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间】:12月19—22日 19:30;23日14:30
【演出地点】:鼓楼西剧场
【演出票价】:100/180/280/380
【微店优惠】:平日场95折优惠
【取票方式】:本票不发快递,演出前1小时开始取票。到鼓楼西剧场的售票处,报我公号的名字“混在剧场的日子”,凭微店收件人信息里填写的姓名和手机号取票。
【购票福利】:每月初建福利群,采用抽奖方式,对上月购票用户进行赠票回馈,每月抽奖送票不少于10次。
不在混在剧场10个大群的,请加小助手微信:mahjong8766,注明:进群。
【购票方式】: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手机购票有问题的,可用pc版微信
或复制微店链接到浏览器:
https://weidian.com/?userid=606636557
微店购票无法选座,也不接受指定座位
麻将有话说
1998年外圈剧评人奖最佳百老汇戏剧奖
精彩程度不亚于《枕头人》,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对于《枕头人》,你可能看过也就算了,毕竟虐童这事距离生活还有点远。但很多人在看完《丽南山的美人》后,心情会连续好几天难以平复,因为这种母女关系,或者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可能是我们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
我在第一轮看的。在没看之前,在鼓楼西剧场先看到了这个戏的海报。夸张的画风,让我认定,这可能会是出好戏。果然,该剧没让我失望。作为直面戏剧,该演出的氛围是很压抑的,但同《枕头人》一样,能带给观众极强的心灵震撼。
正如万能青年旅店在歌里唱的那样: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细小入微的日常绝境,终将把人逼疯。
英国著名剧作家马丁·麦克多纳的成名作《丽南山的美人》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感不安的故事——一位年过中年的女儿被自己的母亲以爱的名义束缚压抑多年,最终导致了一场家庭悲剧。
莫琳:被关进疯人院一个月还不丢脸?不对吧。
佩托:我是说,
思考和忧虑不丢脸
,用“疯人院”太荒唐。你很清楚,莫琳。
《丽南山的美人》宣传片
(《丽南山的美人》宣传片 北京第三轮演出团队)
本轮演出演员阵容:林荫宇、李梅、田晓威、姜浩
1996年英国奥利弗最佳戏剧奖
1998年托尼戏剧奖四项大奖
1998年戏剧文学奖最佳剧作奖
1998年戏剧联盟奖最佳戏剧奖
1998年路西尔·路特尔奖杰出戏剧奖
1998年外圈剧评人奖最佳百老汇戏剧奖
摄影:李晏
在
爱尔兰的一座小镇上,四十岁的女儿莫琳和年老体衰的母亲玛格生活在一起。母亲玛格虽然生活全靠莫琳照顾,但性格专横,处处想控制女儿的生活。随着姐妹们纷纷远嫁他乡,一直单身的莫琳不得不单独照顾母亲二十年之久,长时间的相处,让母女二人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一天,一个名为佩托的男子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家庭平静——佩托向莫琳示爱,并得到了热情的回应。但出于某种原因,母亲玛格一直费尽心机阻止两人关系的发展,这也让这个早已岌岌可危的家庭,开始坠入无法挽回的深渊。
这可能是马丁·麦克多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丽南山的美人》,可能是马丁·麦克多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麦克多纳收获了英国奥利弗奖、百老汇托尼奖等重量级奖项,年纪轻轻便一跃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当代剧作家。在这部作品中,他那种将现实的残酷和荒谬的幽默巧妙融合的创作风格得以充分展示,他那种对故乡爱尔兰又爱又恨的特殊情感也让人心动。在找到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方向之后,麦克多纳之后又创作了《荒凉的西部》、《伊尼什莫尔岛的上尉》、《枕头人》等经典之作,也让人们开始有理由将他与王尔德、叶芝、肖伯纳、贝克特等人相提并论。
