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七读财
我想把这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读成一本言情小说,情节简单,结局明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七读财  ·  2025年,怎么好好赚钱? ·  18 小时前  
格上财富  ·  一个人最大的不靠谱,是沟通没有形成闭环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好运的原理:偶然+正反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七读财

神奇の药水 | 618剁手了?要买买买不要穷穷穷

简七读财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06-20 21:27

正文

《跟简七学理财》系统课程网易云课堂底价大促,倒计时2小时!

今晚23点,在网易云课堂《跟简七学理财》最后一次 五折 秒杀机会,小七给出了私藏建议, 先拼团后秒杀 ,能秒杀当然最好,秒杀不到就立刻支付拼团价~~


最后一趟车~赶紧点击阅读原文吧

咳咳,黑板敲完,开始正文


前几天刷到一个话题: 杭州一吃货5个月花8.4万元叫外卖。 不得了 ,平均每天花500多,这要真是一个人吃出来的,那请收下寡人的膝盖。


不过确实能发现,自从手机移动端支付的春风吹满地,大家花钱真的是越来越不心疼了:


习惯了用手机输几个密码,甚至按个指纹就完成支付。绕过了与钱亲密接触的环节, 我们对钱的概念只剩手机账户里显示的那几个数字 ,纸币的数字化就让花钱越来越无感。


移动支付的海洋里,花钱越方便,我们自己内心赋予数字的价值就越容易低于实际花的钱的价值,我给它下了一个严肃而学术的定义—— 钱的价值折射


(为了更好地传达学术要义,

我亲手绘制了这张五毛精美插画)


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人在水外看水中的东西,会因为光线折射而觉得水中物体离水面很近。


我们看待自己花钱也是同样的道理,透过移动支付的深水洼看待自己的消费,其实远比自己以为的花得多。


那“钱的价值折射”反作用于我们,会带来什么呢?


我们对自己花的钱越来越没有实际的概念,于是消费越来越控几不住计几,生活中积累的拿铁因子(非刚需的花费,日积月累会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也越来越多,不错过任何一次“满XX减XX”的机会, “价值折射”的折射角正在越来越大......


比如,我的表姐在刚刚过去的“618”里买的卫生纸,能够她用一年多,攒的洗发水,能够她用两年。一边说着“艾玛,减了好多钱呢”,一边却发现,她把自己家搞成“日用品批发部”后,这个月能花的钱也没剩多少了......

这就是“价值折射”可怕的地方, 一边给我们的消费神经注射着麻醉剂,让我们视野的折射角越来越大,一边让我们对花钱越来越不敏感。


对这种 麻醉剂 ,我们有解药可用吗?


当然啦。

我准备了三瓶女巫药水, 分别可以在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服用 ,专治 折射眼 勤剁手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常握手中钱,哪有不消灭。 (摊手)


钱有两大主命,花和存。如果你无法做到理智花钱,那就不妨把钱挪到不容易被花的地方“藏”起来。


我们之前介绍过 “10/50储蓄法” (每月收入的10%与当月奖金或加薪的50%存起来 ),也可以利用其他一些渠道,比如 某宝的 “心愿储蓄” 功能,定期存钱并设置期限,不到期自己也休想拿出来花。同时,也 不要把每个月固定储蓄的钱放在方便随时支付的APP中。


当然,如果你实在无法控制自己,不妨把要存的钱交给 “第三方银行” ,比如父母,让他们代为保管。


除此之外,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妙招,给自己一个两天的 “购物车犹豫期” ,看到一些想买但又不是必需的东西时,先把它加入购物车,如果两天后你依然很想买再决定要不要买。(实际上80%因为一时冲动而加入购物车的东西两天之后你对它就没什么感觉了)


只要保护好你的钱,不让它们滑到移动支付的海域里,自然不会形成消费额度的积累。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手机支付,而是用绑定了信用卡的手机支付。



信用卡有它的实惠之处,打折积分兑换免息样样都行,可是它越便捷,就越容易唤醒我们心中的欲望小恶魔,让我们高估自我约束力,越过预算警戒线。


现在不仅是信用卡,为了让我们大家更加愉快地消费,什么花呗、白条、任性付这些功能相似,但比信用卡更方便的一些“妖孽”出现了——


它让你随便花呗,你以为就不用还了呗?

它说送你白条,你就忘了这其实是张欠条?

它说你能任性付账,还款的时候你的任性呢?


在能控制住欲望小恶魔前, 慎绑信用卡,莫冲动办卡,不随意使用这些方便花钱的工具 ,否则它只会成为帮你剁手的左膀右臂。




在“价值折射”的影响下,我们感知自己实际开销的能力越来越低,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到自己真实的花销。


有一个好办法就是—— 记账 。记账能 完全脱离“价值折射”的迷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