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行业深度,请点击
👆
银创智库
👇
关注我,
设为
★
星标★
1、北京市产业体系
2、北京市产业布局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区域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化,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朝阳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昌平区高精尖产业较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区块链与先进计算多集中在这些区域。
3、北京市产业规划
1、上海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2、上海市各区主导产业
3、上海市三大主导产业布局
聚焦人工智能的赋能和引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五个新城”建设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上海市将深入推动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数据三大要素融合促进,强化基础硬件、发展关键软件、推进产品创新,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产业生态的核心优势。
1、天津市产业体系
天津市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按照滨海新区各开发区、其他各区不超过4个主导产业的原则,确定各区、各开发区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协同联动、集聚发展。引导各区聚焦主导产业,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市域产业分工格局。
2、天津市重点产业链图谱
3、天津市重点园区主导产业
1、重庆市产业体系
2、重庆市产业区域布局
资料来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2023年)》
资料来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2023年)》
资料来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2023年)》
资料来源:《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2023年)》
3、重庆市重点产业布局
1、广东省产业体系
2、广东省产业布局
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东翼、沿海经济带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十大战略支柱产业较少。具体城市来看,以广州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达到8个;以深圳和佛山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各有5个;以惠州、珠海、江门、湛江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各有4个。清远、韶关、河源和梅州发展的重点集中在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集中在珠三角的广东、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沿海经济带东翼的汕头和沿海经济带西翼的湛江、阳江略有分布。具体城市来看,以广州、深圳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均达到10个;以佛山市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以珠海、江门作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有4个。湛江、阳江发展的重点集中在新能源产业。
3、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重点企业
4、广东省产业规划
《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1、江西省现代化产业体系
2、江西省各省市发展产业
3、江西省重点产业布局
4、江西省未来重点发展产业
未来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元宇宙、柔性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微纳光学(新型显示)、卫星应用、量子科技七大产业。
未来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铜、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烯材料、纳米管宏观膜与连续纤维五大产业。
未来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储能(锂电、光伏)、氢能、先进核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四大产业。
未来生产制造领域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三大产业。
未来交通领域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未来航空、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新型高效智能永磁磁浮轨道交通)三大产业。
未来健康领域重点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农业)、功能食品、智能医疗四大产业。
1、福建省产业体系
福建省优化以“两极两带三轴六湾区”为主架构的空间开发战略格局,以主要河流为廊道、主要山脉和海岸为屏障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以三条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带为主体、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的农产品安全供给战略格局。
2、福建省产业布局
1、浙江省产业体系
2、浙江省各市重点发展产业
3、浙江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着力重塑制造业政策体系,加快构建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1、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
2、海南省产业布局
3、海南省园区产业布局
1、山东省产业体系
2、山东省各市重点发展产业
3、山东省重点产业布局
1、山西省产业体系
2、山西省各市重点产业
3、山西省重点产业布局
山西省以能源产业焕新蝶变为代表,全省坚持加大技术改造提升力度,加快推动钢铁、焦化、有色、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精深加工,丰富品种品类,增强基础产业对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山西省聚焦“六新”率先突破,以抢滩占先、换道领跑的竞争姿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健全制度链,着力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要求和战略举措,率先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形成全国领先方队,打造一批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山西省首批10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包括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风电装备、氢能、铝镁精深加工、光伏、现代医药、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产业链。2023年新增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包括新型储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碳基新材料、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铜基新材料、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截至目前,山西共有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和37家“链主”企业。
1、贵州省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贵州省锚定“3533”奋斗目标,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到2027年形成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能源等3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酱香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3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2.贵州各市(州)重点发展产业
3、贵州省重点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