摄影:李晏
它象征着人类社会精神的缺失
麦克多纳笔下这对母女血亲间的一幕幕仇恨与暴虐的场景象征着一种人类社会精神的缺失,人们不再为自己的虐杀和罪孽感到痛苦,而人们的暴力和疯狂正来自于他们的痛苦。佩托·杜利这类少数幸运者终于设法逃离了,而莫琳和雷蒙只能继续在这潭死水中沉溺。康尼玛拉山间的人们的在阴沉闭塞的世界中,在银屏上垃圾快餐式的电视剧前彻底崩塌。
一个没有希望的家庭最终以疯狂和弑母告终。一个弱肉强食没有希望的社会也必将是同样的结局。
(翻译/文学顾问 胡开奇)
摄影:野鹿
文丨胡开奇
一九九六年三月,麦克多纳的《丽南山的美人》上演于伦敦皇家宫廷剧院,该剧的黑色幽默及对现代人性阴暗之处的深入刻划赢得了评论界和观众的一致赞叹。此剧曾首演于爱尔兰戈尔韦的市政厅剧院,一举轰动爱尔兰之后,转入伦敦宫廷剧院和约克公爵剧院,获当年奥利弗最佳戏剧等三项大奖。一九九八年又热演于纽约百老汇,获四项托尼大奖。迄今,《丽南山的美人》已被译为近三十种语言。
《丽南镇三部曲》由《丽南山的美人》(1996)《康尼马拉的骷髅》和《荒凉的西部》(1997)三剧组成。三剧背景均为爱尔兰戈尔韦郡康尼马拉的丽南镇。这三部的剧作在故事与人物结构上既独立又相互交映。比如在前两部剧中被反复提及的威尔士神父,最终在第三部剧中出现。而这三部剧中的高潮处都落在了暴力与谋杀。
The Beauty Queen of Leenane,1996
戏剧结构十分严谨的《丽南山的美人》呈现了爱尔兰乡间一家母女间从扭曲的仇恨到暴虐的凶杀的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作者以悲观写实的手法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人性的阴暗面。该剧故事结构环环紧扣的惊悚令人赞叹。火炉边那把大火钳令人窒息地贯穿全剧;开场时提到莫琳的姐姐们将为母亲的生日点歌,终场时那首优美的歌声骤然响起,残酷地回荡在观众的耳际。
通过剧中福伦母女间的情感扭曲与血腥冲突,麦克多纳展示了爱尔兰西部山区人们惨淡的生存现状。对年青的雷蒙而言,除了电视上的澳大利亚肥皂剧,爱尔兰已是难以忍受的枯燥。他渴望着仿效他的哥哥帕托移民国外,他向往去国外的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弄到“更多毒品”。而剧中母亲玛格和女儿莫琳间家庭关系的断裂,母亲的专制和邪恶,女儿的怨恨与暴力,显示了康尼玛拉山间压抑的世界犹如令人窒息的雾霾;这里没有欢乐和慈爱,没有人性和温暖,没有尊严和价值。
麦克多纳笔下这对母女血亲间的一幕幕仇恨与暴虐的场景象征着一种人类社会精神的缺失,人们不再为自己的虐杀和罪孽感到痛苦,而人们的暴力和疯狂正来自于他们的痛苦。佩托•杜利这类少数幸运者终于设法逃离了,而莫琳和雷蒙只能继续在这潭死水中沉溺。康尼玛拉山间的人们的在阴沉闭塞的世界中,在银屏上垃圾快餐式的电视剧前彻底崩塌。一个没有希望的家庭最终以疯狂和弑母告终。一个弱肉强食没有希望的社会也必将是同样的结局。
话剧《丽南山的美人》剧照
(
鼓楼西剧场 摄影:李晏
)
作为直面戏剧的经典,此剧在伦敦宫廷剧院舞台上乡间的写实场景使开场前的观众沉浸于一种爱尔兰昔日文化的神秘;从肯尼迪的照片到壁上的十字架,人们检视着舞台上起居室厨房的一件件细致逼真。直面戏剧的题材多为都市和现代氛围,而《丽南镇》三部曲的故事场景却土得像一坨牛粪。你也许闻不到厨房洗碗池中的尿味,但空气中的那股潮湿让你感受到慢性幽闭症的恐惧;当剧情到达高潮,女儿操起火钳,母亲扑地猝死时,人们不禁惊叫。而当雷蒙骂莫琳“懒婆娘”,被激怒的莫琳在雷蒙身后操起火钳,一步步靠近他时,人们近乎窒息。而雷蒙的忽然跃起使剧情又回归于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
