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券商中国
致力于提供最及时的财经资讯,最专业的解读分析,覆盖宏观经济、金融机构、A股市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等财经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见证历史!小米突发:新高、跳水、反弹!万亿美 ... ·  19 小时前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  【新商业文化洞察】以春节营销为例,从烟火气到 ... ·  22 小时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高位震荡(0218) ·  2 天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高位震荡(0218)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午前拉升,四大行齐创新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券商中国

险资投资渠道拓宽!这次指向PPP,减少硬性要求,鼓励到雄安去

券商中国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06 18:45

正文


险资投资渠道再次拓宽,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投资的有效路径清晰了。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保险资金通过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投资符合条件的PPP项目。

四大新政支持险资进入PPP


《通知》针对PPP项目公司融资特点,提供了政策创新支持,概括起来为以下四个要点:


一是拓宽投资渠道,明确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形式,向PPP项目公司提供融资。


二是创新投资方式,除债权、股权方式外,还可以采取股债结合等创新方式,满足PPP项目公司的融资需求。


三是完善监管标准,取消对作为特殊目的载体的PPP项目公司的主体资质、信用增级等方面的硬性要求,交给市场主体自主把握。


四是建立绿色通道,优先鼓励符合国家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脱贫攻坚和河北雄安新区等发展战略的PPP项目开展融资。

据了解,下一步,保监会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投资比例、偿付能力等配套监管标准,推动相关政策更好地发挥效果。

三方面加强风险管控


在积极支持保险资金投资PPP项目的同时,《通知》也着重加强风险管控,防范投资风险。

一是明确对PPP项目、主要社会资本方和政府方的监管要求,保障项目合法合规,控制项目建设和运营风险。


二是强化投资计划管理,明确受托人管理职责,把风险管理责任交给市场主体,并完善保险资金退出机制。


三是建立外部专家风险评估机制和监管联动机制,充分揭示、披露和监测投资风险。


中再资产总经理赵威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满足了保险资金配置需求,为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投资提供了有效路径,实现行业效益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双赢。

险资与PPP投资天然契合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也被译为公私合营合作伙伴关系,是指政府与各类社会资本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纽带,共同为此类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的合作模式。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向社会公开推介了三批PPP项目,推介项目共计3764个,总投资金额6.37万亿元。其中,已有1400个项目签约,签约项目投资金额合计2.4万亿元。

从项目数量来看,签约率为37.2%,从投资金额看,签约率为37.7%。PPP模式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现状是, 一方面社会资本良莠不齐,是否能够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充足资金供应仍然存疑;另一方面,作为拥有大量长久期资金的保险公司又存在大类资产配置的压力。

按照新“国十条”确定的目标,2020年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亟需匹配稳健、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偏股类固定收益资产,有助于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加强久期匹配,平滑组合收益。

保险资金参与PPP,在期限上,PPP项目可以很好地满足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需求。保险业务尤其是寿险业务保单的合同期限一般都很长,传统寿险的期限通常在15年以上,分红险的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因此,险资投资期限可长达10到30年,而PPP项目主要投资于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同样具有长期性的资金需求。

在规模上,PPP项目可以很好地满足保险资金大规模配置需求。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截至2016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3.39万亿元,叠加第三方受托管理资产,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6万亿元,预计2020年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 随着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的快速增长,亟须加强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的广度与深度,有效地满足保险资金配置需求。

在收益上,PPP项目也满足保险资金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需求。保险业发展需要保险和投资“双轮驱动”,保险资金的本质是保障功能,是保险承保业务在投资端的延续。 保险资金对投资收益的要求相对适中,需要匹配负债端的偿付能力,重在稳健的资本回报率,因此保险资金一般投资于稳定、安全的资产或项目,与PPP项目所实现的低风险、稳收益相匹配。

险资金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这与PPP项目,尤其是项目回报机制为“政府付费”或者“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PPP项目,即结合政府信用的PPP项目的投资特征高度匹配。

