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颖珺
著名的律政电影《魔鬼代言人》改编自艾伦·德肖维茨的小说,于1997年上映,由基努·里维斯主演。
律师罗麦斯年轻有为,被纽约律所老板米尔顿以豪宅高薪网罗。米尔顿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他用名利不断施以诱惑,罗麦斯日益膨胀。原来,罗麦斯是米尔顿的私生子,米尔顿精心策划了这一切……
影片的主题——律师的职业道德,人性的贪婪与狂妄,已经被反复地讨论。本文想从
心理学
来分析,罗麦斯的妻子玛丽是如何走向精神分裂乃至自杀身亡的。
玛丽原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和丈夫感情甚笃。到了纽约之后,她无法适应。从一个宁静的人人都上教堂的小地方,到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纸醉金迷的纽约,她迷失了自我,患上适应障碍症。
名词解释
➤
适应障碍症
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者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通常在遭遇事件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无力应付的感觉,常会影响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
米尔顿把玛丽视为阻挡他操纵罗麦斯的障碍,他处心积虑地摧毁玛丽,处处打击玛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玛丽装修房屋,米尔顿的助理故意不断地否定她选择的墙壁颜色。
米尔顿从女人最在意的外表开始,攻击玛丽金色的长卷发土气难看,玛丽被迫换了褐色的短发,但对自己的新形象无法接受。
米尔顿利用美色勾引罗麦斯,甚至当着玛丽的面,故意刺激玛丽。让玛丽妒火中烧,怀疑丈夫不忠。
骨子里的自卑让玛丽无法安生。没有自己的事业和收入,她的自我价值感不强,还随着丈夫地位的不断攀升,越来越低。
如果玛丽是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她根本不会如此受外界因素的左右。如果一个女人,自我价值感都来源于丈夫的成就,丈夫对她的爱,那么这种价值感就非常脆弱,尤其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下。
米尔顿带罗麦斯去花天酒地,玛丽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恐惧不已。半夜她做噩梦,听到奇怪的声响,她拿着刀步步惊心,却发现一个可爱的宝宝。宝宝转过身,手里拽着一大串血肉模糊的人体组织——那是玛丽的子宫!玛丽狂呕起来……
梦是潜意识的反映,玛丽的姐妹们已经生了七八个孩子,她却一直无法怀孕,当天医生宣告她没有生育能力,她彻底地绝望。
一方面,无法创造生命,是对女性最深重的打击,另一方面,她失去了用孩子来维系夫妻感情的机会。
玛丽缺乏社会支持,她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旁聆听安慰。罗麦斯的母亲来到纽约,她认出米尔顿,次日一早她匆忙逃离。玛丽发疯后,她后悔自己没有留下。
事实上,责任最大的是身为丈夫的罗麦斯。他一心求胜,六亲不认。在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我行我素,置妻子的安宁和夫妻的情分于不顾。如果他能体谅妻子,好好陪伴妻子,玛丽原本是可以渐渐修复的。他的夜不归宿进一步刺激了玛丽脆弱的心灵紊乱的神经。
当玛丽出现幻听,她就已经精神分裂了。企图跳窗的玛丽被送进精神病院。
米尔顿的助理假意鼓励玛丽,让玛丽照镜子,结果玛丽看到魔鬼的脸,她崩溃大哭大闹,用玻璃碎片割开自己的咽喉,香消玉殒......
精神分裂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典型的症状是有幻觉和妄想。精神分裂的病因很复杂,很难查明。有遗传基因的作用,也有外部环境负性生活事件的诱发。从出现心理问题到精神分裂,通常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潜伏期,症状日益明显。
从外界的压力到临床反应(躯体反应、心理反应和社会行为反应),要经过三个系统,即认知系统(怎样解读事件和评价自己及他人)、社会支持系统(有没有人关心理解帮助)和生物免疫系统。
认知系统,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生物免疫系统,更多是天生的体质因素,而是否有社会支持,就特别重要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是人快乐安全地生存于社会的必备良药。
关爱自己,关爱亲人朋友,让我们都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的常识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