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酷暑
立冬=立秋
在这个骄阳似火热不可耐的季节
不知道最近大家可还好
小天表示每天只想呆在空调房里
连快递都不想下楼拿了
毕竟
大家翻开日历点开手机看看
(哦现代人都没几个有日历了)
今天其实是——立秋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
虽然“立秋”到了
但在广州
立秋跟秋天没有半毛钱关系
毕竟
广州只有两季——
夏天和冬天
二十四节气是
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智慧结晶
而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
(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
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
虽然各地气候有差别
但这个时候大部分还是没进入秋天气候
况且
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就是说立秋之后还会更热
(而且在广州,10月还是夏天)
这么热的天
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活过来的
想起一句诗
“ 烈日炎炎似火烧
公子王孙把扇摇 ”
扇子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发明
不过
不知道你们有没体验过
热到一定程度
扇出来的风都是热的…
怪不得皇室贵族一到夏天就到各个山庄避暑
以前的皇室贵族达官贵人
有专门的避暑凉屋
比如
唐朝的宫廷建有用于夏天避暑的凉殿
在凉殿中央安装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
采用冷水循环的原理
利用扇轮转摇产生的风力
将冷气送入殿中
后来发展到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
让水沿着屋檐直下
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
以达到消暑目的
(像待在水帘洞里??)
到了宋代
除了皇宫之内
高官显贵们也纷纷建立起私家避暑“凉屋”
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
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
像在家里搞了个热带雨林
想想都凉快
不过一般的平民百姓
是不可能有这种操作的
他们主要靠扇子纳凉
通常是用竹子做成
后来人们开动脑筋
发明了一种手摇风扇
这么高级的东西在皇宫才有
上面说到热到一定程度
扇的风都是热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就在扇叶下面放了一盘冰
随着扇叶摇动
凉凉的冰气飘飘而至
有种待在冰箱的感觉
说起冰箱
虽然以前没有电
但冰总还是有的
早在战国时期
就已经有了冰箱的雏形
(以前管它叫“冰鉴”)
其实就是双层的桶
下面有基座,上面有盖,中间有夹层
把冰块放到夹层里
盖上盖子
好长时间都不会融化
后来制作冰鉴的材料逐渐被木头所替代
到了清朝末年
在宫廷和有钱人家出现了木质“冰箱”
箱内采用导热性很弱的铅和锡隔层
可以延长冰块使用时间
把冰块和需要冷藏的东西放进去
能保冷好一段时间呢
(是不是跟现代冰箱很像咧)
不仅有冰箱
唐代开始人们就会制作“冰棍”了
在大木桶里放入冰
撒上盐以降低冰的融点
再将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桶中
插入小木棍
过一会,就冻成了冰棍
在炎炎夏日吃上一根
简直透心凉心飞扬啊
最后
古人不是还有抗热一大招吗?
大家也可以学学
↓ ↓ ↓
不说了
我先去冰箱待会~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在公众号中,回复“转载”
-----这里是数学思维的聚集地------
“超级数学建模”(微信号supermodeling),每天学一点小知识,轻松了解各种思维,做个好玩的理性派。50万数学精英都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