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山东在碳市场中表现突出,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数量与履约量均居全国首位。省生态环境厅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实行新上“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山东还积极参与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推进省级试点,并持续做好碳市场履约工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山东在全国碳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山东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数量与履约量均居全国首位,已圆满完成三个履约周期的履约任务,全省累计共有323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国首位。
关键观点2: 山东的绿色低碳转型措施
为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山东率先实行新上“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并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通过调整碳排放源头控制政策,确保“两高”项目碳排放总量只减不增。
关键观点3: 山东在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方面的表现
山东积极参与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山东还探索推进省级试点,多个城市和社区开展近零碳创建探索,并入选相关典型案例名单。
关键观点4: 山东未来的碳市场发展方向
未来,山东将进一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绿色转型,持续做好碳市场履约工作,加强碳足迹核算及应用,推动项目使用低碳技术、工艺和设备。
正文
2月1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首场“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数量与履约量均居全国首位,履约任务最重,目前已圆满完成三个履约周期的履约任务。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累计共有323家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全国碳排放配额累计买入量1.01亿吨,成交额58.32亿元;累计卖出量1.33亿吨,成交额84.72亿元,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国首位。
山东经济体量大,结构重,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省,均占全国1/10左右。“双碳”目标提出后,山东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速。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徐本亮介绍,2022年,山东率先实行新上“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先后出台了《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山东省“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管理办法(试行)》,在确保“两高”项目碳排放总量只减不增的同时,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为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日照先进钢铁制造基地产能承接等重大项目落地提供碳排放要素保障。
2024年7月,我省修订印发《山东省“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对替代源类型、减排量核算方法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累计审核100个“两高”建设项目,通过减量替代减少碳排放约1000万吨。
山东积极推动国家试点,目前,4个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在国家进展评估中全部取得优良成绩;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成功举办2024中欧(青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24年全区气候投融资贷款83亿元;威海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入选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
同时,山东探索推进省级试点。20个城市、20个园区、30个社区开展近零碳创建探索,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近零碳园区”、烟台市南长山街道孙家村“近零碳社区”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名单。
下一步,山东将进一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绿色转型,持续做好碳市场履约工作,继续加强“两高”项目碳排放源头控制,严格执行碳排放减量替代政策,加强碳足迹核算及应用,推动项目使用低碳技术、工艺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