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曲靖市马龙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精神家园、幸福家园、平安家园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通过组建宣讲团、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实施青少年交流计划等措施,马龙区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人心凝聚。同时,该区还通过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规划布局产业集群等项目,为群众增收多元化提供了机会。在推进治理模式方面,马龙区将民族事务纳入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建精神家园。
通过组建宣讲团、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创作文化精品等方式,有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人心凝聚。
关键观点2: 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共建幸福家园。
通过发展旅游、种植养殖产业项目等,为各族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创业机会,带动农产品销售,实现群众增收多元化。
关键观点3: 以“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平安家园。
将民族事务纳入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正文
近年来,曲靖市马龙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各民族共建“精神家园”“幸福家园”“平安家园”,绘就出一幅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和美画卷。
以“文化”为基调,共建精神家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组建“蒲公英”宣讲团、“石榴红”宣讲团,深入各族群众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各族群众心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挖掘和保护大河边村洞穴遗址、黄土坡“五尺道”、云水机械厂“三线建设”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咨卡火草褂”技艺、“月望芦笙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创作《蝌蚪情缘》《笙之恋》等文化精品,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有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各民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024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教育活动150余场次,公演文化精品剧目12场次,受众6万余人次。
以“增收”为图景,共建幸福家园。紧扣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一区两地”发展定位,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打造旅居村6个,拓宽各族群
众增收致富渠道。实施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升项目5个、乡村旅游项目3个、民族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项目7个,为700余名各族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创业机会,带动农产品销售300余万元,集体经济增收58万元,实现群众增收多元化。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科学规划布局“绿色钢铁、玻璃双链、现代物流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新能源及硅光伏配套、高端化智能化五金、医疗器械及应急3个特色产业集群”的“3+3”产业体系,共梳理项目126个总投资340.9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8.43亿元,有效拓展了各族群众增收渠道,为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和谐”为底色,共建平安家园。
全力推进“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将民族事务纳入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调整优化三级网格766个,配备网格员3981名,切实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为增进各族群众福祉奠定和谐基础。
坚持从基层社区抓起,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平台651个,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