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青年麻醉论坛  ·  麻案精析 | ... ·  4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收藏!大三甲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 ·  3 天前  
l 看齐 l  ·  最新研究!这一病毒可能趋向流感化 ·  3 天前  
l 看齐 l  ·  最新研究!这一病毒可能趋向流感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人和人的差距,毕业前就产生了

曹将  · 公众号  ·  · 2024-03-28 20:23

正文


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01

30 多岁,是一个容易焦虑的年龄。

一方面,回顾自己这些年,总觉得一事无成。

另一方面,看看其他人这些年的发展,一对比,相形见绌。

比如前两天跟朋友聊,她说,多年前找工作时,有一家新三板公司的 offer,当时觉得一般,就没接。后来,同学去了那家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了高层。

朋友感慨道: 人生就是这么变化多端。

然后,我们又继续聊了一个话题:毕业后,人和人的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


02


其实, 人和人的差距,不是从毕业后开始,而是毕业前已经发生。

比如银行,有拉存放贷的业绩指标。对于家境一般的同学来说,要么就是求同事分点人脉资源,要么就只能靠自己去挖掘;而对于家境不错的同学来说,给亲戚打个电话,事情就办成了。

再比如有的工作要做接待,对于家境好的学生来说,以前就经历过太多类似场合,自然游刃有余:怎么坐、怎么穿,什么时候该敬酒,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都不是难题。对于没有接触过的同学来说,整个过程如坐针毡。

只是在学校的场合里,大家每天都是类似的标准动作:上课、吃饭、回寝室,看类似的书,也玩类似的游戏,也在讨论类似的八卦——所以以为大家都一样。

——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他的背后是整个家庭的支撑。


03


谈到这里,我们都有点小无奈。

不过更无奈的,是下一个因素: 大势。

比如行业发展机会。

过去十多年,如果进了互联网、房地产一类的企业,个人很容易被行业推着走,收入和职位都水涨船高。

这就类似于坐上一台向上的电梯,你在里面做俯卧撑、做拉伸其实对结果的影响不大,向上的势能已经把你带到了高处。

再比如公司的发展。

就像朋友说的,原来那家新三板公司,在快速成长期,这时候如果能占一个位置,以后有更高职位的时间,领导肯定愿意把机会留给自己人。

大势来自于选择,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选择很难,因为这背后有太多信息差。

回想一下,我们选学校、择业,很多时候只是听从了身边人的建议,而非真正的独立决策。

这也是为什么学校会带来巨大的阶层分化:因为不同学校的人,拿到的信息真的不一样。


04


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回到了自身。

一个是自己的付出。

说句大实话,在任何地方,要想出类拔萃,就肯定要比周围的人付出更多。要么是前期付出更多,锻炼了能力,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要么是当下付出更多,让领导看见你的态度和成长性,便能拿到更多机会。

比如一个朋友公文写作特别厉害,我去咨询她秘诀,她的答案也很简单:坚持三四年,每天看《新闻联播》,并做笔记。

我理解她为什么愿意讲出自己的绝招,因为即使我知道了,也很难做到。

这就是竞争力: 别人一年半载赶不上的差距。

一个是跟对人。

这个就有意思了,比如你的领导很行,他发展很好,那你也很容易一起飞黄腾达。但也有一些朋友倒霉,领导喜欢邀功,占有你的成果;或者领导已经躺平,你也跟着有力无处使,那自然就没有了发展空间。

一个是自己的格局。

有些人喜欢占小便宜,跟自己利益相关的就做,不相关的就不做,久而久之,很容易被孤立。有的人则保持积极状态,能帮则帮,不能帮则帮忙联系,朋友圈做大,后面的路越来越好走。


05


说到格局,朋友还提到一个非常特别的情况。

有一类厉害的人,他们会识人。

怎么说呢?他们自身可能质素一般,家境一般,但他们眼光比较毒辣,能看出谁将来会发展很好。

于是在这些人还是普通员工时建立好的关系,等到他们发展起来了,也会提携自己一把。


0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