犀利深刻的人性刻划,严谨精湛的戏剧结构,风格浓郁的乡村语言,麦克多纳以交织的野蛮讽刺与超现实幽默将他的剧中人展示得栩栩如生。
话剧《丽南山的美人》剧照
(
鼓楼西剧场 摄影:李晏
)
作者简介
胡开奇:戏剧翻译家,戏剧学博士,哥伦比亚戏剧学院访问学者,上海戏剧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访问教授。
主要著译作品包括:《戏剧集:一九八四/动物庄园》、《萨拉•凯恩戏剧集》、《迈克•弗雷恩戏剧集》、《枕头人:英国当代名剧集》、《怀疑:普里策奖剧作集》等。
主要上演译作包括《哥本哈根》、《求证》、《怀疑》、《那年我学开车》、《枕头人》等。
媒体评论
马丁.麦克多纳的《丽南山的美人》,表面是家庭悲剧,实是爱尔兰悲哀处境的缩影。这种以小见大、省略关键事件的写法,秉承契诃夫,只是加进了粗鲁的黑色。若把情境直接置换成中国的城乡差异,也能成立。表演质朴,舞美亮眼。鼓楼西一岁生日大戏,赞。马丁是你们的守护神。
——作家李静
玛格的扮演者冯宪珍举重若轻,不事张扬,把人物的自私与乖戾隐藏到骨头缝里,变为日常的动作流露。舞台上由薄金属制作的室内景,演员稍有剧烈动作便摇来荡去,最终更是升向天空,传达出:这家,本就摇摇欲坠。这是一部无可回避的写实之作,卸去温情,令人警醒。我们方可知道,拥有爱的善意和权利,是多么宝贵。
——《新剧本》杂志主编林蔚然
在《丽南山美人》里,伤疤开裂在了母女的内心。她们用刺痛并恶毒的方式彼止依赖着,消耗着,这种句句见血的日子,是我们这个被拼命粉饰的小时代里完全不忍直面的真相。将这样撕扯纠缠的创痛放到北京的舞台上,简直就是怀着逆流而上的决心!我在此诚挚地向创作团队与鼓楼西剧场致敬!因为他们掀开了娱乐时代的创可贴。
——独立剧评人北小京
摄影:野鹿
观众评论
怨恨母亲的女人身上将逐渐呈现出母亲的影子,这简直就是一种古希腊式的命运,并且正在很多人的人生中演绎。当舞台背景升起(BTW悬挂布置大赞,飘摇寥落之家的感觉特别强烈;只有框的镜子和相片也是fantastic),莫琳在摇椅中坐到地老天荒,正呼应了开场前静坐的母亲的凝固像。
——悠骊
作为“直面戏剧”的代表作,《丽南山的美人》源于现实,指向现实。生于爱尔兰的剧作者马丁·麦克唐纳让我们相信剧中人扭曲变态的人格,是一个历史上被英国几度劫掠压迫、饱经苦难的民族国家,和当下这个国家里一个贫穷凋敝的村庄必然孕育的恶果。在远离故事发生时间近三十年的今天,这部剧由中国主创,在中国剧场演给中国观众看,具象的国族寓言已然并非言说重点,注视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普遍人性,导演在最后“拆”掉福伦家的墙似乎也可以暗示这一点。然而,人性诡谲甚于政治,从《丽南山的美人》里能看到什么,想看到什么,恐怕人言言殊。既是因为多面的剧作,也因为多面的我们。
——影舞者
不知道麦克多纳自己是否认同将其归入“严肃戏剧”的范畴,不过他似乎说过觉得写戏剧比电影简单,有人曾说麦克多纳的电影很有昆汀·塔伦蒂诺的风格,这大概是指在一大段充满无厘头、神秘气息的故事、对话铺陈之后,总会有一个出人意料情节突转,让观众赢得快感、大呼过瘾;而对麦克多纳的戏剧,人们则会更多地将他与沁孤与品特,甚至贝克特相联系,除了那些我们有迹可循的文字承继关系,麦克多纳讲的故事,都真切地希望用故事与读者/观众玩一场思想游戏,这大概也是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混淆真实与虚构、混杂起自己汲取的诸多艺术养料,因为一切在他看起来都是建立自己故事迷宫的砖料,吸引坐在台下的观众在想象中穿梭其中。
——Pikadon
编剧:马丁·麦克多纳(英)
翻译/文学顾问:胡开奇
制作人:李羊朵
导演:张彤
演员:林荫宇、李梅、田晓威、姜浩
舞美设计:刘科栋
灯光设计:曲明
服化造型:杜宜倩
出品/制作:北京鼓楼西文化有限公司
演出剧场:鼓楼西剧场
剧场地址:鼓楼西大街小八道湾胡同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