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DeepSeek成了“老中医”?AI能看病但 ... ·  昨天  
求是网  ·  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 ·  昨天  
CHINADAILY  ·  跑鞋,是越贵越好吗? ·  2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中方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阶 ... ·  3 天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自己不愿活的精彩,还拉别人庸碌下去!” 比平庸更可怕的,是甘于平庸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8-01-30 22:21

正文


“你会成为巨星的,就像苏打水里的气泡,他们浮上来完全靠自己。”


看完电影《神秘巨星》后,这句话就像洗脑广告一样,反复在我脑子里循环播放。陷入家暴、父权控制中的女孩儿,最终还是冲破了阻碍成为了巨星。


梦想这个词好俗气,但每次被人戳中,被人不小心揭开,还是会不由分说地落泪。


然而,当社会已经进步到,很少会再遇到暴力父权的干涉,为什么,你仍旧不敢打开自己的梦?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 《你不是佛系,只是没勇气换一种活法......》 ,打算开一个公众号写作课程,并把自己从自卑的酒店实习生,成长为拇指阅读主编的故事,向你们小心地敞开。


文章发出去之后,我吓得不敢开电脑,怕被人说贩卖鸡汤,说我的故事不值一提......


半个小时后,当我打开后台留言,却遇见了世上好多的 “另一个我”。


“同事都问我:你都这么大了都生娃了,工作七年你都被毁了,你现在能做什么?”



“大学毕业第四年,终于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不能再辜负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我在体制内工作了20年,劝年轻一辈早早找到喜欢的方向。”



也因为这一篇文章,报名拇指君公众号写作课程的人,从2个、8个、15个、30个,一路飙到了现在的 5000多个。


我好像听到,你内心的气泡,正在滋啦啦往上冒。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句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工作 7 年了还可以转行吗?30 岁了还能尽情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一向胆小内向也可以变得很酷吗?即使跟别人不一样,也没关系吗?


是啊,当然了,因为我们的一生,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于是,从1月3日到17日,这场持续 14 天的改变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却意外地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和成长。


14天,8场直播,5千多学员,从新媒体整体趋势、大号分析、岗位分类,讲到名字、头像、菜单栏,再到具体的标题、开头、文章结构、结尾怎么写;


还有如何涨粉、如何做社群、如何做活动、如何积累行业人脉、如何进行自我提升......


我几乎把自己两年来的全部经验,都掏空、榨干,做成了这 8 个课程、270页PPT。



每一次直播,说好了45分钟讲解 + 15分钟答疑,每次光讲解就要讲1个多小时。


一开始我很不好意思,一个劲说抱歉,下来就被同事嫌弃:“拜托你有点老师的样子好不好,哪有一直说抱歉的!”


没办法,因为是入门课程,很多东西如果不掰开了揉碎了仔细讲,就无法帮大家很好地消化,只能一再拖堂。


但每一次下课,看着弹幕里一连串的 “谢谢老师 ,还是觉得做梦都能笑醒。



亦舒说,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每节课还会给大家布置课后作业,有时是分析一个自己喜欢的公众号,有时是优化自己的公众号头像和名字,有时是让大家认真写一篇文章。


上千份作业,有人坚持手写,很用心地拍个照给我;有人做成思维导图,逻辑清晰;有人在作业里给我留言:每天都在成长,这种感觉真好!



大家的努力程度,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常常我上午刚给了修改意见,下午你们修改好的稿子,就又躺在了对话框里:“鱼七老师,按照你的意见修改好了,你再看看?”


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是一篇题目叫做 《为什么我的第一篇文章来得这么晚》的文章。


写文章这件事,是我自认为最大的爱好, 但爱好仅仅是爱好,无法生存。



我批评他文章写得不够好,但其实,我知道他写的很真诚:


繁忙的节奏、遥远的目标,并没有让自己过得充实,而轻微拖延症,也没有让自己在新的一年变得更快乐,更优秀......


直到我看到签约作者的消息 (课程结束有签约的福利) ,没有过多犹豫就选择报名,人生当中,总要做几件自认为值得的事情,才没有白活;


一瓶苏打水,安稳地放在桌子上,放久了,气泡也就没了。 每个人都想从庸常的日子里,探出头来,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敢努力摇晃自己。


曾经困在日复一日的拖延中,劝诫自己爱好无法养活自己,如今,他至少踏出了第一步。


同样在拼命努力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是律师、老师、家庭主妇、学生、技术员,他们可能一边在准备考试、赶项目、做年终总结,一边在听课,寻求内心的梦想。


每一篇文章,我都会仔细写上几百字的评语,私信发给每个人,这样一来进度很慢,每天最多也就看个十几篇,但只有这样,所有的努力才有价值。


有人说: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其实不是的,人有的时候会一直原地打转,陷在困境里出不来,就像有位学员跟我说: 一直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有的弯路,是没有办法自己及时发现的。


或许就是少思考了一步,少总结了一步,但这一步,却可以为写作,为实际效果,带来巨大的改变。


也因为这样,我的建议收到了很多学员的认同,这也是我在这次分享中,收获的最快乐的瞬间!



最后,在近百个提交了文章作品的同学中,我们挑出了十几个 签约作者 人选 (第一批,接下来还有)


而他们的文章,很多都是第四稿、第五稿,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修改,最终才拿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他们正在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之前听过的一个类人猿的故事,他们拥有非常结实的牙齿,即使是纤维很粗的球茎植物也能够被轻易咀嚼消化掉,所以他们不需要进行危险的外出觅食。


而人类却需要不断去尝试危险的狩猎,与猛兽殊死搏斗,觅得肉食。


但渐渐的,随着环境改变,球茎植物不断减少,那种类人猿也渐渐灭绝,反倒是先天不占优势的人类生存繁衍了下来。


类人猿的失败,不是因为失败太多,而是尝试太少。


每天总会有人不断地告诉我们,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就像开头那位工作了 7 年的公务员,这世上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我们身边自己不愿活的精彩,还想拉别人一起继续庸碌下去的人。


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有试了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如果心里有梦,就勇敢去尝试吧。


就像两年前的我,从一个木讷的导游,到如今还算有所收获的拇指主编、拇指君。


就像前面所有曾经被困,如今已开始尝试写作的同学。


就像《神秘巨星》里的女孩儿:


你太矛盾了,你让我去睡觉,却不允许我做梦。
做梦是每个人的权利。
人醒来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啊!
如果没有梦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睡着醒着,都无区别。
活着死着,都无区别。



课程直播已经结束,但拇指君把直播音频剪辑整理之后,完成了课程2.0版本的制作,错过直播的同学,可以报名2.0版,跟直播比起来,听课体验会更加顺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