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最让女人着迷的不是钱和外表,而是这个 ·  10 小时前  
鱼羊史记  ·  946年,辽军攻入后晋,29岁的耶律阮指着4 ... ·  22 小时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书单丨胡箫白:从周边看明代中国 ·  昨天  
历史大学堂  ·  1665年,11岁康熙迎娶12岁赫舍里氏,新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金刚川》4天4个亿!对影片的攻击是有理有据,还是无中生有?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0-26 23:51

正文

作为主旋律大片的爱好者,作为吴京、张译、邓超等主演的忠实影迷,笔者对《金刚川》这部电影,一直是期待中又带着忐忑:毕竟从立项到上映,时间实在太短了。


影片只截取了一场我军高炮班对美军飞机的小规模战斗,并不符合很多人对战争片短兵相接、浴血搏杀的预期。

加上影片前半程使用了独特的三重分段叙事,从三个不同视角,去描述同一段剧情,

让很多习惯了流水线叙事的观众,觉得十分违和,甚至对影片许多细节也一知半解,因此迅速表达了各种异议,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影片上映短短几天里,很多的负面评价,完全是搅混水、带节奏,煽动舆论,甚至到了毫无客观性、纯粹【 无脑黑 】的程度,而且,更在别有用心人士的鼓噪下,迅速传播:

首先,影片上映前,就有人信口胡扯,称截取“金刚川”战斗,是「 南朝鲜伪军的胜仗 」「 只敢拍打南朝鲜军,不敢拍打美军 」,

等到影片上映当天,又有人大肆造谣,称「 影片结尾是美军飞行员良心发现,没有轰炸,放过了志愿军的人桥 」「 影片丑化志愿军,靠敌人大发慈悲才赢

然而,影片里这架美军侦察机,本来就没有带炸弹,驾驶员“史密斯”被人桥震撼了一刹那,立刻引导大批轰炸机进行轰炸。

此时,我军主力大部队都已经顺利过桥,奔赴战场了,才让美军图谋成空。而这,正是张飞(张译)、关磊(吴京)率领的高炮班战士浴血奋战;工兵连战士身为桥桩,肩扛桥路, 换来的宝贵时间差,也就是烈士们牺牲的意义与价值。


不止如此,影片的许多细节,也被此类人等戴着放大镜、不,应该说是显微镜,去挖空心思恶意解读了:

比如张飞和关磊,连长(邓超)与小战士(李九霄),战友们无分职位高低,互相戏谑式的打闹说笑,本是军队中司空见惯的日常,和旧日军/国民党军那种上司对下级军官、普通士兵的公开欺压与羞辱,是一回事么?


比如高炮营地就设在苞米地,肯定要砍伐一定数量的苞米植株,以志愿军的严格军纪,战后肯定会给朝鲜百姓相应的补偿。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得不被砍下的苞米,关磊和张飞吃了两个,难道就代表着「 破坏战地纪律,抢夺百姓财物 」么?


比如影片最后,眼睛被炮火灼伤的小战士,跟着大部队从桥头冲锋,扛起木头化为人梯的一员,这究竟是如影片黑子解读的那样,「 影射志愿军作战盲目 」?还是如无数经典红色影片的类似情节,我军战士有伤不下火线、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的写照,相信有心人自有公论。

还有一些人,不止是观影时不仔细,甚至连基本的军事常识都没有,居然也能凭着一知半解来挑刺,而且电影里明明有详尽的解说,也被他们直接略过,尤其让人无语:

为什么高炮班只打侦察机,不打轰炸机?因为手里只有两门37mm高炮,只能打低空飞行的侦察机,要打轰炸机,需要85mm高炮或者100mm高炮。

为什么高炮班只有两门炮? 因为有两门炮支援兄弟部队了,还有三门战损,仍在抢修中。

为什么关磊牺牲前,要用信号枪打信号弹?因为敌机王牌飞行员“希尔”第二轮俯冲,已经锁定了目标,关磊主动牺牲,就是为了让另一阵地的张飞顺利开火,击伤敌机。

为什么美军轰炸机专门盯着桥炸? 因为全师上万主力部队,一直在附近山头林谷隐蔽之中,并没有暴露。 直接暴露的只有修桥的工兵连、协助抢修的第八连。


为什么张飞只剩一手一脚,三发炮弹,也能打中敌机,击毙“希尔”?因为“希尔”自以为消灭了我军全部高炮阵地,引导着美军轰炸机开始新一轮低空轰炸,根本没有防犯意识,才被张飞出其不意的复仇一击击落。

为什么美军飞行员“史密斯”看到志愿军人桥后,没有轰炸? 因此此前剧情就说了,此人早已厌战,并非如“希尔”那般狂躁,他的侦察机根本没装弹药,刚被人桥震撼,马上引导大批轰炸机来炸桥,正是其本职工作,而绝不是什么“良心发现”“心怀慈悲”。

影片的三重分段叙事结构,第二部分是以美军飞行员为主视角,从剧情结构上,这么安排是否时长过多,是否照顾了大多数观众的观影习惯,不是不能商榷。然而,黑子们因此就强行扣上「 美化美军、美化敌人 」的罪名,实在匪夷所思!

