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 房价上涨的涨幅拐点将到来从9月底至10月7日,全国连续有20个城市发布楼市调控新政,其中黄金周期间就有14个。房子买还是不买?这无疑成为这个黄金周最热门也最揪心的话题。
与此同时,全国20个城市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重启限购限贷。如北京、南京等地提高首付比例;厦门、郑州等地限制购房面积;苏州、珠海限制购房套数;南京、深圳、成都等地则按个人婚姻状况进行限购。
部分城市调控政策对抑制房价和抢购发挥了积极作用。南京自9月25日重启限购,10月5日紧急再“加码”,新房认购量出现大幅下滑。据南京房地产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日晚9时,当天的新房认购量仅有29套,一夜之间“缩水”至平时的不到十分之一,而南京10月1日新房认购量高达542套。
业内人士指出,要理性看待当前房价上涨,此轮调控政策主要针对房地产投机行为,使楼市回归理性,预示着新一轮调控收紧开始,楼市或将降温。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调控政策短期内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投机需求,未来还将会有多个城市出台“退烧”政策。不过,也要看到一些城市仍面临降库存的压力,未来有望出台宽松政策,“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将成为趋势。
“成色十足的‘金九’之后,‘银十’的成交量会有一个明显的下调,房价上涨的涨幅拐点也将到来。”张大伟说。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上涨,分析师认为,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将对中国银行业产生较大冲击。
新加坡星展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认为,如果中国房地产价格下跌30%,可能导致中国银行业新增4%坏账,总额高达4.1万亿人民币。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分析师预计,由于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风险,未来几年中预计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坏账率将从目前的1.75%上升至6%。
尽管在悲观情形下中国银行业坏账总额仍然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银行业坏账总额1.3万亿美元,但是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可能会最终出手援助银行业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如果政府注入资金,这将利空中国股市并提高中国政府的借贷成本。
中国央行马骏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需要被刺破。过去一年中,深圳平均房价已经上涨60%。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新兴市场投资经理Mieth认为,过去几年中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尤其是过去一年,这种情况令人担忧。目前,中国房地产价格年化涨幅已经达到30%,这显示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泡沫。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在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热潮向更多城市扩散,2018年之前中国房地产价格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高盛集团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再创历史新高,支撑房价的力度将会逐步减弱。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亚洲首席分析师Tai认为,这轮房地产价格上涨与去年年底狂热的股市类似,主要由于投资者大幅加杠杆和国家隐形支持导致的。
新加坡星展银行分析师Chen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大幅回调,但是如果房贷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将会显著上升。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银行业最大的潜在风险,如果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这将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坏账数额增加,而这些企业的财务杠杆率较高。此后,房贷质量也将开始下滑。
分析师估计,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额中,约有7%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另外20%资金流入房贷。根据彭博社收集的数据显示,中国144家上市房企中,负债与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的比例从五年前的4.9倍上升至8.1倍。同时,这些房企的贷款总额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8万亿人民币。
但是,高盛集团分析师认为,尽管今年中国家庭负债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10年的28%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40.5%,但是这比例仍然远低于美国的80%、韩国的85%以及日本的66%。因此,即使中国房地产价格回调20%至30%,也并不担忧中国各家银行会采取收回房产的措施。
