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从单纯与古代艺术一脉相承,到现在不断与国际接轨,从概念性、创作审美等各个层面都越来越国际化。论起转变的源头,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可追溯到20世纪初那一代人,科学界有叶企孙,建筑界有梁思成、林徽因,文学界有徐志摩、林语堂,音乐界有冼星海、马思聪,那美术界是谁呢?他就是全中国最孤独的男人——林风眠大师,也正是这份孤独,成就了他非凡的艺术人生!
▲ 林风眠(1900-1991)
作为中国著名的画家,林风眠的一生命运多舛,充满了离别。童年时母亲离家出走,毕生未见;第一任妻子分娩遇难,随后父亲和祖父也相继去世;第二任妻子和女儿迫于生活压力,离开上海去巴西投奔亲戚,归来无期。
后来,他去巴西探亲看望妻子和女儿,旷世之别,不禁潸然泪下。晚年林风眠客居香港,凭记忆重画之前的作品,一直画到生命中最后的一刻,1991年8月因心脏病突发,病逝香港,享年91岁。
▲ 林风眠巴西探亲
▲
林风眠与女儿和外孙杰拉德
他倾尽91年的时光,无论是生活还是绘画,都不折不扣的演绎了一场“孤独”的人生脚本。40岁的林风眠辞掉所有职务,孤傲隐居,潜心作画,灵感激烈喷发时,一天能画近百张,形成了他独家的“风眠体”——中西调和的艺术结晶。也正是这种超前的绘画理念,让他的画在同时代的中国绘画界显得格外孤独。
他的绘画风格可以被认为是西方现代美术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有机结合,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诸多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但是他的创作手法却是非常中式的。
在林风眠的风景画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现代艺术家保罗·克利的影响,克利的作品是一种形色分离的绘画方式,首先抓住人的一定是对于色彩的刻画,然后再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形象,色彩与形象的载体并不统一。
中国水墨画艺术在表现克利作品的特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水墨画通常画在生宣纸上,色彩会有非常明显的晕开的效果,因此,林风眠以此来表达形色分离的效果再好不过,晕开的感觉浑然天成。
林风眠的作品中还常有高更的影子。高更的作品有着高度原始化的风格,充满象征主义气息,在林风眠的人物作品中,也能看到脸谱化的象征主义风格,具体的人物形象区别并不是很大,还常有对少数民族的刻画。
▲ 高更《大溪地的年轻姑娘》(左)
林风眠《篱笆女人》 (右)
林风眠的晚期作品中,甚至还有着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布朗库西的象征主义风格。例如林风眠有不少传统戏剧主题的绘画,其中包含很多高度抽象的形象,非常先锋前卫,且具有创新性。
20世纪最重要的华人艺术大师,如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人,也都出自林风眠门下。回国后林风眠还经常托在法国的赵无极寄些最新资料给他,以便了解世界最新动态。
与人谈艺时,林风眠常说:“绘画没有中西之分,只有好的与坏的。”可以说林风眠对东西方艺术的研究只是一种途径,只是想通过它们去创造时代的艺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艺术。
秋拍正当时 ,我们也整理了接下来即将上拍的林风眠大师作品,大家不妨边看边品,欢迎
在留言区谈一谈你从中看到的西方大师的影子。
估
价:
RMB 1,139,520-2,08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