恰恰相反, 这部分看似“很好莱坞”的片段,目的就是为了“反好莱坞”,解构无数美式好莱坞大片鼓吹的个人英雄主义。

首先,必须承认,当时的美军,刚打完二战没几年,不止是装备绝对优势,武装到了牙齿,同样在强大的国力加持下,在顺境、逆境中虽然惜命,真到了绝境也颇具勇气,和鬼子白刃战,用飞机撞航母,他们都干过,并非不堪一击的“少爷兵”。

而美军的许多飞行员,大都是经历过二战战场的王牌,作战经验极其丰富,更自信到了极致。

牛仔帽“ 希尔 ”这个美军王牌飞行员,影片用几个细节就将他的傲慢、自大、偏执、酗酒、精神狂躁甚至癫狂的方方面面,全刻画出来了。

而这么一个违抗上司命令,毫无战场纪律,抢夺战友飞机,执着于个人拼斗的典型美式大片男主,在装备绝对优势下,被只剩下一只胳膊一条腿的张飞直接凌空打爆,不正是死于他的傲慢自大么?


其他两个美军飞行员,一个刚上战场,就被经验丰富的关磊,于近乎不可能位置、抓住一闪即逝的战机击毙,到死还是稀里糊涂。另一个“史密斯”,本就一心只想等停战回家,此战更直接被志愿军吓破了胆,战后连飞机都不敢坐了,活生生被打出了ptsd。

反观我军,张飞能创造三发最后炮弹、残肢断臂击落敌机的奇迹,与关磊的言传身教、自我牺牲密不可分,不止他们两师徒,整个高炮班所有战士,都是如同一人、毫无犹豫地视死如归。


关磊这个战斗素养极高的高炮连长,仅仅因为战场抽烟就被降职为班长,这才是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真正的胜利保障,胜过一切个人英雄主义。

—这些细节处理,正是【以小见大】, 写出崇尚集体主义的军队,如何打败了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军队。

而我军喀秋莎火箭炮,在夜空画出美丽的弧线,直接炸毁美军炮兵基地,当场击毙美军数百人,在片中从三个角度地反复播放,这样的影片难道竟不是“反美”?

事实上,《金刚川》不止从主题到内容都在“反美”,同时也是一部从剧情到结构,都竭力反好莱坞美式大片的电影,才反而会让许多习惯了“好莱坞式叙事”的人,第一时间觉得违和。

《金刚川》电影的英文名“牺牲”,也被许多黑子大做文章,称「 影片把战争刻画得过于残酷,宣传白左式“反战”思想,质疑我军的正义性 」云云,如此论调更加不值一哂。

首先,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维护和平一直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宗旨。

“抗美援朝”是为了什么?多少人还记得后四个字? 【保家卫国】

唯有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才能为了保卫和平,不惜牺牲,志愿军战士与美军浴血奋战,为的不正是后方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么?

  • 《歌唱祖国》「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略我们就叫他灭亡!」

  • 《英雄赞歌》「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 《我的祖国》「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这些红色经典老歌的歌词,字里行间对和平的渴望,和欧美个人主义主导的“反战”,岂能混为一谈!

而一个刚刚从百废待兴走向新生的国度,决然去对抗当时的世界霸主,在国力、工业、科技的全面劣势下,与十七国联军百万之众做殊死之战,真实的战场只会远比电影中截取的片段更加残酷。

美军倚仗当时强大的国力,飞机打不完,炸弹丢不完,武器装备到后勤保障都远远强于我军,是基本的事实。

当我军运输队拼死牺牲,运给坑道里坚守战士的物资,就是一个苹果几包饼干的时候,对面的美军飞机,却可以给他们带去一人一条火鸡腿。

当我军战士就着积雪啃炒面的时候,美军士兵却还能吃上巧克力、糖果,甚至圣诞大餐。

长津湖之战,若不是我军战士严重缺少御寒物资,在严寒天气下大批非战斗减员,又怎可能让军心士气完全被打垮的美军陆战一师狼狈逃走?

可以说,我军每一场艰苦的战斗胜利,不但是主攻部队大量伤亡,还有侧翼牵制、佯攻、增援部队的大量牺牲,如《金刚川》的高炮班和工兵连战士一样,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换取了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正如《金刚川》里,志愿军战士在缺少空中支援,缺少装备弹药的劣势环境,持之不懈、前赴后继地和敌人斗智斗勇,让敌机始终炸不毁一座简易的木桥,不得不低头认输:这是神迹!

电影不是纪录片,截取展示战争的一个侧面、一次战斗,然后化用融合其他战役的英雄事迹,是再正常不过的拍摄手法。

一部影片宣传了“牺牲”,不等于“卖惨”,一部影片宣传了“战友情”,也不等于没有“家国义”,一部影片宣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更不等于“人海战术、用人命堆砌胜利”,

那种居然会认为非此即彼的论调,本就是标准的 【二极管思维】 ,或者纯粹就是为了鸡蛋挑骨头,吹毛求疵罢了。

而认为整部影片「 没有思想政治工作 」「 没有写明志愿军为何而战 」的论调,是不是根本没看影片开头?

长达数分钟的真实纪录片式旁白,已经将美军发动侵略战争、侵扰我国边境、轰炸我国城市,人民军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时代背景,说得清清楚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