截至2017年3月末,财政部PPP项目库全国入库项目12287个,总投资14.6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进入执行阶段项目1729个,总投资2.9万亿元。

虽然财政部PPP项目个数与总投资额都呈迅猛增长的态势,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金融资本,特别是保险资金深入参与PPP的积极性仍然不足,具有较大的空间。

险资重点关注合规、定位和回报


中再资产赵威认为,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投资,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依法合规,“做真PPP”。


从领域适用、主体合法、期限符合、论证充分、风险分配合理等维度严把“合规”关。在概念上、源头上要依法合规,拒绝“伪PPP”或者“带病的PPP”。优选入财政部或者发改委PPP项目库的项目,特别是入示范库的项目。

二是根据自身特点,找准细分领域定位。


根据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收益适中的特点,在项目回报机制上,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嵌入“政府支付责任”的“政府付费”或者“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类型,在行业上,重点关注重大工程类,特别是轨道交通、公路桥梁等领域,以及重大公共服务类,特别是医疗、养生等领域。但不同种类保险资金的特点又有所不同,比如寿险资金相对期限较长,成本较低,财险资金则相对期限较短,成本适中,因此,应选择符合自身资金特点的细分项目。

三是关注合理回报。


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是做出PPP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核心问题之一。在实践中,不同回报机制、不同行业领域的PPP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应有所不同,保险资金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PPP项目。需强调的是,PPP项目对于创新驱动、延伸主业具有显著效果,应结合对当地产、寿险的拉动作用考量综合收益。


太平、国寿和中再尝鲜案例


2016年7月,保监会修订发布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支持保险资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拓宽了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投资空间。

面对巨大的投资空间,太平资产、国寿、中再资管、太平洋资管等公司都开始展开了探索。

太平-上海建工都江堰市债权投资计划


2016年11月,太平资产发起设立行业内首单投资于PPP项目的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太平-上海建工都江堰市债权投资计划,投资于都江堰市滨江新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在行业内起到了广泛的示范效应,为多元化社会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太平资产发起设立的太平-上海建工股权投资计划,投资于浙江安吉经济开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PPP项目,该股权投资计划结合了上海建工在建筑施工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以及太平资产的资金募集优势,形成了以上海建工为产业方,太平资产作为资金方的项目融资、建设与经营互补互促的“产融结合模式”。

中国人寿—青岛地铁4号线PPP项目

国寿资产的“中国人寿—青岛地铁4号线PPP项目”以及“中国人寿—宁波五路四桥PPP项目”,也是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投资的创新实践。


“中国人寿—青岛地铁4号线PPP项目”是保险资金自主参与并成功中标的首单轨道交通地铁PPP项目,入选全国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青岛市地铁4号线总投资约181.90亿元,线路全长30.7km,是青岛市主城区东西向骨干线,对缓解青岛市城市交通紧张局面,改善居民出行结构,构筑现代化快速交通体系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采取PPP模式中“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回报机制,中国人寿中标后,将持有“青岛地铁4号线基金”优先级LP份额,占比58.33%,基金与青岛市政府、施工方设立项目公司,负责青岛市地铁4号线PPP项目的投融资、建设与运营,险资投资回报及本金回收的资金来源于青岛市财政提供的可行性缺口补助,青岛市政府将该专项可行性缺口补助纳入青岛市跨年度财政预算,并在长期财政规划中统筹考虑。


“中国人寿—宁波五路四桥存量PPP项目”是行业第一单落地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直接参与投资的存量PPP项目,存量资产由多条主干道组成,项目规模116.44亿元,是宁波市第一例政府PPP存量资产转化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为宁波市交通类基础设施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用。


中再——北京地铁16号线股权投资计划


北京地铁16号线项目的总投资按一定原则和比例分为A、B两部分,A部分由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股权投资计划投资,总投资规模120亿元,占股约80%,专项用于北京地铁16号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增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