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学院2019年毕业致辞)敬爱的同事,尊敬的各位亲友,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光华管理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衷心祝贺2019届一千五百余位各个项目的毕业生。你们多年的辛勤努力使得你们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祝贺你们!还有在现场见证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家人们、朋友们,正是你们长年累月的支持,毕业同学能走到今天。感谢你们!
数载燕园,一生燕缘,大家身上已经留下了深深的北大印记,种下了“因思想,而光华”的基因。毕业只是暂时的告别。不要忘记你们在学校学会的不唯上、不唯书、注重实证证据的科学思辨方法;相信专业精神、创造力和智慧能够帮助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我们的教育旨在赋予大家“定义美好”的能力和“建设美好”的愿力。在大家再度启程,在那些经过审视或是未经审视的生活奔涌而至的时候,这两种力量会让你们少些疑虑,多些信心。
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化莫测的VUCA时代。波动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正在不断挑战我们赖以生存的理性和智慧。
急剧变化之下,我们对事物内在逻辑的认知遭到破坏,传统的秩序和规则受到冲击,我们变得慌张、焦虑、愤世嫉俗,开始对那些穿越旧时烟雨、岁月山河具有普适性的规律,甚至对科学理性精神本身产生了怀疑。
在波诡云谲的大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安置自己?
我们如何在变化之中找到那些朴素的不变,随身携带,以个体的无足轻重真正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引用大卫·鲍伊曾经唱过一句歌词,“穿上红舞鞋,跳出忧伤的舞步(Put on your red shoes and dance the blues)”。
穿上红舞鞋,我们怎样才能跳出那些属于自己的卓尔不凡的舞步?在大家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之际,其实都会希望增多一些确定性,能够知道这些问题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答案。很遗憾,我只能告诉大家,答案其实不在任何一条路上,只有行走本身才是答案。
我希望大家拥有行走的一生,永远在路上。
作家劳伦斯·布洛克曾用感性的笔触描述孩子们怎样学会行走,“没有人灰心丧气,没有人提早放弃,每个人都在按步学习;而且,没有奖励的诱惑,也没有惩罚的威胁;没有对天堂的憧憬,也没有对地狱的恐惧;没有糖果,也没有棍棒。摔倒,起来,摔倒,起来,摔倒,起来,然后开始走路。”
学会行走,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神奇的飞跃,是人类精神中最淳朴,也是最高贵的部分。
再平凡的人生,只要不停下,我们都有可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到达自己没有期冀能够去的地方。
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乏居高临下的评论者,言辞空洞的高谈阔论者,或是躲在背后的批评者。
然而,事实是只有不断行走才有带来改变的可能。
行走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能够对抗制约命运的律条和神秘法则,重新塑造时间的形式。一个人的行走决定一个人的存在,而一群人的行走可能决定一个时代的存在。
怎样才能定义出属于自己的伟大人生行走呢?我希望大家找到正确的行走方向。
人生行走,必须有明确的自我进化的方向。
追求财富成功,将人生故事写成一个个财富故事,是一种方向;聆听内心,遵从生命的召唤,扎硬寨,打呆战, 执着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一种方向;批判性地参与,创造性应对各种挑战,寻求幸福的同时不忘责任,将推动自我进化的力量和推动更大的一个群体进步的力量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方向……
万物生长,各自高贵。
为生命的成长,人生的行走确定方向,我们必须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做深度的思考,我们必须拒绝时代大潮的裹挟,在生命的磅礴和时代的宏大面前保持谦卑,在具有普适性的规律面前保持敬畏;
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精神去深入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建立对本源和普遍性的理解;
我们必须对人们习惯接受的现实提出疑问,甚至学习带着破碎的心,丢弃美丽的风景,去做一个更困难而非更容易的选择,在磕磕绊绊中强大自己,让自己拥有精神的力量。
我希望大家有行走的决心和坚持的勇气。人生行走,穿越长川大河,峻岭山丘,路上不都是草地与鲜花,会有尘土甚至泥泞。
行走意味着太阳下的炙烤,黑暗中的摸索,甚至孑然一身的独行;意味着经历考验,饱受风霜,去伪存真。
行走中,我们必须看清并不得不经常面对的真实处境是——“胆怯者从未出发,弱者死于路上,剩下我们继续前行”(Philip Knight)。
去展现行走的决心和坚持的勇气吧!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像布洛克所说的那样,“保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地让一只脚在另一只脚前面……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迷路,会走错路,没有关系,回到走错的地方,从另一头接着来,让一只脚在另一只脚前面……”
坚持在路上,不停下,我们才能在行走中感受到时代的憧憬和共鸣,展现出人类精神的各种可能性,为我们的社会带来迫切需要的改变。
坚持一生行走。用思想、声音和行动去做出改变。我们选择的方向,我们行走的方式,我们前行时留下的身影,将构成全部的我们,它的意义超出了那些对人生目的史诗般的追问,超出了记载传说的河流和厚厚的史籍,超出了答案本身。
请记住,我们的行走决定我们的存在,它的重要犹如思想的影子,茫茫水域中,它是唯一的陆地。
2019届的毕业生们,祝愿你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行走。穿上红舞鞋,选择行走的方向,然后走在路上。
再次祝贺大家!
(北大国发院2019年毕业致辞)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老师们:
在盛夏时节,国发院又迎来了一个丰硕的毕业季。今年国发院的毕业生总数为909人。其中,经济学博士13人、南南学院国家发展博士17人、经济学和管理学硕士32人、南南学院公共管理硕士25人、BI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66人、工商管理硕士(MBA)110人、PPE经济学方向35人、经济学双学位581人、经济学辅修30人。在此,我谨代表国发院全体教师和员工,向毕业的同学们以及他们的家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无疑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文明自宋代达到顶峰之后,停滞达千年之久,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得以重新上路。
在未来的三十年里,我们将为重回世界文明之巅发起最后的冲刺。从1840年算起,以200年的时间实现现代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而言,注定将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然而,
历史进程不是线性的;
对于身处其中的当事者来说,体会更多的往往不是“进步”,而是停滞、甚至倒退。
今天我们知道,当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的时候,人类开始迈入工业文明时代;而斯密本人却对此浑然不知,他想做的,不过是为人类的占有欲找到一个合理的释放场域,也就是市场。
社会进步之于个体,永远是一个超慢的变量,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它们。我们能够感知的,多半是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日常的琐碎:升学、找工作、找爱人、找投资、找房子、还贷款,还有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柴米油盐。
在更高的层面,我们还要面对个体在社会和历史面前的无力感,似乎空有一腔报国志,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
这就引出了我今天要和同学们分享的话题:我们要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生活的琐碎和不断袭来的挫败感?
我想以大学时代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小书《六人》来开始我的分享。这本书借助六个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讲述了六种人生态度。作者德鲁多尔夫·洛克尔把这六种人生态度比作人生的六个篇章,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生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