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卢克文工作室
用深度,记录世界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哈梅内伊警告:将报复 ·  22 小时前  
世界说  ·  印尼立法设立国家投资机构 ...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鲁比奥:不出席G20外长会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美国被曝“一度暂停对乌供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卢克文工作室

特朗普的关税2.0有啥新动向

卢克文工作室  · 公众号  · 国际  · 2025-02-03 23:00

正文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是落地了, 2月1日,特朗普签署命令,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展开聊聊。

首先,为啥是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

其实也不复杂,这三个国家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三家出口美国的货物加起来占到美国进口总量的一半,都是大块头,随便薅一点,累积起来就不是小数目。

而且这三个对美国来说都是顺差国,也就是说,就算对方不服气,对等加关税,美国依旧占便宜。特别是对中国,美国能对从中国进口的5000多亿美元加税,中国能做文章的只有1600亿美元,无论如何都是吃亏。

这就是特朗普的算盘,很简单的算术逻辑。

那为什么这三国家加税幅度不一样呢?

因为美加墨三个国家之间有自由贸易协定,互相之间的关税几乎为零,有加税的空间,所以对特朗普这两个小跟班特殊照顾,幅度比较大,一次性加到25%。

而中国之前已经加过关税,工业机械和电子产品25%的关税,手机玩具7.5%,剩下3%,平均关税差不多15%,这次加10%,也到了25%。

这么看就清楚了,三个最大的进口国,平均税率都到了25%,可以说非常公平。

当然了,特朗普竞选的时候放风,说要给中国加到60%,这次抠抠搜搜只加了10%,明显是没放开。

为啥不一步到位呢?

细心的小伙伴应该发现了,相比关税1.0,特朗普这次加了很多附加条件,把国内芬太尼泛滥和移民问题捆绑到一起,一边加关税,一边说只要大家配合,关税的事好商量。

大家能看出来吧,关税成了筹码。

这事解释起来其实也不复杂,特朗普总体思路就是内病外治,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外部力量解决,这就需要地球村的父老乡亲发扬风格。

比如国内经济不行,那就让外国友人加大采购力度,订单多了,工厂就可以开工生产。非法移民太多,打包送回国,谁的孩子谁抱走。不过这些人都是前朝敲锣打鼓迎进来的,大部分都在本国抛家舍业,不少还是帮派分子,送回去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包袱全甩给各国政府,你让人家咋安置呢。国内滥用芬太尼也从外部找原因,说都是中国和墨西哥的错,你们就不应该生产,生产了也不应该卖到美国。自己家小孩子吃糖太多,他不约束孩子,却要求超市把所有糖果下架,你说这不扯呢吗?

这事吧,也没办法,美国这么多年盘根错节,利益团伙早就划分好地盘。你要管制芬太尼,那就得罪了医药集团,老百姓也不愿意吃个止疼片还需要层层审批。产业空心化是金融资本发展的必然结局,你动不了金融资本,又没钱搞基建,那只能加关税,逼着那些厂子搬回国内。限制不了tiktlok,那就赶走,或者找他们家大人谈判,强行收购。总之所有问题都要通过“苦一苦邻居”来解决。

那邻居不听话咋办呢?

关税就是最好的武器,毕竟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想来我这儿摆摊那就得听话,否则就加份子钱,嫌贵你就别来。关税就是那个份子钱。有点像大客户放出狠话,“不听话我就减订单”。

而且这次特朗普明显加大了剂量,之前的关税主要针对中国,产业上也没有一网打尽,重点是从钢铁铝材、机械和电子产业做文章。

这次明显风格不一样,火力全开,直接把前三个贸易伙伴全部拉下马。还说马上要对欧盟加征关税,要求欧盟加大力度购买美国的汽车、农产品、石油和天然气,否则就是关税伺候。看这意思,不管盟友还是跟班,只要跟美国有贸易顺差,那就一网打尽,一副“我不是说你,我是说你们全部”的样子。

而且25%是平均关税,基本上所有产品都要征税,这就跟保护产业没关系了,完全是为了征税而征税。

那特朗普为什么发这个疯呢?

主要是财政问题,特朗普的施政纲领就是小政府,政府减少对企业的干预,所以要给企业减税。

有经济学家算过,特朗普减税大概会让政府在未来10年减少7.8万亿美元的收入,问题是美国政府财政早就成了烂摊子,历届政府都疯狂借债,现在每年利息就得将近1万亿美元,这些全都要靠税收支付。这块如果再砍几刀,将来如果还不上利息,政府又要停摆。所以得想办法搞钱。

钱从何来?无非是开源和节流。

节流就是削减政府部门,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就是干这个的,大刀阔斧准备裁员,搞得联邦政府人心惶惶。老马最早说可以节省出2万亿,最近改口说目标是1万亿,咱们姑且听听吧,美国的建制派盘根错节,胡乱下手没准就砍掉哪根大动脉,呲马斯克一脸血也不是没可能,所以这事咱们先打个问号。

开源就是加关税了,所以特朗普这次无差别攻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钱,所以关税先挑个大的下手,能捞一笔是一笔,将来如果不够,可能连小鱼小虾也不会放过。

这其中还有个好处,对内减税是给企业降成本,对外加关税是增成本,产生液面差以后,就会吸引制造业回流。

比如你是个汽车厂商,厂子在中国,但主要客户在美国,每辆车你除了给中国政府交1万的税,还得给美国政府交1万的关税,但是如果你把厂子搬到美国,一辆车只需要交5000的税,你说你会怎么选呢?

那肯定是把厂子搬到美国。

对美国政府来说,国内多一个厂子,就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低保户上班以后就不用政府出钱补贴,还能给政府贡献个人所得税,里外里又是一笔收入,也许困扰美国政府几十年的财政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当然了,理论上这样的,现实世界有摩擦力,能达到什么效果也不一定,比如关税有抑制交易的作用,单笔关税增加,但如果整体交易量下降,总税收量可能还会减少。

此外 加关税虽然会导致产业转移,但会不会回到美国也要打个问号,特朗普1.0时期,就有一部分中国产业转移到墨西哥,相当把一部分外贸红利分给了墨西哥,美国喊打喊杀,最后混了个寂寞。

这也是为啥特朗普这次连墨西哥和加拿大一网打尽,就是让这些厂商遁无可遁,最后还得回流美国。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不确定因素,所以特朗普这次只对中国加10%的关税,他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效果不好,可能就会另外想办法。

不过无论如何,财政问题总是第一位,毕竟竞选时候兑现的承诺,比如遣返移民,修边境墙,减税,都需要钱,加上前任留下的烂摊子,特朗普任期主要工作,估计就是搞钱。

对咱们来说,也只能是后发制人了,毕竟以特朗普这种疯疯癫癫性格,预测没什么意义,只能是见招拆招。

不过无论如何,内需是一定要搞的。

要知道,美国之所以能对大家指手画脚,恣意妄为,就是因为他的消费能力,大买家嘛,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力。所以他可以随意加税,从全世界的生产厂商吸血,反正你不卖给我就得停工,也只能是逆来顺受。

咱们国家正好相反,世界工厂嘛,挣的就是辛苦钱,外储那都是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就这还得看大买家脸色,工厂能不能开工得看人家能给你多少订单。

要改变这种局面,咱们就得提高消费能力,产能在国内消化,那就不用看老美的脸色,也就是经常提的内循环,这也是应对关税讹诈的终极解决方案。


-------------------------------------------

↓小店支持送礼物了!新的一年,可以送本书给朋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