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微信Blog,用于分享各种新鲜资讯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槽边往事

公众号创作指南(再续)

槽边往事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10-13 12:09

正文

本文为《公众号创作指南》系列的第三篇,前序文章请点击以下篇目名称访问:

公众号创作指南

公众号创作指南(续)


昨天在公众号创作指南(续)》里说,如果续篇的阅读量再次下跌50%,那么今天会接着更新第三篇。截止今天上午11:00,公众号创作指南》的阅读数是69955,公众号创作指南(续)》的阅读数是35370,下跌幅度达到50%,写作条件触发,所以有了现在这一篇。


提供这些数据,是因为在数据里隐藏了一些写作的真理。当我连续就某一个主题更新的时候,关注的人数每篇下跌50%,简直已经成为了一个规律。如果按照这个比率跌下去,我更新到第17篇的时候,读者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当然,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因为再往后,愿意阅读的人数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线上。要我猜的话,这个数字可能在5000-10000人左右。从10万+到5000人,中间发生了什么?是时间。


你看啊,哪怕是阅读那么简单的事情,连续同主题阅读,都会导致读者对半减少。在写作上更是如此,一万个人动了想写的念头,真正动笔的不会超过3000人。在动笔的三千人里,能写第二篇的不会超过1500人,能写到第三篇的不会超过750人。所以,哪怕文笔再糟糕,如果你写得足够久,最终也能进入极小的一群写作者中去。时光的伟力会把大多数人冲刷殆尽,留下非常有限的幸存者。


不单是写作,在我们认为竞争激烈的所有领域之内,类似的法则都在起作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并没有那么多,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能够穿越时光的瀚海,站到你面前,值得你拔刀相向的人,很可能不超过一掌之数。如果你觉得人太多,那只不过是因为你做得还不够久,都根本不用谈你做得好不好。


我鼓励写作,鼓励原创,原因就是希望你能体会一下这种时光冲刷的感觉,体会一下领先者的孤独感。当你目睹周围的人一个个放弃,一个个消失,你对“做事”这两个字的理解会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你对“成功”两个字的理解也会变得有了重量和质感。和其他的方式相比,写作的成本最低,不用付出多少金钱、时间、感情上的代价,你就能体会到这一切。


这是我想和你谈的第一点:持续创作,时光会帮你消灭99%的对手。


如果你是从第一篇写作指南读起,一直读到现在这一篇,那么我想你应该承认一点:虽然标题上我是在谈写作,但是其中的内容完全可以应用到写作之外的领域。你我也会承认,这个系列的文章所提供的价值可能超过之前许多篇10万+。但是,我们同时也都看到了数据在一路下跌。因为很多人看一下标题,认为内文和自己完全无关,就关闭不看了。即便点开文章进来,他们也只是匆匆一眼,拖到最后看看评论,根本没有发觉内文中有价值的部分。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两件事情:一、你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重要。即便我写了那么多年,赢得了些微的名声,但大多数人也不是每篇必看,即便看了也未必认真读。而且,你写的越是认真,读的人也就越少。文字也好,其他我们进入他人生命的方式也罢,只是他人每天面对的无数事物中的一件罢了。所以,我们不必在自己身上集中太多的心力,太过在意自己的行为所能取得的成效。每篇跌一半阅读为什么我还在写?因为我觉得这是有价值的事情。这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只需要我自己的认同。所以,我写我的,并不寄望所有人都来看。


二、大部分时候,你所做的事情价值都被低估,你的行事方式都不被认同。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人们对你做一次判断只需要5秒钟。而且,能得到这5秒钟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吸引别人进来读你的文章,你手头拥有的只有一张题图,一个不超过10个字的标题。它们加起来可以让别人为你停留2秒,决定是否要打开文章看看。一旦打开,你还有3秒钟时间,别人草草扫一眼就已经下了判断。所以,在技术上你应该去考虑如何拟定一个吸引人阅读的标题,一张能抓住眼球的题图。但是,在价值上你应该服务于你自己,和极少数能够理解你,并且愿意为你花时间的人。因为只有真正认识你价值的人,最终才会成为你价值的一部分。这句话有点绕,希望你能看明白。


这就是我想和你谈的第二点:创作时应该忘我,忘我时应该爱人。


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我其实已经向你展示了“筛法”。写作不是一件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三篇文章下来就可以筛掉75%的人。剩下的人要么对写作真的感兴趣,要么真的对我有兴趣。许多人非常在意流量和数字,巴不得篇篇都是10万+,就像商家天天打折促销,恨不得店里天天挤死人。可是在我看来,创造10万+只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在任何时候,只要自己想去做这个数量,就一定能够找到办法实现,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人民群众的G点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挑逗的手法也就那么几种,总能让一大群人跳起来。


但是,真正难得的是那筛出来的25%。那些漂亮的数量,如同浮云来去,也如同浮云一样毫不粘连,说消失就消失了。但是,筛选出来的这25%却总能常伴左右。所谓的口碑,所谓的人气,所谓的影响力,都需要依仗这部分人。而那75%的人,当你急速兴起的时候他们会依附过来更多,从来不至于缺乏;当你遽然下跌的时候他们逃离得比谁都要快,从没不会有任何残留。想明白这个道理,你看待数据的方式就会理性健康得多。每天来阅读你文章的人哪怕只有10个人,只要这10个人都在,强似你单日拉进来1000人。因为那1000个人会在未来的一两个月里消失殆尽,但那10个人还在,因为那10个人而来的人还在。


这就是我想和你谈的第三点:除了自己之外,想清楚你是为了谁写作?人数和人数并不相同,要坚持筛法。


好了,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Q师从昆明来看我,我要和他去吃午饭了,下课!



题图摄影:Bessi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本日推荐阅读,关于川普崛起最好的一篇文章。请长按二维码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