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NaturePortfolio
Nature Research官方账号,介绍中国及世界科技出版业最新动态,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论文,针对中国研究人员的最新产品及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华为工程师,将任C9博导! ·  昨天  
研之成理  ·  微软研究院,Nature!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NaturePortfolio

获得“搞笑诺奖”的科学家:谢邀,有点害怕

NaturePortfolio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1-18 12:40

正文


原文作者:Catriona Clarke

悬浮小蛙、恋尸的鸭子、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s)将聚光灯投向了一些另类作品。本文中,获奖者们谈了谈他们对这些未必想要的“荣誉”作何感想。

搞笑诺奖的创始人Marc Abrahams(图左)主持2013年的颁奖典礼。来源:Winslow Townson/AP/Alamy

Eleanor Maguire第一次获得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时不怎么激动。这位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她的研究发现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大脑海马体比其他职业的人群要大[1]但她担心接受这个奖项会给她的职业生涯带来坏影响。因此她悄悄拒绝了。


三年后,该奖的创始人Marc Abrahams再次因同一研究联系了她。这次她对这个嬉笑怒骂、自称让人“先发笑再思考”的奖项有了更多了解,决定接受它。在前往典礼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听说自己海马体比别人大非常高兴,没要她的车费。


Maguire认为这个奖项让人们更关注她的工作。“这对我的职业生涯很有用,因为人们想谈论它。”她说,并补充说“颁奖一出来就登上了报纸头版,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搞笑诺贝尔奖的影响力有多大呢?Maguire说,她曾有一次被介绍成某个小组的“知名成员”,而这个小组里还有三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光问出租车司机的事,对诺奖得主什么都没问。”


其他获得这个盛名(有人说是恶名)昭著奖项的研究者也有类似的故事。Abrahams在1991年创立了这个奖项,此前他收集了多年奇奇怪怪的研究案例,发表在自己时任编辑的《不可重复的结果》期刊上。“我总是看到人们不知不觉做了些非常好玩的事情,但几乎没人知道。”


科学界起初对此褒贬不一,但Abrahams说,搞笑诺奖并不是要伤害任何人的职业生涯。去年,这个奖项获得了超过9000个提名,他说这显示出它的影响力变得有多大。


在好玩之外,有些获奖的研究者说这也改善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帮助他们触及到更广泛的读者,也促使一些科学家花更多时间和公众交流自己的工作。下面是他们的故事。

研究鸭子的人

对Kees Moeliker来说,搞笑诺奖对他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1995年,这位鸟类学家听到一只鸭子撞上玻璃的响动,从自己在荷兰鹿特丹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办公室看出去。他走出去,发现另一只活鸭正在爬跨撞玻璃死去的鸭子。这是首次记录到鸭类的同性恋尸行为,Moeliker说,他在6年后报告了自己的发现[2]。他原本认为只会有几个人看这篇论文,但2003年他收到了搞笑诺奖打来的电话。


“我获得这个奖以后,这篇论文得到了大量阅读,人们开始不断给我发主流期刊上读不到的事情。”他说,“我收集到了大量奇妙动物行为的案例。”

Kees Moeliker因在鸭类同性恋尸行为的工作而获得搞笑诺奖。来源:Anne Claire de Breij

这篇鸭子的论文和搞笑诺奖给Moeliker带来了转折点。他成了人们说的“研究鸭子的人”,发表了一本同名著作《研究鸭子的人》De eendenman (2009; 荷兰语))。2013年,他在TED做了演讲:“一只死鸭子改变了我的生活”。


从搞笑诺奖以后,Moeliker在学术之外把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投入了科学传播中。现在他已是鹿特丹博物馆的馆长,也和搞笑诺奖保持着联系。他是决策获奖者的团队一员,而且经常负责通知欧洲的入选科学家。


他很喜欢的一次,两位研究者扮成北极熊来研究北极驯鹿的反应。“我给他们打电话时他们高兴得大叫。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周五夜实验

唯一一位诺奖和搞笑诺奖双丰收的研究者,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Andre Geim。他因石墨烯的发现,在2010年分享了诺贝尔奖,但搞笑诺奖颁给他是在十年之前,因为一个截然不同的工作:磁悬浮一只青蛙。在荷兰拉德堡大学的一个周五夜晚,Geim把水倒进一个强大的16特斯拉磁铁中,发现水浮了起来。漂浮的液滴让他的同事大为惊奇,因为这似乎违背了关于磁性的概念。


水能浮起来以后,带来了一系列其他漂浮物品的实验——名单末尾是一只小蛙,它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场狂野之旅。


Geim获奖的时候还是一名青年研究者,他对独自接受这个奖项心存疑虑。因此他联系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Michael Berry,他是Geim描述悬浮小蛙论文[3]的共同作者,拥有终身教职,提供了与一位受敬重科学家合作的身份。