同时,目前中国房地产信贷市场的杠杆比例和产品复杂度都远低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的情况,主要因为中国信贷衍生品市场尚不发达。
尽管坏账比例上升导致各家银行惜贷,但是今年上半年中国房贷总额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31%,比各类信贷总额的同比增速高出三倍。今年八月,中国家庭贷款总额占全部新增贷款总额的比例从一月的24%上升至71%。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高级副总裁Christine认为,中国各家银行正在积极地发放住房按揭贷款,但是随着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这些贷款的偿还风险正在逐步上升。
惠誉评级公司估计,中国银行业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比例可能占信贷总额的60%,包括表外借贷以及房地产抵押企业贷款。惠誉评级公司分析师Grace认为,如果现金流出现压力,房地产价格可能会快速下跌,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不佳。这种情况下,银行可能很难收回土地和房产等抵押物的价值。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及债券分析师姜超:股债融资改善 企业囤积现金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及债券分析师姜超表示,财富配置转移,影响存款结构。2015年以来,随着地产政策放松,房价暴涨,居民动用存量财富和杠杆资金积极买房,居民存款和银行房贷流向地产企业,为M1增加提供了前提。而另一方面,居民存款也在向金融市场转移,通过股债融资进入实体企业,同样为企业提供了不少资金。
姜超称,如果说过去的M1增加反应的是企业看到经济改善预期,从而主动增加活期资金,准备投入实体经济中,那么当前M1的堆积,其实是面对经济长期下行期,和未来不确定性时,企业的“自我保护”,与其投资,不如手握现金;再加上居民存款向地产等企业转移,共同推升了M1。
国泰君安研究所人事地震不断,消息称林采宜去浦发乔永远去兴业据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悉,继任泽平出走加盟方正证券、张晓宇转战易方达、王德伦离职加盟兴业证券和戴康加盟华泰证券之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人事地震余波还在继续。这次是林采宜和乔永远,两人均早已递交辞呈,前者将转战浦发银行,后者将加盟兴业证券。
国泰君安研究所已现多次人事地震。
早在8月底,国泰君安研究所的离职风波并没有因该研究所前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的去职而停歇,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也已向国泰君安提交辞呈。经多方了解,下一站为兴业研究公司的乔永远、任职方正证券的任泽平等明星分析师的离职,或均与薪酬有关。
而事实上,国泰君安策略乔永远团队早已有分崩迹象:
2015年年底,张晓宇转战易方达,担任宏观策略分析师;
2016年年初,核心成员王德伦离职加盟兴业证券,接替张忆东出任首席策略分析师;
2016年5月份,另一核心成员戴康加盟华泰证券,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
加之任泽平赴方正证券任职首席经济学家,国泰君安原策略团队核心成员均已从国泰君安离职。
有新品也不行?分析师不看好 Apple Watch苹果上个月推出了全新设计的 Apple Watch Series 2 和在初代 Apple Watch 基础上升级的价格更加吸引人的 Apple Watch Series 1,不过凯基证券的分析师郭明池似乎对于 Apple Watch 在 2016 年的销量走势并不那么看好。
在一份投资者报告中,郭明池下调了此前对 Apple Watch 在 2016 年的出货预测 15%-25%,其中包括了 Apple Watch Series 1和 Apple Watch Series 2,之所以对此前的预测进行下调,Apple Watch Series 1 是当中的问题所在。郭明池对于 Series 2 的出货预测是上调的,但不足 10%的上调似乎并不足以弥补 Series 1 销量预测下调所带来的影响。郭现在认为 Apple Watch 2016 年的销量只有 850 万-900 万只,而此前的预测则是 1000 万-1050 万。作为对比,Apple Watch 在 2015 年的出货量为 1040 万只(只计算 8 个月,因为 Apple Watch 在 2015 年 4 月上市)。
根据郭指出,Apple Watch 面临着 4 个结构性挑战,分别是:缺少杀手级应用、电池续航不佳、严重依赖 iPhone 和多点触控并不是可穿戴设备的最佳解决办法。不过奇怪的是,考虑到 Apple Watch 一直都不支持多点触控输入,所以郭提到的可能是潜在的未来产品迭代。
分析师称谷歌Pixel手机出货量或为iphone 7手机1/30同谷歌传统的高端智能手机产品Nexus不同,全新Pixel智能手机是一款完全由谷歌自主设计的手机产品。市场研究公司Digitimes Research高级分析师鲁克-林(Luke Lin)甚至预计,Pixel在年前的出货量有望达300万至400万部。因此,此番Pixel的成败对于谷歌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当然,鲁克-林也提醒称虽然很多市场观察人士会将Pixel的销售表现与iPhone 7相提并论,但在出货量方面Pixel跟后者将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他表示,iPhone 7今年的出货量预计将是Pixel的20至30倍。
“无论是对于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或者硬件配置等,谷歌这次都没有任何逃避的借口。因为他们将这一机型的价格定在了650美元的区间,这也就意味着谷歌的整个品牌声誉将与其共进退。”布霍说道。