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其他传统抗抑郁药的作用被认为是基于它们增加了突触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而氯胺酮,一种新的速效抗抑郁药,被认为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谷氨酸受体发挥作用的。
神经营养因子调节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可塑性。尽管所有抗抑郁药都会增加大脑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数量和信号传导,但迄今为止,该药物被认为是通过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或谷氨酸受体间接作用于BDNF的。
最新在《细胞》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抗抑郁药可直接与BDNF受体
TrkB
结合。这一发现挑战了5-羟色胺或谷氨酸受体在抗抑郁药中的主要作用。
这项由神经科学中心和赫尔辛基大学物理系共同领导的国际研究,研究不同药物类别的抗抑郁药与TrkB受体的结合,包括氟西汀(一种SSRI)、丙咪嗪(一种三环抗抑郁药)和速效氯胺酮。
“我们发现所有抗抑郁药都通过与TrkB受体结合来增强BDNF信号传导。该信号传导是我们实验模型中抗抑郁药的细胞和行为效应所必需的。因此,抗抑郁药对可塑性的影响不需要增加血清素水平或抑制谷氨酸受体。”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表示。
在
赫尔辛基大学
物理系Ilpo Vattulainen教授的研究小组中,通过分子模型确定了抗抑郁药在TrkB跨膜区的结合位点,。生化结合研究和TrkB受体中引入的突变证实了该位点。
分子建模还表明,TrkB的结构对细胞膜的胆固醇浓度敏感。TrkB在富含胆固醇的膜区(如突触膜)中被置换。
“
药物结合稳定
了
由两个TrkB受体组成的二聚体结构,抑制了TrkB受体的置换并增加了它们在突触细胞膜中的数量,从而增强了BDNF的作用。
这就是说,这种药物不能直接激活TrkB。
相反,它们使受体对BDNF的作用敏感。
”Castrén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