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徽消保委
履行法定职责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天平  ·  从法庭到悬崖,法官手脚并用明晰真相 ·  1小时前  
滕州新势力  ·  滕州:法院出手!中化二建被强制执行36万! ·  18 小时前  
滕州新势力  ·  滕州:法院出手!中化二建被强制执行36万! ·  18 小时前  
西藏举报  ·  2男子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被民警依法约谈 ·  19 小时前  
西藏举报  ·  2男子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被民警依法约谈 ·  19 小时前  
江西法院  ·  分手后,他开车撞向前女友的现男友...... ·  2 天前  
江西法院  ·  分手后,他开车撞向前女友的现男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安徽消保委

收到这类短信,速删!

安徽消保委  · 公众号  ·  · 2024-12-31 15:3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岁末年关时,人们可能会收到积分清零、可兑换商品的提醒短信,提醒人们要小心其中的骗局。文章通过赵先生的经历展示了诈骗分子的套路,包括发送虚假短信、诱导点击链接、钓鱼网站骗取信息、虚假发货和无法退款等。警方提示人们不要点击不明链接,要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兑换平台可信度,并谨慎消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诈骗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短信提醒人们积分清零,诱导兑换商品。

文章讲述了赵先生收到积分清零的短信,诈骗分子制造时间紧迫的假象,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进行商品兑换。

关键观点2: 诈骗分子在虚假通知中嵌入钓鱼网站链接。

一旦消费者点击进入,就会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以完成所谓的“积分兑换”。

关键观点3: 受害者下单成功后,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客服告知受害者购物满一定数额可享“优先发货”。

实际上受害者的商品可能不会发货也无法退款,账户资金和个人信息可能已被盗取。

关键观点4: 警方提醒人们不要点击不明链接,要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兑换平台可信度,并谨慎消费。

提醒人们在收到“积分兑换”类短信时,要警惕其中的骗局,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避免盲目消费。


正文


岁末年关

不少人可能会收到

“积分清零、可兑换商品

并附带商城链接”的提醒短信


千万警惕

短信里可能暗藏危机

小心清空的不是积分

而是您的钱包!



一条“积分短信”背后的骗局


近日,家住郑州市的赵先生收到一条短信,显示 有35680积分即将到期

他误以为是某通信公司发送的短信,便打开了短信中的链接,发现该 “积分商城” 内的商品都远低于市场价,并且 积分还能抵扣不少费用


图源:河南省反诈骗中心


心动之下,赵先生用 积分+数百元 在网页中换购了商品。随后,商品平台来电称由于购买人员太多,需排队陆续发货,但如购物 满5000元则可提前发货


信以为真的赵先生根据客服要求凑单至5000元,但事后想申请退款却发现 平台并无退款入口 ,赵先生这才发觉自己被骗。



诈骗套路分析
第一步

诈骗分子冒充通信公司“官方平台”, 向消费者发送“积分即将清零”的虚假短信或邮件 ,制造时间紧迫的假象,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进行商品兑换。

第二步

诈骗分子在虚假通知中 嵌入一个看似正规的钓鱼网站链接 ,一旦消费者点击进入,就会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以完成所谓的“积分兑换”。

第三步

等受害者下单成功后,诈骗分子再由“虚假客服”告知受害者, 购物满一定数额可享“优先发货” 。实际上受害者所换购的商品根本不会发货亦无法退款,而受害者的账户资金及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可能已被盗取。



警方提示
不明链接莫点击。

这些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旨在诱使你提供个人信息或下载恶意软件。

确认兑换平台可信度。

收到“积分兑换”类的短信时,可通过官方APP确认积分情况或通过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勿为积分而盲目消费。

消费者遇到通过补差价、结合现金等形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积分兑换活动,要慎重消费,留心比对商品信息和实际价值。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人民网科普、法治日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