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发布学院新闻报道,预告,通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讲座回顾】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第十二期:我国教育生态重构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 公众号  ·  · 2024-12-26 17:37

正文


2024


【讲座回顾】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第十二期:我国教育生态重构



12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在励耘楼A111成功举办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的第十二期。本次讲座聚焦《我国教育生态重构》,并在A112进行同步直播,吸引众多师生关注。主讲人孟繁华教授,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曾任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讲座回顾

孟教授在讲座开篇即指出教育的终身性质,解析了教育的社会化进程,强调了教育在塑造个体人格、价值观和社会角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他提出,理想的基础教育生态系统应是一个自我调节、不断优化的有机体,各要素在其中实现演化、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以双减政策为例,孟教授详细阐述了教育政策对基础教育生态的深远影响。政策的实施促使学校审视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家长回归理性教育观念,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同时规范了校外培训市场。这些变化体现了基础教育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调节和优化过程,表明教育改革是系统性工程。

孟教授进一步提出了观测基础教育生态系统的四大指标——整体性、协调性、多样性、可持续性,为教育工作者评估教育改革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他强调,教师在重构基础教育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导,坚守教育情怀,加强自身能力,做到适教、善教、乐教。

随后,孟教授强调,创新是成为教育家的必要条件,这激发了同学们对教育事业的更高追求。他提倡教师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中提升教学能力,发挥创新作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部门应建立合理的岗位、评价、激励、发展体系来促进教育者的发展。

最后,孟教授建议大家强化问题意识和理论意识,基于教育实践去关注“真”问题,合理认识“经验”,辨析“经验”,从经验走向理论,拥有一种理论生活态度。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需要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并深入反思和总结经验,将其上升为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激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