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管之家
经管之家官微,每个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的学习和从业者,都应该有的帐号。经管之家(论坛),是国内成立十年的大型经济、金融、管理、计量统计社区,十年磨一剑,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提供“经管爱问”答疑微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拉锯十年,高傲的苹果补税130亿欧元 ·  3 天前  
凤凰网财经  ·  不坑外人,只坑家人?疯狂小杨哥被查! ·  6 天前  
第一财经  ·  市值一夜蒸发近千亿美元!苹果突发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管之家

2900所中国高校,世界一流没几所,问题出在哪?

经管之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0 11:07

正文

来源:搜狐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体量”世界最大,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大学”的强烈愿望。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72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为2931所,居世界第二。

  

  

这么大体量的中国大学规模和人数,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世界第二,高校质量呢?世界一流好大学没几所,难以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中国教育问题出在哪?

  

1.中国大学论文产量大,但质量不高

  

SCI数据库2014年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76.63万篇,比2013年增加了3.3%。2014年收录中国科技论文为26.35万篇,连续第六年排在世界第2位,占世界份额的14.9%,所占份额提升了1.4个百分点。排在世界前5位的有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和日本。排在第一位的美国,其论文数量为48.66万篇,是我国的1.8倍,占世界份额的27.5%。

  

中国作为第一作者共计发表23.51万篇论文,比2013年增加15.2%,占世界总数的13.3%。如按此论文数排序,我国也排在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

  


论文发行和收录数量连续六年世界第二,但是中国论文被引用次数仅为7.57次/篇,还远远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被引用次数世界第二的荷兰是17.83次/篇,是中国的2.35倍。而荷兰论文发行和收录数量仅为中国的1/5。

  

2.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在高校扩招人数逐年上升同时,伴随着是各个高校专利转化率持续几年下降,而且回报仅为投入的1/3。


  

  

虽然教育是长远大计,不能单纯用专利实收回报衡定,但是也能间接反应高校质量与投入海量研发经费不能形成正常的正比例。


3.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包括高校教师待遇职称,学校学生人均教学经费分配严重不均。


打个类似比喻,这如同中国的运动员现象,中国体育局将大部分费用用于投入到极少数顶尖运动员各类训练,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数数一数二,但除去这极少数,绝大多数整个中国大众的体质怎样,大家懂得。


  

  


教学资源和巨额投入集中在少数高校,重点建设的211高校只有一百多所,剩余2800余所何去何从。


  


相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多的企业眷顾985/211,越来越多的政策偏移985/211的时候,普通本科高校的毕业生满意度会高吗?


4.专业设置与国民经济需求不搭


大学苦学4年,毕业时往往发现企业需求职业与自己的专业不搭,有没有遇到?专业设置与社会所需分歧太大。


  


从而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觉得:专业对口吗?毕业生的我们满意吗?


  


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高校数量世界第二,高校质量呢?世界一流好大学没几所,难以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中国教育问题出在哪?


延伸阅读

“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的独特灵魂

来源:综合自sohu教育、社科学术圈、科学网曹聪博士的博客

程代展老师的“爱徒”放弃成为中国、甚至世界“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的锦绣前程而毅然决然去当中学老师,令程老师耿耿于怀,一夜无眠

一石激起千层浪。科学网议论纷纷,张海霞老师附和程老师,发出了
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的感概。

那么,倒底什么是“钱学森之问”?改变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是否就能回答“钱学森之问”呢?

什么是“钱学森之问”?

搜一下Google,“钱学森之问”给出4710000个结果。第一个来自百度百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新华社报道,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看望病中的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在听完温总理介绍正在制定中的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等情况后,钱学森思维敏捷地说:“您说的我都同意。但还缺一个。”

“好哇,我就是想听您的意见。”温总理亲切地说。

钱老接着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

钱学森接着谈到了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温总理表示同意。

最后,病榻上的钱学森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真正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源于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后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于11月11日在《新安晚报》上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仁贵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不可能不知道中国冒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

钱学森不是打酱油的。以他的聪明才华和经历,他不可能不知道中国冒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问题是他有没有向温总理提及。

新华社的报道没有说。钱学森与温家宝的这次会面是否有不对外人开放的“内参版”,俺们不得而知。钱学森不许秘书在钱生前写自己,在钱去世后秘书也没有提到钱对对“之问”的自答。

退一万步,钱学森将答案烂在肚子里了。以俺小人之见度钱老君子之腹,他理想中的“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一定是美国模式。

尽管钱学森对美国政府当年将他驱逐出境一直耿耿于怀,甚至死不瞑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钱学森是在美国成才的。

他1935年9月赴美,1955年10月回国,在美度过了人生和职业生涯最重要的20年。他在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就学和任教,以外国人的身份加入美国国防部科学顾问小组,并出任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领导美国太空火箭的研究。无疑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和科研体系或模式有着直接的经历和感受。

美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体系或模式的核心价值

这一“核心价值”就是俺导师在《美国名校》(The Great American University)提到的12条。它们包括:

Universalism 在学术评价的普遍主义

Organized skepticism 对任何事物持怀疑态度

Creation of new knowledge 创造新知识

Free and open communication of ideas 知识的自由和公开流通

Disinterestedness 无私利性

Free inquiry and academic freedom 自由探索和学术自由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国际科学共同体

Peer review system 同行评议

Working for the “common” good 知识对全社会的贡献

Governance by authority 教授治校

Intellectual progeny 知识的传授

The vitality of the community 科学共同体的年轻化

钱学森在美国的经历——作为外国人在美国得到学术界的承认,挑战其导师冯卡门,即使在受到麦卡锡主义迫害加州理工的校长和教授仍然对他不离不弃、为他奔走呼号,等等——正是这些核心价值的最好体现!

其实,这也是世界名校的核心价值,是普世价值。

尽管钱学森回国后没有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太大的冲击,但是,这不等于他的同事和学生也像他一样没有免于类似于自己在美国经历过的麦卡锡主义式的政治迫害。他自己也可能不得不时常说一些违心的话。

当然,不管有没有“内参版”的钱、温会面或者钱有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中国冒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钱没有明说是否表明他仍然心有余悸?),至少他指出了问题,其言也善,其言也诚!

温家宝总理对“钱学森之问”的解答

在看望钱学森、聆听“钱学森之问”5年后,同样是明白人的温总理对“钱学森之问”做出了回答:“大学须具有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灵魂
”!

温总理是在2010年1月26日听取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时这么说的。

他在听取了施一公列举世界一流大学的各种标准对“在大学这个本应该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地方,如今的教育在管理上‘一刀切’,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的感慨后说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

“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才是大学“独特的灵魂”如果中国的大学都把培养具有“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的“独特的灵魂”作为办学之本,还愁学生不创新?还愁中国没有杰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