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报业转型(ID:baoye9)
作为媒介产品,竞争格局中也有高低端之分,这是产品定位使然。从一般的产品竞争角度,高端产品利润水平高,低端产品薄利多销。媒介产品也是如此,高端媒介应有三层含义,一是用特殊职能满足特殊需求,定位于特殊群体;二是提供独特价值,无法被别的媒介产品替代;三是内容与载体品质高、站位高,精耕细作,而非粗制滥造。报纸应成为这样的高端媒介。
新媒体还没有来的时候,大部分的媒介都是高端媒介,除了一些没有刊号的在北京地铁里喊着“刘晓庆又出事了,赵本山被抓起来了”的没有刊号的报纸,一些半夜三更叫嚣一个疗程包好的无良电台……大部分的媒介产品都兢兢业业,从选题策划、搜集线索、采编,到渠道分发,都做到极致,坚持三审三校,每有叫座产品,无不欢呼雀跃;工匠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是精品。低端媒介只是少数。
新媒体的到来,带来新的媒介竞争格局,一些商业新媒体纷纷在朝着低端定位进发,多、俗、滥、碎,满足了人们的低级信息需求而备受青睐,眼红于新媒体所获得的巨大影响力于赢利能力,报纸也在全面像新媒体学习,开始走低端路线,奉行“短板理论”,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强调“取长补短”,试图把新媒体的优势拿过来为我所用。
面对新兴媒体的即时性时效优势时,报纸的应对举措竟然是跟它们“比快”,于是,花大本钱投入迅捷采编系统,对记者编辑实行苛刻的时效考核机制,还有“一报两投”、“一报三投”、重大事件的多个版本“号外”等。当面对新兴媒体的海量信息优势时,报纸的应对举措竟然是跟它们“比多”,于是,厚报成为常态,裁撤深度报道部门,在版面上增加了大量的从互联网上“扒”来的稿子,二维码、云报纸等以丰富作为理念的新产品形态出现。当面对一些新兴媒体的社会新闻、低俗新闻、个性化推荐的强大吸引力时,报纸的应对举措竟然是跟它们“比碎”“比俗”“比低级”。当前都市报面临消亡危机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此,在低端媒介泛滥的时代,一些都市报却在积极地与新媒体比“低端”,必死无疑。
比快、比多、比碎、比俗、比低级,拿自己的弱项与新兴媒体的长处竞争,类似于乞丐与龙王爷赛宝,根本看不出报纸有任何获胜的可能。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并不是一个理性选择;如当年的电影涅槃重生一样,面对电视的冲击,电影没有取长补短,大量播放低劣电视剧,继续注重“新闻简报”;而是彻底抛弃低端,高扬“观影体验”的旗帜,做视频的“高端媒介”,电影的高端路线获得了巨大成功。如今,报纸是否也能从中得到启发,扬长避短要求报纸认识自身长处,发挥自身优势。报纸就应该发挥理性、权威、深度等新兴媒体没有的,或不在意的优势,做低端媒介泛滥时代的高端媒介。
UGC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高端记者;人人都会做饭,但真正的大厨一直稀缺;机构、企业、个人,谁都可以成为媒介,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高端媒介。高端媒介是一些商业新媒体、自媒体等无法企及的空间,是竞争的蓝海。
面对新的竞争格局,报纸最应该做的是重新定位,抛弃掉原来的那些比快、比多、比碎、比俗、比愚蠢的低端思路,立志做高端媒介,才能立于不败。
点下方【写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和态度
欢迎将此文章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