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办公室主任
服务全中国公务人员、文职人员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办公室主任

精兵之后,是新兵——在办公室季度例会上的发言

办公室主任  · 公众号  ·  · 2024-05-28 13:41

正文

天获得“精兵”这一荣誉,让自己一下子有了两个身份: 二处的“精兵”和一处的“新兵”。 因为荣誉是一季度的,主要分享下在二处工作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

01给规范明确格式
按照秘书长“规范、规矩、规制”工作要求,我们聚焦“纠正不对的、帮助不会的、减去无效的”,在兄弟处室的配合下,梳理形成了《条线工作规范化操作手册》,目前已迭代到2.0版。
其实,我们只是做了梳理汇编工作,但这本不足40页的小册子却深受部门欢迎,不少同志对我们讲, 它让程式化的工作更加标准化,虽然开始麻烦,但做多了,反而轻松了。
02给部门充分信任
从2021年开始,我们开始探索“大条线”机制,核心思想就是:相信部门、依靠部门、发动部门。我们与部门一起结成“共同体”, 有稿子一起商量提纲,这样就不会频繁去“翻烧饼”;有任务提前通气,这样就不会手忙脚乱;有需求主动跟进,把服务部门当做带动部门的有力抓手。
正如秘书长一直强调的“整合是最大的集约,协同是最大的高效”,如果我们把处室这一“内核力量”,再叠加上部门与区县的“外脑力量”,一定可以产生1+1>2的更大力量。
03给磨刀留出时间
办公室工作节奏很快,但越是这样,越要给磨刀留出空暇。主要从三方面磨刀: 一是 每天半小时报刊浏览,上班后先把人民日报、学习时报、解放军报、浙江日报的头版及评论版浏览一遍,看到好句子、好观点摘抄入库; 二是 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并组织办公室的“年轻读书人”,大家一起在“多少读书会”上分享交流; 三是 遇到比较大的稿子,先打几个电话问问熟悉的“智囊”,再发动处室的小伙伴开个“臭皮匠会”,美其名曰:小成集智。
04给自己找点麻烦
我给自己找的最大麻烦,应该就是搞了这个公众号。当时手里有几篇文稿写作心得,总想着怎么能“不刻意”地拿出来显摆一下,想来想去想不好,最后一拍大腿,搞个公众号吧,于是第一篇文章《文稿起草者的自我修养》就发出来了。但存货毕竟有限,没办法只能逼一下自己,慢慢就有了后面的“不写稿子的时候做什么”“文稿白加黑”“七把符号锤”系列,不知不觉已超过12万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