自然便是生出万物的大母神象征。


埃及神话中,牛也是神圣的。/布鲁克林博物馆


古埃及人对崇拜的努-阿蒙神(Nun-Amon)这样祷告:“神圣的牝牛,万古之女神,你养育了太阳,并播撒了众神和人类的种子。”它代表着孕育一切的原初物质,其人格化身纳努特(Naunet)也是女神,又生下天空之神奴特——一位遍身星辰的女神,常常以浑身点缀星辰的神圣牝牛形象出现


如果说印度、埃及崇拜的是作为万物母体的母牛(cow),那么在另一些文化里,崇拜的却常常是作为力量和神圣象征的公牛(ox)


在创世神话中,牛是最经常被提及的动物 。公牛之死为世界带来了富饶,尤其是食物的丰盛,“各种果实来自牛角,各种酒类来自牛血,谷物来自牛尾,家畜来自其精子,大蒜来自牛的鼻孔”,最后从其尸体中生出55种谷物和12种药用植物,其精神进入月轮中得到净化


在古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原本是农业和谷物之神(酿酒要用谷物),是第一个驾牛犁田者,他也因此常以头上长角的公牛形象出现。 们在祭祀他的节日里撕裂并吞食活牛,以此象征着在分享神的血肉


狄俄尼索斯像。/维基百科


既然牛被视为世间繁殖力的来源,顺理成章地,牛棚也就被视为像洞穴一样孕育万物的地方,所以基督教中,耶稣在洞穴和牛棚之中出生 。罗马帝国时的基督教神学家德尔图良甚至说,耶稣基督就是公牛,他的角蕴含两种不同性质,就像救世主,其双角就是十字架的两端


在古代波斯,牛和狗对原始伊朗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两种动物,它们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融入到宗教信仰和仪式之中


古波斯的祆教(拜火教)先知琐罗亚斯德是牛的狂热保卫者,他所著的《伽萨》中,歌颂牛、保卫牛是重要主题,这使祆教信徒永远对牛极其崇敬。牛是大神马兹达创造的第一个生灵,是百兽之先,因而杀牛是双重罪过:既害了牛本身,又害了一切兽类代表。


萨尔贡二世宫殿(今藏于卢浮宫)里的人首牛身像。/维基百科


在中东文化中,月亮的地位往往还在太阳之上,而公牛就是月亮的象征。古代两河文明的宗教中,月神Nanna(苏美尔人称呼)是太阳神和金星女神之父,徽号为新月,有时用硕大的公牛角来表示


在波斯祆教中,公牛也对应月亮 ,波斯帝国的许多君主都头戴尖角饰,象征着他们成了月神和公牛的化身 。无独有偶,在最初古希腊文明的曙光米诺斯文明中,公牛也是统治者政治权力的象征。

中国文化中的牛

像这样的文化理念,对中国人来说是很陌生的。 牛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很重要,但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其地位不可能高过人,更不会被神化 ——牛魔王可能是个例外,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个形象很可能来自印度


虽然牛自古是“六畜”之一,但中国境内所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未发现过公元前2500年之前驯养黄牛的遗骸,它很有可能是和小麦、绵羊、马一起沿着青铜之路传入中国的 。也就是说,我们所熟悉的这种家畜,其实是外来物种。


除了考古证据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证据:高达95%的中国人在基因里缺乏消化乳糖的酶,所以喝鲜牛奶会拉肚子,这正说明中国人的祖先不依靠乳制品过活,所以有这样“基因缺陷”的人也不会被自然选择淘汰。相比起来,印欧各民族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病率都很低:俄罗斯人中有16%,丹麦人中仅有4%,荷兰人更是低到1%


荷兰的乳制品行业至今仍然发达。图/Dpaajones


在近现代西方食品舶来之前,除了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外,中国人普遍不喝牛奶,以至于《金瓶梅》里提到两盏酥油白糖熬的牛奶,那算是稀罕食品,连见多识广的应伯爵也是头一回看到 。牛奶工业是近代才由沿海通商口岸引入的,普及进入大众生活则只有最近一代人的时间。


因此,对中国人来说,牛的价值从一开始就有所不同。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曾强调, 大型家畜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最显著的是,这些动物提供了肉食、奶制品、肥料、陆上运输、皮革、军事突击手段、犁具牵引、毛绒以及使先前没有抵抗力的民族失去生命的病菌”。 在这里,牛几乎可以提供上述所有作用(哪怕速度较慢,难以用作军事突击,但也有“火牛阵”),但中国人既不吃牛奶,也很少吃牛肉,更注重的还是务实地在农业和运输上利用其畜力。


大体而言,牛有四大用途:牵引力(耕作、牛车);宗教(祭祀);肉食;副利用(皮革、奶制品)。中国社会就独重第一个方面。 欧洲人吃牛肉,因为牵引力可用马来代替,但中国社会却不大用马,因为不经济。


由于接近中亚的广阔草原地带,中国人很容易从游牧人群那里得到这些牲畜,因此不必像印度人那样在村中饲养大量畜力,至于肉食、肥料和皮革,对食物更不挑剔的猪就能更好地提供。


印度加济兰加国家公园,一群河水牛在水边觅食。河水牛是一种濒危灭绝的野牛,总数量不足4000头。图/NejibAhmed


与原始印欧人那种牧牛、农业并重(甚至牧牛更重)的生活 不同,华夏先民一开始就更重视谷物种植,神农、后稷都是农神,生养万民的不是牛,而是五谷。


由于疏松的黄土用人力即可开垦,中国人也历来更注重人力,牛耕大约在西周才出现,最晚不过春秋,但普及得很慢,也未全部代替人力,直到汉代,边郡及江南仍有一些地方不知道使用牛耕 换句话说,就算是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牛起到的作用也不如人重要,那当然就不会特别尊崇牛了。


西晋时期的墓室壁画。/维基百科


当然,先秦也常将牛用于献祭,“执牛耳”一词就是因为歃血为盟时盟主须亲手割牛耳取血,所以才衍生出“居领导地位”的含义。 不论如何,牛只是祭品,它本身并不被视为神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