Geim经常谈起他的青蛙实验和好奇心驱动科学的价值带来了搞笑诺奖。磁悬浮实验几年后,在另一个周五晚上,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现就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将石墨粘到胶带上,带来了他们关于石墨烯的发现[4]——和他们分享的诺贝尔奖。


在要不要接受搞笑诺奖这件事上,不只是Geim和Maguire在纠结。Abrahams对此已有心理准备。他和同事会在奖项颁发典礼之前好几个月就与潜在获奖者联系,让他们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Abrahams还会安排诺奖得主亲手颁发奖项。“有了这些有名望的人们参与其中,人们不容易妄下定论说我们是要搞什么破坏。”他说。


不是人人都欣然接受这个奖。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心脏病医生Eric Topol是获得1993年搞笑诺奖文学奖项的近千人之一,因为“发表了一篇医学研究,作者人数是页数的一百倍。”他说,这项研究不应被这么轻描淡写地看待;他补充说这是当时规模空前的心脏病研究,有超过40000名参与者[5]


Topol说,他认为“搞笑诺奖”这个名字(Ig Nobel,字面意为“不体面的”)“与近期奖项不贴。它们更多是出于幽默。”


Abrahams同意这个看法,他说,“回想起来,我有点希望当时选别的名字就好了。”

水上奔跑

过去的20年里,大多数奖项都颁发给了较轻量浅显的研究——有些是字面上的轻浅。2013年,意大利米兰大学的Alberto Minetti所获的奖项便是其一。Minetti研究运动的生物力学,一直对奔跑中涉及的力很有兴趣。2008年,他发现环绕月球的探测器侦测到了水,他想知道人是不是能在月球的水上奔跑,那里的重力只有地球的约16%。


他用冠蜥Basiliscus basiliscus和北美鸊鷉Aechmophorus occidentalis这两种能在水面奔跑的脊椎动物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这是理论上可能的。然后他和同事测试了将人固定在连接装置上模拟弱重力。他们于2012年报告[6]称,参与者借助脚上的小鳍,可以在浅水池中原地跑步时漂浮在水面。


第二年,Minetti接到了Abrahams打来的电话,授予他搞笑诺贝尔奖。当时他不清楚这个奖项的地位,或者会对自己的声誉有什么影响,因此在同事中做了个调查。“大部分人都很积极。”Minetti说。

在哈佛大学的颁奖典礼上,Marc Abrahams举起2016年的搞笑诺奖。来源:Michael Dwyer/AP/Alamy

有趣和幽默仍然是搞笑诺奖的核心。2024年的生理学奖颁给了一个团队,他们“发现许多哺乳动物能通过肛门呼吸”。这项研究[7]由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冈部亮带领,他作为临床医生治疗病人已经超过15年,同时进行着科研项目。这个奖项背后的研究是对COVID-19疫情的响应。研究者想知道,在呼吸衰竭的情况下,能否开发替代的呼吸方法。


他感到很荣幸能获得这个奖项,并认为这会是未来继续研究的推动力。“我得知(其他获奖者)都在以幽默和热情从事各自的研究。”


搞笑诺奖自30多年前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起初科学家对之持谨慎态度,但现在已被许多人接受。


2014年的获奖者Minna Lyons和同事一起接受了奖项,至今仍然很珍视她拿到的奖。“这是我职业生涯里的大惊喜。”她获奖的原因是“证据表明,平均而言,比起早起的人,习惯性熬夜的人比其他人更自恋、更具操纵性,而且更有心理变态倾向。”


Minna Lyons是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她说这个奖项特别有助于公众参与,因为它让科学变得流行,也因此是她的领域中广受尊重的学术奖项。


“它真的能启发人,我希望它也能激励年轻一代从事科学。”

参考文献:

1. Maguire, E. A.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7, 4398–4403 (2000).

2. Moeliker, C. W. DEINSEA 8, 243–247 (2001).

3. Berry, M. V. & Geim, A. K. Eur. J. Phys.18, 307 (1997).

4. Novoselov, K. S. et al. Science 306, 666–669 (2004).

5. The GUSTO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329, 673–682 (1993).

6. Minetti, A. E., Ivanenko, Y. P., Cappellini, G., Dominici, N. & Lacquaniti, F. PLoS ONE 7, e37300 (2012).

7. Okabe, R. et al. Med 2, 773–783 (2021).


原文以How a silly science prize changed my career标题发表在2024年11月19日《自然》的新闻特写版块上

© nature

Doi: 10.1038/d41586-024-03756-w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如何修改稿件?《自然》系列期刊编辑这样说... | 讲座预告

>>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推文 <<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email protected]。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5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星标我们🌟,记得点赞、在看+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