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曹操刘备孙权你争我夺你侬我侬了几十年,最后胜出的是……司马懿。
刺不刺激?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司马懿一生忍辱负重,生生熬死了魏国三代君王,最终独揽朝政大权,为子孙建立晋国铺平了道路。
表面上,司马懿是司马家族称帝的最大功臣。但是司马懿只不过是这台大戏的执行者。
在他的背后,灯光打不到的阴暗处,站着一位操控全局的高人。
司马懿的成功,除了要感谢CCTV和MTV之外,还要感谢一个人——
诸葛亮
。
建安十三年,司马懿出仕,担任“文学掾”一职,那时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公务员。那一年,还发生一件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
曹操在赤壁滑铁卢,失去统一中原的
机会。
痛打曹操屁屁的,正是诸葛亮。
诸葛亮凭借气象学博士的专业本领和跳大神的忽悠技能,在赤壁之战中草船借箭和借东风,帮助孙刘联盟击败曹操。
如果曹操拿下东吴,天下便归属曹家,就算司马懿有三头六臂九条命,他也只能是曹家的看门狗,根本没有机会趁乱上位。
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时,司马懿因为辅佐有功,位极人臣。但在曹操的孙子曹叡执政时期,曹家人发现司马懿
不是金不换的浪子
,而是
野心膨胀的狼子
,于是革了他的职,排除出魏国的权力中心。
谁知道诸葛亮大笔一挥写就《出师表》,要求刘禅熟读并背诵全文之后,率领蜀国十万军队出征北伐,接连打败曹真、曹休等曹氏亲贵,一举吞并陇西地区。
眼见自己要被人从皇帝宝座踹下来了,曹叡不得已重新启用司马懿,让他出任大都督,掌握兵权对抗诸葛亮。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正是诸葛亮的一次次倒逼给了司马懿出山的机会。
司马懿不撒币。他明白,
诸葛亮既是他的死敌,也是他的贵人。如果没有诸葛亮,自己也就不再有价值。两人是唇亡齿寒巢倾卵破的关系。
司马懿当时在魏国的地位其实不稳固,如果很快消灭诸葛亮,接下来曹氏一定卸磨杀驴转而收拾他。
所以,司马懿总是采取“忍者神龟”的战术,龟缩在城内,只防守不进攻,甚至有意无意地放走诸葛亮。
比如空城计,
看上去是诸葛亮的妙计,实际是司马懿的将计就计。
司马懿几次击退蜀军,逐渐在军队树立起威望,最后等时机终于成熟,不需要另一个人来成就自己的时候,在最后一次北伐战争中,于五丈原活活耗死了诸葛亮,成为魏国的民族英雄,顺利俘获了民心。
有了军队和人心,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新皇帝曹芳离开洛阳扫坟,起兵政变控制首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
高平陵事变
。
因为诸葛亮,司马懿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因为诸葛亮,司马懿获得枪杆子,逐渐控制魏国大权。
可以说,是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进而成就了司马家族。
诸葛亮一心辅佐刘备,反而帮助了司马懿,历史真的这么阴差阳错东成西就吗?
不!
其实这是一场
蓄谋已久的计划
。
众所周知,诸葛亮出山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那时候没有陌陌也没有漂流瓶,刘备怎么知道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的?
刘备投靠荆州刘表时,遭到蔡瑁追杀,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当时著名的隐士——
水镜先生
。
刘备是外貌协会会长,见先生“
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想请他出山辅佐。水镜先生十分感动,但是拒绝了刘备的邀请,同时向他推荐了自己的爱徒诸葛亮,然后才有了三顾茅庐。
此外,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了另一位徒弟庞统,还说“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
我们知道,水镜先生在吹牛逼。刘备后来把诸葛亮和庞统都招入麾下,听了很多道理,依然没当上皇帝。
所以是水镜先生失算么?不是的。刘备的屁股坐不上龙椅,水镜先生很早就预料到。
诸葛亮出山后,水镜先生不经意说了句,“
孔明虽得其主,而不得其时也!
”也就是说,水镜先生从一开始就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是不可能得天下,他们必败。
水镜先生推荐诸葛亮出山,
就
等于是让诸葛亮去送死
。而且还许诺“得一可安天下”,明摆着,
就是让刘备空欢喜一场
。
水镜先生的行为既不厚道也不合常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我们含情脉脉睁大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水镜先生仔细审视,答案就浮出水面了。
水镜先生的真名叫做
司马徽
。
同样姓司马,司马徽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重修太史庙记》称,司马迁有两个儿子,“
长临,字与仲
”和“
次观,字何求,
司马徽是司马迁大儿子的后代,“
司马徽正临嫡派
”。
而司马懿是司马迁二儿子的后代“观之‘八世孙为懿’”,也就是
司马徽和司马懿都是司马迁的后人,两人是远方亲戚。
司马徽和司马懿都是河南人,前者的故乡在颍川阳翟,后者出生在河内温县,两地相距一百公里,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
而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曾是颍川太守
,颍川正是司马徽的家乡,两家人很可能在那时候来往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